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企业经理人关注的是"专业化",社会对职业经理人强调的是"职业化";提出企业经理人的社会职业身份管理是职业经理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在于适时对企业经理人提出了职业化的管理要求和实行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施行转换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从诚实守信做起。
通常,我们将担任企业顶级领导职务的、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人,称为企业经理人;我们又将受雇于企业、真正实现了“职业化”的企业经理人,称为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区别?有些人认为:经理人也好,职业经理人也罢,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作出区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其实不然。
企业经理人的社会职业身份管理是职业经理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经理人,在企业首先是一种工作身份的象征,它仅仅表明在企业的经理这个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责任。对企业经理人而言,不同的企业要求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于是,企业对于企业经理人的配置标准,会因所有制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以及行业属性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差别甚至可以导致一个企业一个样。
职业经理人就不同了。既然是“职业化”的企业经理人,当然一定是增加了社会和职业属性的内涵,这时候的职业经理人具有了一种社会职业身份的定位。这种定位并没有在企业的工作和责任分工上与企业经理人划出什么差别,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业人群,却是产生了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人群新的识别标志。显然,这个标志同企业的所有制、行业的属性、企业的规模是无关的,是社会对这一职业人群的共同认知,是社会化的识别标志,也就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标志。
从上述企业和社会层面两种不同的标准可以看出,与之配套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也有差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经理人尽快学会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实用的管理技巧。因此,企业经理人的配置标准一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企业经理人的“专业化”水平上,“职业化”的问题并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认识到企业经理人职业化的问题。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任务以后,社会上对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最近这段时期炒得沸沸扬扬的万科股权之争,引发了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讨论,职业经理人的话题自然也避免不了。而且从企业和社会层面,在如何看待职业经理人的问题上分别找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表现的问题表面上是企业和社会关注的角度不同,实质上却是反映了企业确立的企业经理人标准,解决不了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即使是万科推崇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也同样帮不了企业经理人职业化的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任务?它不仅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标就是要适时创造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特征,既不是简单从西方照搬照抄,也不能在现有的企业经理人中分分类、拔拔高、评评优就可以了,难就难在创造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实现真正的“职业化”。
提出企业经理的社会职业身份管理,笔者认为,是职业经理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新就新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企业经理人适时提出“职业化”的管理要求以及实行社会化的管理手段,这是对现行社会人力资源治理制度的一种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设才刚刚开始,绝不像万科管理团队的郁亮预言的那样,职业经理人制度要消亡,会被事业合伙人制度所取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企业经理人的配置标准自然由企业自行确定,解决的是企业需要的高级个性人才;职业经理人的配置标准,当然由社会(市场)来确定,解决的是社会精英阶层、特殊人群的共性人才。当前,在施行企业经理人向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两种身份转换的工作机制,适时开启市场接受、流动、配置的通道,更要注重如何真正实现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
现今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最缺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什么是职业化?笔者认为,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说到底就是培养和养成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是因为职业素养是构成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的最重要、最有含金量的内涵。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主持的“职业经理人发展项目”研究课题的大量调研表明,当今企业经理人在向职业化转变的过程中,最缺的就是职业经理人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养?几天前网上热传一个故事,说的是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自行车比赛中,车手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300米处,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令在场观众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身后的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慢慢地跟着埃斯特万身后!后来,取得冠军的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纳瓦罗的婉拒,理由是:自己不想在快到终点时超越一个爆胎的选手取胜,这样是不道德的。尽管笔者没有考证事情的真伪,但故事讲述的却是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素养。
如何来定义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简单说,就是忠于职守,就是要善尽委托代理人的责任。再来看看中国“职业”经理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查阅一下最近几年出现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负面典型,连同时下的万科乱战,使我们有理由说当今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最缺的不是专业化,而是职业化,是标志着社会精英阶层的“职业”人群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最大挑战。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单纯以知识能力论英雄的企业配置标准,无形中加剧了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感。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主持的“职业经理人发展项目”研究课题,提出了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及技能为先后次序的三维加一的评价标准(加职业适配度),又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作风构成了职业素养的三要素评价,重新确立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的地位,更有利于推动解决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
值得欣喜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关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国企、央企也提出了企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以及与市场接受的对接问题。但是仅仅关注两种身份转换的工作机制,开启市场接受、流动、配置的通道是不够的。试想,如果建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无助于培养企业经理人养成应有的职业素养,就会使身份转换带来的仅仅是形式上的“职业化”,即使实现了从市场来到市场去,也无法完成企业经理人职业化后所应该期待的实质性转变。
为什么要用“诚实守信”打造职业经理人的新名片?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目的是要加强治理社会上失信行为高发的问题。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企业的失信行为,很大程度上同职业经理人的信用状态有着紧密的关联。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开展以来,政府的各个部门开始对社会自然人的个人信用状态予以了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对于企业经理人的信用,特别是企业经理人在职、履职的信用行为的重视还处在空白地带。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职业经理人,他在经营行为中的失信行为,对社会、企业造成信用的负面冲击,要远远大于普通人的影响,在构建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远远超过一般自然人。因此,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尤其是表现在其在职和履职方面的诚实守信,是作为衡量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
综合前面分析企业经理人的短板、企业经理人职业化的内涵以及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的核心,我们不难发现,养成职业经理人的诚实守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强劲的召唤。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提出要对职业经理人施行信用评价的工作思路,正在进一步的完善推进。重庆职协去年开展的重庆地区企业经理人评先选优活动,首次植入了信用评价的元素,特别是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职业经理人信用研究中心和重庆职协提出的工作细节设计,他们的做法是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开辟一块专门为企业经理人服务的平台,以重职协的会员单位、会员个人为主要对象;以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档案为重要手段;以信用信息的正面清单为重点内容;以提供企业经理人求职、引入信用评价服务为鲜明特色;以市场的契约机制为合作基础,专司为企业和企业经理人及未来职业经理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实践,一定能够为职业经理人的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打开一片新高地。
今天我们大声疾呼职业经理人的诚实守信,不是要告诉别人未来的职业经理人只是在诚信方面做好就够了,而是要告诉社会、告诉希望成为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任何一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至少要从诚实守信做起。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