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7日讯 日前,国家统计局4位司长分别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撰文解读201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其中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张卫华在7月19日的经济日报上撰写题为《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趋稳向好》一文,文章指出在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生产趋稳、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特别是新产业新产品加速成长,成为支撑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新引擎新动能的有效推动作用,工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转型升级正在有序推进。下阶段,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和不断深化,工业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贾海在7月21日的经济日报上撰写题为《投资增速趋缓 结构明显优化》一文,文章中指出2016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增长9%,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回落0.6和1.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出现了放缓,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但也应看到在投资增速放缓的过程中,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关键重要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在7月22日的经济日报上撰写题为《消费市场总体稳健 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一文,文章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在7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撰写题为《服务业:领跑"中国经济增长》一文,文章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核心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2.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5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25.5%。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趋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 张卫华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大势,科学决策,精准调控,多措并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趋稳向好的运行态势,突出表现为:生产趋稳,结构趋优,效益趋好。
工业生产呈现趋稳态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从近四个季度增长情况看,2015年三、四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均为5.9%,今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5.8%和6.1%,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6%左右的区间内小幅波动,表现出工业生产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从相关指标看,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增长0.5%,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而去年上半年为下降0.4%。
保持增长的工业产品数量进一步增加。众所周知,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加工和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衡量工业生产增长的实质就是要反映工业产品的物量变化。据对567种主要工业产品实物产量统计,2015年实现产量增长的产品数量为286种,占50.4%,今年上半年,实现增长的产品数量达到361种,占63.7%,数量明显增多,表明支撑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力量有所增强。
产品出口有所好转。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工业产品出口大国,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落低迷,需求减弱,对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产生直接不利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出现下降,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8%。今年以来,工业产品出口呈现低位回升势头,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7%,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0.8%,是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之后首现正增长。
小微企业景气度上升。据对4万多家工业小微企业调查,二季度,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为90.6,比一季度上升3.4点,虽有一定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受春节影响,景气指数一般为年内最低),但上升幅度高于往年。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传统产业继续调整,去产能成效初显。上半年,采矿业生产增长0.1%,远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其中二季度为下降1.6%;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6.2%,比2015年和2014年分别回落0.1和1.3个百分点。采矿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继续降低,高耗能行业也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表明工业生产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的状况正在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工业领域去产能初显成效。上半年,在重点化解过剩产能行业中,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7%,粗钢产量下降1.1%。此外,电解铝产量下降1.9%,水泥、平板玻璃分别增长3.2%和1%,增速也明显低于整体工业的水平。
面向市场需求的工业消费品增势稳定向好,成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性力量。二季度,工业消费品制造业增长5.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从上半年主要消费品产量看,不少与居民吃穿用日常消费相关的产品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
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1.8%,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企业效益趋向好转
企业利润由降转增。1月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4亿元,同比增长6.4%,并且各月利润均实现增长,扭转了去年利润持续下降的局面(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从行业看,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总额增加,比2015年增加3个。
库存水平继续降低。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已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企业库存出现调整下降,有利于改善工业产品供需结构和下阶段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降幅比一季度末扩大0.2个百分点。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26个行业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有利于企业降低风险、实现健康发展。
降本减负效果显现。受益于国家一系列降本增效政策的逐步实施,企业成本费用降幅进一步加大。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2元。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5%,降幅较一季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继续降低,二季度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年利息及费用率约6.17%,比上年同期降低0.72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
总体看,在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生产趋稳、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特别是新产业新产品加速成长,成为支撑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新引擎新动能的有效推动作用,工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转型升级正在有序推进。下阶段,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和不断深化,工业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原文刊载于7月19日经济日报第5版)
投资增速趋缓 结构明显优化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 贾海
2016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增长9%,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回落0.6和1.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出现了放缓,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但也应看到在投资增速放缓的过程中,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关键重要的作用。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从三次产业看,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服务业较快发展。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增长21.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9%;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所占比重为39.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增速比第二产业高7.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7.7%,比第二产业高18.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增速较快与服务业GDP较快增长趋势是一致的。上半年服务业增长7.5%,占GDP的比重为54.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从工业内部看,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提升,有力支持了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15622亿元,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内部看,高技术服务业和关系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速加快,有力支持了社会事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5811亿元,增长16.4%,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4.7个百分点。科、教、文、卫领域完成投资12206亿元,增长18.1%,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6.4个百分点。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补短板”,增强了发展后劲。上半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9085亿元,增长20.9%,增速比1-5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比1月至5月份多拉动0.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是受部分地区投资大幅下行的影响,而其他地区投资增速总体是稳定的。从四大板块看,东北地区投资增速降幅继续扩大。上半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111135亿元,增长1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完成投资67775亿元,增长12.8%,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投资65339亿元,增长13.5%,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投资12195亿元,下降32%,降幅扩大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投资(不含东北地区)增长12.3%,增速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
从31个省区市看,近一半省区市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全国31个地区中,有15个地区投资增速较1-5月份有所提高。
力促固定资产投资稳增
当前,尽管投资增速回落,但新开项目、到位资金、企业投资能力等方面蕴藏着积极因素。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一直高位运行,上半年增速高达25.1%,比2015年高19.6个百分点,表明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有效投资的工作力度,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预示着未来投资增速将会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投资到位资金出现好转。今年以来投资到位资金增速回升态势明显,上半年投资到位资金282443亿元,增长8%,增速比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与全部投资增速的差距在逐月缩小,表明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已有所改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8%,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PPI等指标好转,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能力。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4%。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的积极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也有助于工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的企稳回升。因此,我们要综合施策、远近结合,用改革创新稳投资、用政策落地增投资、用项目带动扩投资。
从大的背景上来讲,这轮投资增速趋缓有深刻的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需要去库存、去产能,逐步实现市场出清,所以投资增速下滑尤其是传统产业投资增速下滑,一定程度上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用市场的力量纠正资源错配问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过,也不能任由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还必须发挥好投资的关键引领作用,要努力巩固投资领域出现的积极变化,尽快扭转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的趋势。
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措施,尤其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督察后制定的各项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特别是要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完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措施。三是要着力推动制造业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鼓励金融、社会、境外等各方面资金加大投入。四是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力度,在全面梳理“十三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出一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稳投资、促转型、上水平,发挥好投资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要引导和激励社会投资预期,唱响中国市场,奋力扩大内需,振兴有效投资,鼓舞企业信心,带动各方投资。
(原文刊载于7月21日经济日报第5版)
消费市场总体稳健 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 孟庆欣
◎ 居民消费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 今年以来,新兴业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消费品市场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
◎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品质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与此相关的新产品销售较好
今年上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好,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上半年,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138.3亿元。
居民消费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核算数据表明,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提高13.2个和13.5个百分点。
二、消费领域新兴业态不断壮大,传统业态恢复性增长
新兴业态持续快速发展,比重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新兴业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消费品市场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3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拉动约2.7个百分点。
传统业态适时调整转型,增长有所回升。在新兴零售业态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据测算,上半年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8.4%。
三、基本消费类商品平稳增长,耐用消费品增速有所加快
吃穿用等生活必需类商品平稳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1.5%、11.7%;服装类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汽车类商品增速加快的同时结构不断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增长7.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增速持续加快。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的回暖带动了居住类相关商品增速的持续加快。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7.3%和15.6%。
四、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情况良好,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相关的新产品备受青睐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良好。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包含计算机类商品)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
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相关的新产品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品质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与此相关的新产品销售较好。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照相机类商品同比增长22%,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五、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旅游休闲娱乐消费持续升温
与旅游相关消费增长较快。近年来,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居民出游方式多种多样,“小长假+年休假”拼假方式所占比例增加,周边游、短途游同样深受欢迎。
餐饮业继续转暖,餐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2%,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休闲娱乐类消费快速增长。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6.9%,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六、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区域结构不断优化
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随着乡村流通渠道的不断完善,消费便利性不断增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扩大,增速持续快于城镇。上半年,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11%,比城镇高0.8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持续领先。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加之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1.1%和10.9%,分别高于全国0.8个和0.6个百分点。
(原文刊载于7月22日经济日报第5版)
服务业:“领跑”中国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许剑毅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占GDP比重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第二产业高出22.3个百分点。
稳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服务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相关指标看,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是有支撑的。
一是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198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第二产业7.3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8.3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用电量增势强劲。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加快1.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3.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的生力军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显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战略驱动下,新经济迅速成长,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4.8%。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高速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2%和20.8%。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6%,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5.6%和19.6%;
——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5%,其中快递服务和软件开发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9.7%和23.3%;
——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行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6.4%;
——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电影市场持续升温,电影放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9%,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3%。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核心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2.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5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25.5%。
“互联网+”在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升级、极大地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服务业新的增长活力。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6.6%。
外贸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仍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期。按照规划,2020年服务贸易年进出口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在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服务外包增长强劲,合同金额同比增长24.8%,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7%。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信息技术含量明显增加。企业承接的国际(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9.5%、16.2%和34.3%,信息技术外包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信息技术外包中,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5.8%和13.6%,带动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金额同比增长10.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金融、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些政策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加速对外开放。数据显示,今年1—6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在全国使用外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4%,高出制造业占比4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99.7%,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增长分别为305.9%、67.9%和34.9%。
(原文刊载于7月24日光明日报第2版)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