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京交会大幕将启之时,正值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批复一周年,被寄予厚望的综合试点给“北京服务”带来了哪些创新突破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北京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我国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同时也是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在近日的一次专访中,他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北京的任务就是要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试点批复一周年,大家都非常希望了解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闫立刚:去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我们强化部市协调、加强统筹调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定“6+1+5”的试点内容框架,出台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141项任务,到目前已推出85项试点措施,并在服务业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在放宽外资准入方面,取消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中方控股的限制,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预计6月底前在京完成注册。允许在京设立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游业务,目前合资旅行社提交的首个开展出境游业务申请正式获批。国内首家从事对外专项出版业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京成立。国内首笔以版权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务在京实现。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VISA在京落地。在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完善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建立信用信息主动公示制度;开展“双随机”抽查试点,建立信息分类风险管理和研判制度;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实施出入境新政,并设置永久居留申请“直通车”。推行外资备案事项审批登记一体化模式,对外资企业地址变更、名称变更、投资者名称变更等5项变更,由“独立审批改链条式审批”,企业办理时间缩短3~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减少50%。深入推进“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实施,办理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从2015年10月份开始推行境外投资项目无纸化备案管理,进一步节省了企业办事的“脚底成本”。在贸易监管、金融保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试点以来,2015年5月~2016年4月,全市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1236个,合同外资22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2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引进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的97.6%、86.4%和95.1%。其中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项目978个,合同外资175.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引进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的77.2%和67.4%。
记者:整个综合试点的期限是三年,北京市下一步的安排是怎样的?
闫立刚: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下一步将在开放领域拓展和示范区建设上进一步探索尝试。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从放宽服务业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深入推进金融管理制度创新、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推动京津冀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协同开放等多个方面提出拟向国家争取的新一轮开放措施;提出新一轮外资准入清单,涵盖航空运输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银行业、证券业等17个行业。另一方面,推动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拟选取北京市条件成熟的功能区,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先试政策集中投放,以点带面,让开放措施和改革创新举措更切实、更有效,为进一步的推广复制打好基础。
记者:北京市已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格局,您认为未来5年北京服务业发展的亮点在哪里。
闫立刚:近年来,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了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方面,服务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3万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9.9%。服务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国地税收入超过八成,吸纳全市就业人口超过七成。另一方面,服务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升级。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9%,占据首都经济的半壁江山。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工业增加值,成为首都经济第一大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4%。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稳步提升,拓展了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空间。
未来5年,随着北京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将有更快发展,到2020年全市服务贸易要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巩固扩大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产业优势。以释放服务资源效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导向,培育研发设计、节能环保、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会展经济,形成创新融合、高端集聚、高效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工作重点由以往重增量扩张向重品质提升转变。加强便民网点建设,促进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探索服务功能集成,引导业态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记者: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2015年占全国的比重达18.3%。您认为北京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闫立刚:北京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首都功能优势。北京在金融、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北京市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服务贸易的市场条件。二是产业基础优势。北京在内地是服务业最强的省市,金融保险、批发零售、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5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7家,成为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力量。三是科技人才优势。2015年,全市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35.5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367.5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5.95%。“十二五”时期,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累计分别达58.8万件和32.3万件,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8倍和2.2倍。四是服务平台优势。北京会展设施完善,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龙头”盛会京交会,为推动北京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强劲动力。
另外,从区域层面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为北京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的腹地。我们认为做好三地协同发展,一是明确定位,充分考虑三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二是优势共享,例如北京作为商务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与天津一起合力发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优势,加强与河北的合作,携手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三是错位互补,根据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加强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在产业链上的协作。
记者:对于北京而言,第四届京交会是一场家门口的盛会,您能否透露一下,北京市在京交会上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内容。
闫立刚:北京市11个委办局及相关单位承办了京交会10个专题展览及28场会议洽谈活动。北京市各区政府积极参与京交会相关活动。其中,朝阳区与世界贸易网点联盟联合承办分销服务专题,并与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举办“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大会;海淀区举办知名企业家对话会、软件与信息服务国际企业对接会;西城区与市金融局共同承办2016金融街论坛并组织老字号企业展示及交流活动;东城区组织国际版权交易活动;顺义区参与金融服务专题相关活动。北京主题日还将专门举办有关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论坛。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