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地练好“内功” 全力提升普惠金融竞争力

中小银行要聚焦当地、深耕当地,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在服务当地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注重练好“内功”,提升普惠金融竞争力。

撰文|曾蔷 王金瑞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明确“增强金融普惠性”,把普惠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导向之一。


作为地方金融供给的重要力量,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近期,河北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王县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推动引导下,我国普惠金融领域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极大提升。” 王县力进一步指出,中小银行要聚焦当地、深耕当地,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在服务当地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注重练好“内功”,提升普惠金融竞争力。


据悉,自1996年5月成立以来,河北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在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壮大自身规模实力的同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深耕普惠金融。截至2021年末,河北银行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337.75亿元,累计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27318户,小微贷款余额占省内城商行总量的35.01%。


把握关键 平衡普惠性与安全性


普惠金融聚焦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的短缺难题,能够有效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是金融业繁荣和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年来,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推动引导下,我国普惠金融领域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极大提升。” 王县力如是说道。


不可否认的是,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诸多难点、痛点。对此,王县力认为,首先要有效地扩大覆盖面,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让更多的群体获得支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解决方案。其次,是要解决贷款贵的问题,要合理让利,尽量优惠。王县力进一步称:“‘惠’是有底线的,要遵循市场性原则,既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让供给方有合理收益,不是价格无限低,甚至不计算成本。”


在王县力看来,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在服务抗风险能力相对弱的客群过程中,实现风险可控、有收益、有利润,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产品设计营销推广能力等方面都是考验,需要努力在普惠性、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难点呢?王县力认为,商业银行应当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应用到具体业务实践当中。创新,一方面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贷款主体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金融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科技创新,加快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靠金融科技推动普惠业务批发做,形成规模效应;协调,就是要业务规模与风控水平协调一致;绿色,就是要支持朝阳产业、高科技行业,把准信贷投向;开放,就是要将金融服务融入经营链条和客户生产、生活场景;共享,就是搭建信息共享机制,解决商业银行与其他主体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问题。


练好“内功” 提升普惠金融竞争力


近年来,在政府和监管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行进一步下沉市场,凭借其在资金实力、科技支撑、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加大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布局。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则要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


“我们也感受到了压力。” 王县力坦陈,这是国家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势所趋,影响不是短期的,是长期的。“中小银行要聚焦当地、深耕当地,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在服务当地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注重练好‘内功’,提升普惠金融竞争力。”


近年来,河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省属法人银行责任担当,多措并举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据王县力介绍,河北银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积极利用政策,普惠小微企业。降低普惠口径小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内部资金源头降低普惠口径小微贷款资金成本,让利于小微企业。积极利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央行支小再贷款、国开行转贷款等直接用于小微贷款的政策资金,按约定的指导利率直接向小微企业发放。


第二,创新产品研发,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河北银行推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对于经营良好,无不良记录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可以申请采取无还本续贷形式进行贷款续做,减少小微企业倒贷成本。


第三,加大无抵押贷款发放力度,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河北银行大力推广线上“税易贷”产品,拓宽“税易贷”产品营销渠道,提升客户申贷体验。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依托重点医院与其供应商的结算数据,研发小企业“医疗采购贷”,向医院上游药品、医疗器械等供应商提供自动审批的信用贷款支持,并形成标准化贷款产品。与地方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合作,针对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同时,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河北银行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创新举措,在“稳企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纾困力度。第一时间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实施七个方面,13项政策措施,支持复工复产。


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河北银行推出专属服务方案,打造全产品、全周期综合金融产品体系,提供利率优惠、贷款优先审批等服务。截至2022年3月末,该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771家,贷款余额75.30亿元。


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河北银行以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以及自主创业的新市民及其背后经营实体为重点服务客户,着重从构建长效服务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打造产品体系和加大营销力度等方面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制定多元化政策,构建了“敢贷、愿贷、能贷”长效信贷机制,制定专属信贷方案,建立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并提供收单手续费费率优惠、卡券营销等增值服务。


此外,河北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工作,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微贷款。截至2022年3月末,累计投放创业担保贷款12.27亿元,支持了七千余名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或退役人员等新市民群体就业创业。


“全程”管控 线上线下同时发力


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群体时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面临较高风险,服务好普惠金融群体的同时,也要守住风险底线。在王县力看来,风险管理要落实“全程”管控,需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下就是要建好用好“三道防线”。第一道制度管理防线,第二道监督监测防线,第三道防线就是要有清晰的责任链条。


“风险没有人能百分之百把握,尤其是小微业务风险相对更高,但是只要三道防线从制度设计上是完善的,又有尽责的人来保证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同时头上始终悬着问责的‘利剑’,促使每位员工都尽职尽责地工作,让三道防线都真正发挥作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王县力说道。


另外,王县力表示,线上就是加大信息科技在风险防控领域的运用。一是引入十余个外部数据源,河北银行整合行内现有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涉案涉诉、行政处罚、欠费欠税、借贷行为、关联关系等20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客户画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传统方式不易发现信贷风险的问题。


二是打造全线上业务流程。河北银行实现了贷款在线申请、在线评估、自动审批、在线签约的“一站式”办理模式,减少了操作风险。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河北银行打造了基于交易场景、交易数据的医疗采购贷、税易贷、流水贷、聚合贷等多个信用类产品,以数据增信代替传统抵押。


四是转变传统贷后模式。2021年,河北银行上线了风险监测系统和智能贷后系统,一方面实时监测借款人、关联企业征信异动、工商变更、欠税欠费等50余项指标,通过大数据充分识别和捕捉客户的风险特征,贷后管理人员根据推送的风险信息进行精准跟踪检查;另一方面实现通过移动设备完成贷后检查,获取位置水印,实现轨迹打卡,检查内容真实有效可追溯。


“2022年,河北银行将坚持既符合外部市场及政策要求,又适应本行发展现状的稳健发展策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保障‘队伍、科技’两大支撑,强化‘营销、产品、风控’三大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资金重点服务于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王县力最后说道。


王县力

河北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王县力,出生于1972年6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河北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曾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副总经理、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打造差异化的发展优势,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与壮大?如何积极拥抱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重要议题。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访谈栏目。

统筹:孙朋浩   曾   蔷

撰稿:曾   蔷   王金瑞   蔺壮壮

设计:栗   宁

开发:杨   雪   孙   毅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一点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大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