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收藏眼
在岭南老一辈的书画家中,欧广勇是为数不多且风格独特的一位大收藏家。其收藏以书画、石头、古玉为主,并广泛涉猎瓷器、佛山公仔、南红玛瑙、天珠、红木及其他文玩杂件。在庞杂的收藏体系里,他一直秉承自己独特的价值里念,譬如求名家真迹才能提升自己的眼光、玩石取奇不取怪、玩古玉不能把目光锁死在经济价值上、陶瓷艺术不宜偏重画工等。
与土豪和企业机构不同,艺术家搞收藏注重由低处入手、循序渐进,因而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更值得工薪族借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遍访名家学藏两丰
欧广勇是当代有独特风格的书画家,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作为第一批活跃的中青年书法家驰骋于当时的书坛,1988年便以书法家身份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他擅长隶、楷、草、篆等各种书体,在诗书画印等方面皆有探索和建树。
不过,对这位岭南书坛的前辈,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涉猎甚广的大收藏家。他的收藏以现当代名家书画为主,其中大部分作品不仅是文人社交圈的珍贵史料,而且价值不菲。
一说到现当代名人字画的收藏,广东的圈内玩家马上就会想到陈少湘、石金柱这些在拍卖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书画投资家。欧广勇与他们的行事风格可不一样,他从来不到拍卖市场去举牌,也从不收购画廊或朋友圈推荐过来的名家作品。他的所有字画,都得亲自向这些国画大师和文化学者求学的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便周游全国,遍访名家,逐一向他们请教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和艺术品鉴藏方面的心得和经验,譬如吴子复、商承祚、郑诵先、张伯驹、启功、关良、刘海粟、李苦禅、李可染、陆俨少、王雪涛、程十发、范曾等先生,都曾经当面指授过欧广勇。这段游学的经历持续了将近十年,拜师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当时的青年书画家里边可以说是较为罕见的。
“每一位名家都是一座山峰,而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奇。”欧老先生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不已。
在这“群山峻岭”中行走,欧广勇不仅学有所成,而且“趁机收藏了一大批名家书画”。当年北方章草书家代表郑诵先,是欧广勇在北京最早拜访的一位名家。他不仅借点评郑板桥“学篆隶楷行草,融而未化”的案例,教育欧广勇学东西要像蜜蜂酿蜜“广采百花而蜜成花不见,创造自己的东西”,而且把一批自己临写《爨宝子碑》《曹全碑》的大字送给欧广勇。
张伯驹、潘素伉俪,刚从黑龙江农村回京不久,吃饭的粮票全靠亲友资助。欧广勇多次前往拜访让他们备感高兴,张夫人不仅亲自创作多幅山水相赠,伯驹先生亦以广勇嵌名创作对联“广到穷荒皆坦荡,勇于大敌更从容”抒怀。
李可染平时作画相当严谨,像关山月一样不喜有人在侧观望,因而很少人有机会现场看他们作画。欧广勇某次前去拜访,李可染不知为何特别兴奋,居然当场取出纸来,给欧广勇画了一幅画,而且边创作边讲解运笔应当如何区分轻重缓急、在勾线中掌握力度,留下金石味。与谢稚柳、程十发、陆俨少、范曾等其他名家的交往无不如此,欧广勇不仅幸运得到向他们亲自问学的机会,而且每次总能有些意外收获。
这么多年,欧广勇到底拜访了多少名家、收藏了多少名家的作品,连他自己都讲不清楚。
书坛名宿成了石头迷
在媒体报章,常常能偶见一些岭南的中青年书画家做展,把曾经“受教于书坛名宿欧广勇”写进自己的简历。今年76岁的欧广勇,不再是当年商承祚、郑诵先、启功等老先生眼前的小欧,赫然已是岭南书坛公认的老前辈。
在广州白云堡一处不起眼的楼盘里边,欧广勇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这里“塞满”了他从全国各地网罗过来的各种奇珍异宝,尤以石头最为抢眼。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他笑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石头迷,还当过岭南奇石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欧广勇收藏观赏石的历史虽然比收藏中国书画晚,但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也不知道为什么,欧先生一接触到那些造型千变万化、色彩和纹理如诗如画的奇石,马上就会怦然心动,恨不得马上把它们抬回家里。上世纪90年代,欧广勇一次到贵州出差,看中一块石头,当场买下并取名为《奇峰》。由于块头太大、非常笨重,他请人搬到贵阳机场后,行李托运员告诉他超重了,空运必须按包裹计价,这样一来费用就很高。走货运会便宜点,但欧广勇怕石头被磕坏。更关键的一点是,得到这块石头,欧广勇一刻也不想它离开自己的视线,所以,后来硬是花高价走了空运。回到广州,又花了大价钱请人一路运回家、搬上6楼,安放到他的书案前。
欧广勇说,这么多年,他收藏的奇石,已经有三四百平方米,品种包括黄蜡石、灵璧石、英石、大化石、绿松石等等。记者在其工作室观览,发现有的像哲人,有的像道长,有的像将军,有的像宝马,有的像灵猴,有的像奇峰,有的像书画,千变万化,无奇不有。每件奇石都有一段故事、一段情缘。不管是否年富力强,他稍有闲暇,都会到附近的奇石市场逛一逛,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到深山野岭、江边河畔游一游,看看有没有机会撞到彩。据知作家、《直立书坛——欧广勇艺术探寻》的作者张展掀先生透露,他是从化、增城、花都、清远和南海一带奇石市场的常客,对周围的交通轻车熟路。这么多年来,黄山的险峰、西藏的山道、粤北的沟岭和台湾的海滩,都留有他的足迹。不管走到哪,一旦看到自己心怡的石头,欧广勇都要跟对方议一议价,想办法让对方割爱。有一次到阳春,他偶遇一块颜色纯正、韵味十足的孔雀石,马上便不想走了,许下高价要主人卖给他,不料主人不想出让。回到广州后,一想起这块石头欧广勇就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好像失恋一样”。夫人看到他如此心烦意乱,怕他闹出病来,于是从广州专程到阳春再跟那位石主商量,在反复“做思想工作”后,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对方。
欧广勇以两幅书法力作相赠,以感谢主人割爱。之后,对方说:“卖了此石后,我两晚睡不着啊!”欧广勇接口说:“感谢,我得到后也是两晚睡不着啊!”
与圈内玩友交流交换是收藏的主要途径。有时藏家死活不卖,欧广勇就会提出用自己的字画来交换。有一次到怀集出差,他换回一块造型比较方正的大石头,当时没觉得很特别,回来后反复研究,竟发现其极像《西游记》里灵猴出世的情景。这次经历让他知道,收藏是要慢慢学习的,要善于在平凡中去发现美。
好玩玉不求甚解
欧广勇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藏门类,那就是古玉。在他的工作室里边,欧先生像小孩子一样满怀得意地拿出自己收藏的宝贝,一件件给记者讲解。
尽管在记者面前,欧广勇一再强调自己是“好玩玉不求甚解”,但话题一回到藏品,他就如数家珍,对每件藏品的玉质、雕工、意韵和年代无不烂熟于胸,并时不时发表其独特的见解。在所有藏品,最让他自豪的一件是,十几年前从广州古玩市场上淘来的一件汉玉雕件。从品种来讲,这块玉雕其实只不过是当前华林市场上非常普通的青玉。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岁月磨砺和冲洗,仍能从肉眼和手指触摸中感觉到其温润的质地和饱满的油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藏品的雕工,不管是从整体的造型,还是在线条、刻花等细节处理上,都卓显功力。“知名古玉鉴定专家、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黎伟昌也来过我这里,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件东西。”欧广勇一脸春风地对记者说。
从他展示的藏品当中,记者发现一个特点,大部分古玉的品种和玉质都不能算是最好,但其造型设计和雕刻技艺却无不大抢眼球,有些人物巧雕,就像一个小把玩件一样让人爱不释手。“尽管收藏古玉,材质也非常重要,但是,我更看重的是这件古玉上面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欧广勇坦承,自己是搞书画出身的,非常注重对中国玉文化方面的研究,很多古玉,上面都雕有花纹图腾,还有各种神鸟灵兽,甚至还有诗文,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艺术思维和情怀。细到从书法来讲,譬如学汉隶,我们不仅可以从这里边学到隶书本身的一些结体架构和格调气韵,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书法以外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通过研习其他方面的信息,从中得到营养,再来补给我们的艺术创作。
欧广勇收藏的品种虽然包罗万有,囊括翡翠、玛瑙、树化玉、南阳玉等,但他自己表示,最衷情的还是和田玉。因为和田玉最能代表中国的玉文化,在中国的玩赏历史也最为久远,因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的文化信息也最丰富。
事实上,记者发现,欧广勇收藏这么多古代玉器,平时带给他的并不只是书法和绘画上的灵感和借鉴,还包括在闲时把玩中,那种扑面而来、无可言喻的快乐。尤其是当他通过抚摸感觉到的那种温润的质感,还有在视觉上丝丝入扣的那种精巧的雕工,无不让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对话
欧广勇:玩古玉曾有过很多上当的教训
■简介
欧广勇,1940年生,广东德庆人。上世纪60年代初求学于广州文史夜学院中国画专业,又入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喜绘画、篆刻及诗文,主攻书法,先后问业于吴子复、商承祚、郑诵先、启功等大师。他以书入画,师法自然;所写物象,雄奇苍劲。
现为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岭南书法篆刻艺术研究会会长,岭南诗社副秘书长。曾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全国中青年书展评委、华南文艺成人学院教授。
南方日报:艺术才是您的主业,为什么这些年来在收藏方面也倾注这么多心机?
欧广勇:我是带着学习的目的走进收藏世界的。在十年游学过程中,曾有名家说我们广东的书画家不事收藏。这无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从此,我处处留心收藏喜爱的东西,尤以奇石、玉石、书画和碑帖古籍为多。
南方日报:奇石是您最主要的收藏品类之一,在这方面是否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
欧广勇:除了写字画画以外,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石头。围绕这些石头,我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奇石贵在奇,但奇中有正,奇正相生。其貌不扬的石头不足看,但如果奇成了怪诞,又不可取,这个道理是我在书法创作中悟出来的。
南方日报:您喜欢玩古玉,您的书画创作也从中汲取文化营养?
欧广勇:很多书法道理和鉴赏道理都和玉是相通的。比如中国书画讲究“骨法用笔”,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像玉一样刚健;再如所谓的“气韵生动”,也是我们鉴别古玉一项重要指标,好玉的线条流畅,雕琢时气与力的运用都无比到位,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还比如“应物象形”,与我们对玉雕工艺的价值要求也无差别。
南方日报:现在的古玉市场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
欧广勇:现在人们都热衷于从经济上考虑问题,这就把我们从事某方面事业的宗旨搞反了。我现在越来越少到市场上去淘东西,就是以前留下的教训太多了。新入行的玩家一定要多上手多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鉴别能力后再去买,就可以少交学费。
南方日报:您玩的陶瓷相对少。为什么?
欧广勇:主要是看不懂。陶瓷是火的艺术,本来应该讲火、讲釉,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只讲究陶瓷上面的画有多好,这就偏了。和玩玉一样,如果只讲玉质好不好,值多少钱,把玉的文化和内涵抛在一起,那这个事情就没多少意义了。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