开栏语: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正在成为未来医疗的主要形态和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网财经医药频道推出“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报道,通过专访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创新成果,推动国家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此为系列报道第十一期。
中国网财经8月16日讯(记者杜丁 见习记者王君)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医学上,根据房颤发作的特点,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病程持续性房颤三大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主任刘兴鹏在国内首开“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的先河,为疑难复杂的房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日前,刘兴鹏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持续性房颤发作时如果没有外力干预,不会自己终止。目前该难题在医学界还没有找到答案,这将是他接下来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国至少有1500万到2000万左右的房颤病人
刘兴鹏近年来主要从事复杂心律失常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特别是在房颤以及心脏性猝死这两方面。早搏、房颤和室颤是三大心律失常疾病,“心律失常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心脏的跳动出问题了,正常的心脏是觉察不出跳动的,如果能感觉到心脏存在的话,一般来讲就是有点心跳的问题了。”刘兴鹏说,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特别常见 ,其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临床疾病。在我国至少有1500万到2000万左右的房颤病人,光北京市至少就有20万的房颤病人。
据介绍,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目前阵发性房颤已经有很好的方法治疗,病人可以获得一个很高的治疗成功率。而持续性房颤如果没有外力干预的话,会一直持续下去,“目前该难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地方,接下来会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刘兴鹏说。
其实早在2015年,刘兴鹏就与多个学科的医生携手完成了首台代表房颤治疗最高水平的手术——长病程持续性房颤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术。“内外科联合作战”的方式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带去了曙光,“房颤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持续性房颤”。刘兴鹏说,此手术为疑难复杂的房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对于长病程持续房颤,仍可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对于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刘兴鹏表示,绝大多数早搏是对身体没有危害的,但如果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每天达到万次以上,这种情况的早搏是需要治疗的。刘兴鹏说,特别多的室性早搏之后会对患者心功能产生影响,长时间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现象。
他表示,目前室性早搏等通过手术的办法可以让病人获得根治,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心脏病没有办法做到根治,但是可以做到一个有效的缓解。比如通过心脏病介入治疗,可以让冠心病病人获得一个很好的生活质量,对于心力衰竭病人,药物治疗加上一些器械治疗,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病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特别是通过持续的病人管理,可以让病人享受到基本上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但前提是持续的有医生、护士对病人进行管理,一定把这个病人管好,如果管不好,容易出现一些心脏病并发症。”
刘兴鹏说,心脏病无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疾病,所以一旦确诊心脏病,无论是心脏早搏、还是房颤、高血压、冠心病,第一次一定要去医院,寻求一个比较正规的、专业的建议。另外,常见的心脏病里有一个胸痛的病状,当患者出现胸痛的时候,虽然有很多原因,不完全是心脏病引起的,但是心脏病占了很大一部分。“一旦有胸痛,不管什么原因,抓紧去医院。”
组建医生集团 “1+n”模式探索医生多点执业
2015年,刘兴鹏联合北京市其他六家医院的7位知名的中青年心律失常领域专家联合创建了我国心内科领域第一支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目前集团已有40多位涵盖各个心脏亚专业的专家。
“医生集团实际上是一个优秀医生的集合,我们希望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大家互相启迪、互相合作,能够做一些体制内不太好开展或者不方便开展的工作。”刘兴鹏说,集团合作的机构都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目前除了河北,还在上海、浙江、昆明有合作项目。
据介绍,经过两年的探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形成1+n的模式,首先有一位大医院的专家,全职走出体制,下到基层民营医院去工作。N就是利用国家多点执业政策,一些体制内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这样既能够保证我们整个医生的合力能够集中释放,同时还有一个全职专家驻守基层,保证医疗安全。”刘兴鹏说,未来一两年集团会继续把1+N模式向外推广,“现在收到的反馈是,很多医院对1+N模式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能够提高他们学科建设的一个方法。”他表示,未来两三年,根据情况发展,可能会建一所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旗舰店医院或者是一个手术中心等。“希望把一些最好的医疗理念、医疗模式在集团进行打磨、实验。摸索好了之后再进行推广。”
据介绍,目前与哈特瑞姆心脏集团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都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随访护士”。就医的病人无论是预约住院、出院之后的管理都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讲,虽然跟国外还有些距离,但是跟体制内医院相比,我们做了一点进步,因为病人的反馈是很好的。”刘兴鹏说,设立这么一个纽带的角色,就是要把病人和医生、医院联系起来。
出场人物:刘兴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中心主任。曾先后在德国、法国等多个世界领先的心律失常中心进修学习复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导管消融治疗。
曾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卫生局215人才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项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及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近年来主要从事复杂心律失常的机制和治疗研究,临床尤其擅长房颤、室速等的导管消融治疗及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式心脏电子装置(CRT及ICD等)治疗。
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
本栏目由赞助呈现
【第一期】协和医院陈伟:全国30%—50%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
【第二期】宣武医院张毅:未来微创手术将替代开胸手术
【第三期】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北京中医医院正在着力攻克其复发难题
【第四期】银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清华长庚赵邑:我国正在研发前沿药物
【第五期】专家:耳鼻喉肿瘤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及时就诊能够治愈
【第六期】专家:乳腺癌居中国女性肿瘤首位 专家:缓解压力或能降低发病率
【第七期】脑起搏器新技术将有望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难题
【第八期】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 或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第九期】中国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专家:早诊不及时耽误治疗
【第十期】我国瓣膜疾病构成中 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一位
(责任编辑: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