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支农支小支实”初心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笃行普惠

在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要强化数字科技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发力,打造线上融资产品体系以及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撰文|曾蔷 王金瑞


做好普惠金融一直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中央作出“六稳”“六保”重要部署,对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央行披露,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5万亿元。


近年来,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凭借地缘优势以及自身特色,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实现了自身快步发展,浙江萧山农商银行便是其中之一。立足于浙江省民营经济强区,萧山农商银行在过去66年的发展中紧紧围绕“支农支小支实”的核心定位,深耕当地普惠金融市场,助力萧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实现活跃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显示,萧山农商银行以130.82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位列第88位。2020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达到2033.45亿元,成为全国第18家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的农商银行。


萧山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如何持续打造自身差异化优势?后疫情时代,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环境下,如何利用好自身特色不断下沉服务重心,继续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萧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龙于近日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农商银行点多面广,是“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本土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决策链短、审批速度快正是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差异化优势。


“借力以上优势,在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要强化数字科技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发力,打造线上融资产品体系以及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王云龙表示。


深耕当地普惠金融市场 打造差异化优势


“以‘支农支小支实’的初心,笃行普惠深耕本土。”王云龙在萧山农商银行2021年新年贺词上如是写道。


萧山地处中国县域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创业氛围浓厚、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程度在全国排在前列。扎根于此的萧山农商银行拥有优越地缘优势,在过去66年里,立足本土,践行普惠,伴随着萧山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路成长。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该行小微企业户数和贷款金额分别为8336户、432.42亿元,全年增加1247户、60.78亿元,户额增长分别为17.6%及16.35%。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金额237.18亿元,占公司贷款的比例38.57%,全年提高4.48百分点。


王云龙表示,从该行多年对普惠金融的实践来看,“普”与“惠”是相辅相承的,“普”是“惠”的基础,“惠”是“普”的动力。只有将“普”与“惠”完美结合起来,从真正意义上保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才能切实推动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基于以上判断,该行一方面通过名单制精准走访,扩大小微企业客户覆盖面,另一方面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效地实现了“普”与“惠”的结合。


在“普”的方面,萧山农商银行开展总行领导带队的深化“三服务”蹲点调研活动,选择几个村(社区)驻点、几家企事业上门、解决几个难点问题、形成一套走访机制。同时,该行落实监管部门“融资畅通工程”“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发动员工主动下沉一线,为基层、企业提供集成高效、便捷开放、协同联动、智慧精准的金融产品服务。


除此之外,王云龙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萧山农商银行通过搭建合理的经营定位、审批授信、业绩考核等制度体系,让支行和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想贷,让小微企业客户成为业务一线的首选客户目标。


在“惠”的方面,王云龙表示,一是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差异化利率定价机制。结合优化调整FTP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下调小微企业不动产抵押贷款最低执行利率等措施,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服务模式和担保方式等因素,对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利率定价。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2%,下降94个BP。二是优化信贷产品体系,降低小微企业转贷成本。推广应用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产品,合理设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因企施策,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成本,如通过推广线上自助放还款的“循环贷”,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需求,通过推广最长授用信五年的“房闪贷”,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与生产经营周期错配的难题,通过无还本续贷的“宽融贷”“续贷通”以及运用政府转贷基金等服务举措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周转难的问题。三是深化与外部机构合作,缓解融资担保难题。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和法院等部门的合作,创新和应用“税银贷”“科技贷”等信贷产品,有效发挥财政贴息和企业增信方面的作用。积极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和深化合作关系,引导缺乏合格担保的小微企业与该行准入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加强合作,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 助力小微企业走得更远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作为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更是遭遇发展“寒冬”。对此,中央作出“六稳”“六保”重要部署,对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疫情对小微企业的流动性造成了严重冲击,放大了小微企业风险抵抗力弱的特征。”王云龙表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营业收入锐减,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现金流吃紧。同时,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后,生产销售及资金周转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


据王云龙介绍,为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萧山农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精简流程,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具体包括下放授信和贷款审批权限;授信“减环节、减时间 、减材料”;全行实行大信贷合同文本及凭证打印,提升客户经理业务办结效率。二是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疫情期间对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企业,最长减收2个月贷款利息,另外还推出小微企业利率优惠产品。三是落实政策,专项支持小微企业。包括安排专项资金,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落实支小再贷款政策;传导央行普惠小微延期还本及信用贷款发放两项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20年12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63.48亿元,占普惠小微累放比例25.26%;延期还本44.54亿元,累计延期率81.8%;对3461户客户减息3122万元,占全区的33%。


疫情发生之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正在出现剧烈变化,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内外循环,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以上情况都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发展将成为普惠金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王云龙看来,在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要强化数字科技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发力,打造线上融资产品体系以及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为打造线上融资产品体系,针对小微企业“短、急、频”的融资需求,该行着力开发出极致审批速度的“小微易贷”“小微税易贷”全线上自动化办理的拳头产品。对于部分成立时间不长、轻资产运营的小微企业,可使用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纳税网乐贷”,该产品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根据纳税数据自动核算信贷额度,在线秒贷、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与此同时,据王云龙介绍,萧山农商银行主要通过用好“三朵云”,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具体来看,一是“云授信”,该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根据分支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授信审批权限,保持审批权的稳定性,建立符合实际、科学的授信审批体系。二是“云融资”,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实现金融供需智能匹配。三是“云转贷”,积极构建续贷沟通工作机制,通过大数据筛选,下发清单,对小微企业存量客户、存量贷款中的到期部分,丰富完善专项工作机制,至少提前一个月与客户充分沟通后续放款的规模、进度等情况,给客户稳定的预期。


王云龙

萧山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从事农村金融工作38年,参与了农村金融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经历了农信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从基层信贷员到农商银行董事长。曾任浦沿信用社信贷员、主任;临安联社理事长;萧山农商银行行长、董事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打造差异化的发展优势,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与壮大?如何积极拥抱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重要议题。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访谈栏目。

统筹:孙朋浩   曾   蔷

撰稿:曾   蔷   王金瑞

设计:栗   宁

开发:杨   雪   孙   毅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一点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大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