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驱动破解融资“难” 构建普惠金融客户生态体系

通过大行发挥鲶鱼效应,能够带动市场的活跃程度,适度竞争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银行改善服务,进一步聚焦自身优势,下沉服务重心,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差异化服务格局,共同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蛋糕做大。

撰文|曾蔷

进入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趋复杂。在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银保监会明确,2020年将重点从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四个方面对小微企业强化金融服务。

近年来,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众多中小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打造自身差异化的重要抓手,在战略定位、目标市场、风险偏好及组织架构等积极做出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小微金融特色。

从二十多年前国内首批成立的城商行,到如今登陆A股市场、资产规模首屈一指的城商行,北京银行的普惠金融成效及路径自然备受瞩目。

“服务中小企业”是北京银行自199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市场定位。如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银行该如何应对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带来的挤压?疫情期间如何有效纾困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针对上述问题,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于近日接受了中国网财经记者的专访。

科技驱动破解融资“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金融监管部门频繁发声、政策密集出台,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世界性难题。在张东宁看来,发展普惠金融的难点,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受企业、行业生命周期影响,外加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外部环境作用,传统领域小微企业客户面临生存、发展、转型等问题,反映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上,存在加大支持、维持、压缩、退出等选择,以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同时,新兴行业孕育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客户,但往往存在发展环境不成熟、业务创新难度大等掣肘,商业银行服务这些小微客户的工具、手段、技术大多处于探索积累期,尚难大规模推广应用。

“加快建设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及风险管控体系必要而迫切。”张东宁认为,强化科技手段是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金融科技的属性是为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目的是用技术来提升金融效率。其对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具有直接的推动力。

据介绍,北京银行近年来依托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金融科技,推动业务向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成功迈上新台阶。一是推出“富民直通车”特色服务品牌,创新推出包括“富民卡、富民通、富民贷”在内的三大系列专属产品体系。持续创新移动支付,搭建多样结算通道,提升支付体验;引入“智能柜员机”、“PAD背包银行”等便捷机具设备,以新型渠道延伸服务半径,以智能手段赋能普惠金融,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二是推出小微企业“网速贷”线上融资产品。小微企业获批授信后,可自主在网银端发起授信提款、还款,全流程在线自动化处理,无人工干预,真正实现极速放款、还款,极大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节省融资成本。截至目前,累计为1600余户企业发放贷款近80亿元。三是打造“京管+”企业手机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移动办公、财务审批、融资申请、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四是针对供应链上游小微企业,推出线上供应链产品“京信链”,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

在风控方面,北京银行加大前沿金融科技应用,整合监管、工商、法院等政府相关部门及行内账户、行内授信还款情况、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等行内外信息,构建小微企业预审批模型,丰富大数据预警规则和预警指标,对申请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经营能力水平、关联方信息等进行全方位筛查,搭建前瞻性、流程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研判能力。

构建普惠金融客户生态体系

当前在普惠金融领域,国有大行正依托网点和资金成本优势,大刀阔斧地进军普惠金融,在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可以说,作为服务中小企业主力军的中小银行,其生存空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挤压。

张东宁认为,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客户上肯定会有重叠,但服务空间还很广阔。通过大行发挥鲶鱼效应,能够带动市场的活跃程度,适度竞争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小银行改善服务,进一步聚焦自身优势,下沉服务重心,形成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差异化服务格局,共同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蛋糕做大。

谈及中小银行该如何应对,张东宁强调,商业银行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能单纯从资金成本上考虑,要从客户生态体系构建这一整体来看。

以北京银行为例,多年来紧跟国家战略、首都建设、产业转型大方向,结合北京地区民营企业特点,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发展,持续推动服务创新,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品牌,这也成为了北京银行的最大特色、“金字招牌”。

具体的做法有,服务首都科技创新,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品牌。设立中关村地区首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支行、首家分行级金融机构、首家银行系孵化器,成为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创新推出投贷联动专属品牌“投贷通”,牵头设立“中关村投贷联动共同体”。2018年,创新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发布支持前沿技术企业服务方案,推出“前沿科技贷”,推动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前移。推出“科创板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科创板申请企业48家。开创与联想、用友等30年共赢成长的典范。

围绕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创新设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成立雍和、大望路2家文创专营支行,21家文创特色支行,打造文创信贷工厂;开创国内“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主承销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布业内首个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文旅贷”金融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推出“书香贷”“创意设计贷”“影视贷”等特色产品;成立首家银行系文化创客中心,助力首都文创产业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银行累计为2.7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5800亿元;累计为8200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2900亿元,始终保持北京市场份额第一;服务北京市86%的创业板、87%的中小板上市企业,以及80%的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

积极纾困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趋复杂,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和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成为当前各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

张东宁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银行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各级监管部门要求,全力支持抗疫物资生产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积极纾困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金融力量。

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落实央行政策,确保精准信贷支持。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审时度势、果断决策,1月31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2月26日再次增加5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是支持企业脱困、发展的“及时雨”。北京银行积极加大与央行沟通对接力度,及时申请专项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通过主动问需、名单对接、专项督导、FTP优惠、绿色审批、严格贷后,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为企业播洒好央行的“及时雨”。目前,已累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76.9亿元。其中,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为56家北京市重点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83笔、金额20.1亿元,平均利率2.84%。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为北京地区1078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257笔、金额41.6亿元,平均利率4.27%,较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低142个BP。此外,运用再贴现资金,为北京地区207家中小微企业操作376笔、15.3亿元优惠利率贴现、平均利率3.03%,较同档次贴现利率低30个BP。这些政策深受企业欢迎,效果很好。

二是用好金融工具,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获批600亿元全国首单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首批400亿元债券于今日成功发行,募集资金中不少于200亿元专项用于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小微企业贷款,3年期利率2.85%,5年期利率3.1%,创近期同类品种新低。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券。为中国建材、复星医药、新疆天富、顺鑫农业发行疫情防控债券34亿元,通过理财资金投资疫情防控债12.7亿元。积极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同业存单。2月24日成功发行首期5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同业存单,期限3个月,利率2.25%,低于市场利率20BP。募集资金专款对应向国航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5亿元,利率3.69%,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推出专项金融产品。针对疫情受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推出“京诚贷”“赢疫宝”等产品,以展期、续贷、借新还旧等方式提供信贷资金的无缝衔接。深化银政合作。成为北京市财政局“疫采贷”合作银行,为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创新线上金融服务。通过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金融服务。借助“银担在线”平台与担保公司实现线上对接,共同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利用“智慧风控”等线上方式保障疫情期间贷款高效审批。通过小微企业移动金融服务APP“京管+”,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帮助企业线上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已对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领域小微企业以及受困小微企业累计提供信贷支持超过30亿元,办理小微企业续贷业务10.4亿元,新增小微企业首贷客户832户。为小微企业提供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239户、金额13.11亿元,为疫情寒冬中的小微企业送上了“雪中炭”。

张东宁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1996年北京银行成立之初即加入北京银行,历任人力资源总监、上海分行行长,北京银行副行长、行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打造差异化的发展优势,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与壮大?如何积极拥抱数字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重要议题。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访谈栏目。

统筹:孙朋浩

设计:崔志梅  

撰稿:曾   蔷  赵雅芝

开发:杨   雪  孙   毅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一点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大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