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14日讯(记者郑岚予 实习生胡雨)随着新三板的不断壮大,“对赌”在新三板市场上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投资者通过对赌协议降低风险,企业也在对赌协议的“督促”下加强自身发展,原本该是双赢的局面。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新三板市场上的大多数对赌协议不仅很难真正实现,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令人担忧,这给企业和投资者的心理蒙上了阴影。
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新三板市场上一些企业的对赌协议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试图求证目前在对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揭示新三板对赌协议背后的风险。
当然,在大部分公司口中,这不叫做对赌,它被称为“承诺”。
“疯狂”的江西广蓝 转板难成诱导为先
“新三板公司’江西广蓝’2015年净利润将达到三千多万元,年底启动转创业板相关工作,10元每股,欲购从速……”这是一条叫卖江西广蓝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消息。
在许多新三板微信群里,这样的消息还有很多,大量中介把“转板”、“净利润3000万”、“新三板转板公司11家的可观的市盈率”作为吸引投资者的亮点,而根据中国网财经记者搜集到的信息来看,确实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在江西广蓝的192名股东里,绝大多数都是个人投资者。
“之所以有那么多个人股东,是因为有中介机构一直在售卖其股份,以它的所谓IPO做亮点。”广州市君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飞这样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道。在他看来,这些中介商们在叫卖江西广蓝的股份时,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比如把挂牌新三板说成上市,把公司的净利润数倍夸大来说,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前来认购。“它是刻意把挂牌当IPO来说的。虽然此前该公司也出过一个诚信公告,否认其在淘宝上贩卖股权,但不排除很多中介在上面叫卖过、老股转让或者是其他情况,这些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
关于江西广蓝是否委托过中介进行股权售卖,黄剑飞表示售卖的不一定全是定增,也可能存在老股转让的情况。“关于老股转让这种情况,只要发生公司必然知情。如果不存在老股转让,那么大比例的投资者是怎么进去的?原先就十几个股东,现在变成192人,其中内情公司肯定是知道的,不然股份从哪卖出?”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调查,江西广蓝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传统企业,虽然在2015年9月6日,江西广蓝就签署了IPO上市辅导协议,但是根据今年5月27日发布的新三板分层标准,江西广蓝的各项业务指标距离创新层的标准都有很大距离,转板更是难以实现,而在中介的宣传当中,却信誓旦旦表示该公司将于年底启动转板工作。另外,根据今年4月22日江西广蓝披露的2015年年度报告,该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为9605万,净利润为608万,与中介们宣传的“2.2亿元营收”和“3300万的净利润”相差甚远。公司近两年的复合增长率也有较大波动,平均下来为-2.02%。
创新层标准与主板标准均难实现,如此宣传企业是否存在风险提示不到位的现象?而实际利润与预期利润相差甚远,公司又会如何对个人投资者解释?就上述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试图采访江西广蓝的董秘温九梅,但是她除了表示公司对叫中介叫卖公司股权的情况不清楚以外,反复强调核实记者的身份后才能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将相关信息及采访提纲发送到了她的邮箱。截至发稿,对方仍无回应。
看上去很美的“高送转”
今年来,最热门的概念当属“VR”,越来越多的VR公司陆续出现在新三板市场上,它们携带着与生俱来的焦点,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目光。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时发现,其中一家叫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身临其境”)的挂牌企业,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
2015年12月8日,身临其境披露了一份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称公司以120元1股的定增价格新发行了20万股股票,共募资2400万元。而在三个多月之后,2016年3月29日,该公司又披露了一则关于2015 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的公告,称公司将以现有总股本 22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5股。分红前本公司总股本220万股,分红后总股本增至2530万股。
定增价格高达每股120元,转增时采取了10股转增105股的方案,中间间隔不超过半年,这在新三板市场上是比较罕见的。对此黄剑飞分析,由于转增就是靠融资回来的钱充实公司的资本公积,再用资本公积进行转增,所以转增方案肯定跟公司的融资方案有关。“如果不做这么高价位的融资方案的话,是没办法送那么多股的。”
据黄剑飞透露,身临其境高定增和高送转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按照去年半年报,公司的可分配利润是不足以支撑公司此番高送转的,而原有的股东公积金数量有限,如果是依靠新的股东来转增,其实等于搭了新的股东的‘顺风车’。”在他看来,因为新的定增价太高,所以导致“假如市值被高估了,那么公司可能是利用高的估值来完成高送转的方案,而不是靠原先经营的积累。”
他还推测,高定增之所以能受到部分投资者认可,可能是因为公司承诺有高分红的利好,或者是通过高价定增收购一些虚拟现实或高科技企业来加强自身发展,从而受到投资者青睐。“但是一方面,收的这个公司靠不靠谱,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还有待考证。另一方面,公司的高定价是建立在高送转上的,但是高送转的基础又是高定价,通过高送转来做定价的支撑,这是一个自中其尾的逻辑,不是建立在自己公司投资价值的角度考虑的。”对于这种高送转高定增模式,他并不十分认可。
中国网财经记者之前在许多微信群里也看到过中介机构大量地推销身临其境的项目。通过他们的介绍,发现高定增的原因是身临其境打算并购另一些公司从而推动自身发展,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公司的业绩有待考证,届时如果身临其境没有完成定增时期投资者的预期期望,公司能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存在风险。
对此记者试图采访身临其境的相关负责人,但公司表示必须遵循相关流程,在核实中国网财经记者身份及收到采访提纲之后,截止发稿,对方仍无任何回应。
业绩不达标 对赌协议难真正履行
在对赌形式当中,以业绩作为对赌承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即公司承诺某年度净利润不低于多少数值,如果达不到就对投资者进行补偿。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调查当中,以新三板市场两家企业为例,最后都没能实现预期目标,其中一家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补偿性措施,而另一家则悄无声息,不知所以。事实上,即使看起来比较让人欣慰的补偿性措施,仍然存在着一般投资者看不太懂的玄机。
广西春茂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茂股份”)在2014年12月16日收购了原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并签订了《利润补偿协议》,承诺春茂集团2014年度、2015年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9600万元及1.62亿元,如果达不到,实际控制人全茂春须用等额现金进行补偿。
2016年4月14日,春茂股份披露了一则关于业绩变更补偿方式的公告,称公司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只有5746万元,与1.62亿元的承诺相差约1.05亿元,但由于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全春茂将把1.05亿元等值市值的挂牌公司股份以1元总价转让给挂牌公司,春茂股份再将回购的补偿股份直接予以注销,相当于用注销1亿市值股份方法支付了1亿的补偿金。
黄剑飞表示,虽然注销了等值利润的市值股份会导致公司股本变小,每股收益会有所上升,但事实上投资者仍属于吃亏一方。他向中国网财经记者打了个比方:“假设重组以后公司承诺有1亿的净利润,市盈率是20,那么公司的估值就20亿了。而实际上公司的净利润只有1000万,那么按照市盈率公司的估值就只有2亿,就算注销了1亿,我还是吃亏了,因为我当时是按20亿进来,你现在也就值2亿,我就凭空缩水了预期的18亿估值。”
他推测,春茂股份是一家以饲养肉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2015年之所以没有实现业绩承诺,可能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导致人们对鸡肉的需求量下降。“其实我分析春茂股份开始的时候还是颇有信心能够完成业绩的,但是通过注销等额市值股份替代现金补偿,这个逻辑是有硬伤的。”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上述问题试图采访春茂股份相关责任人,但其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相比春茂股份,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控股”)则没有给出明确的补偿公告。2015年3月9日该公司披露了一份名为《关于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合法合规性意见》的公告,里面的补充协议涉及到了相关对赌条款:华盛控股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00万元、2500万元、3500万元,否则鼎信公司有权回售自己购买的华盛控股的股份。
而根据华盛控股今年4月27日发布的2015年年报,2015年度该公司净利润是-516万,这个数字不仅与预期相差甚远,如何对其投资者交代恐怕都成问题。对此中国网财经记者试图采访华盛控股的董事长盛义亮,但对方在得知记者的身份之后称打错了,随即挂掉电话。记者随后又试图联系公司的相关部门,电话都未打通。截止记者发稿,该公司仍无回应。
关于华盛控股的问题,黄剑飞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去年净利润是负数,所以他们可能也拿不出钱,当时公司可能就是很缺钱才融资的。”他向中国网财经记者笑称,由于华盛控股之前业绩比较好,主营业务也很看好,自己差点也去投了。“但事实上现在看情况,他们空投了好多业绩,最后都变脸了。”
对赌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中国网财经将对新三板对赌现象保持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郑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