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投资银行股正当时
- 发布时间:2015-05-28 08:08:53 来源:新民网 责任编辑:田燕
继2014年7月以来,上证指数从2000点直奔5000点,很多股票价格翻了数倍,在目前市场普遍担忧泡沫的情况下,唯有银行板块还在谈市净率(PB),近年来困扰银行估值的核心问题利率市场化、坏账、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等,证券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博时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经理方维玲女士。作为正在发行中的博时中证银行分级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方维玲就上述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证券时报记者: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你对银行的坏账怎么看?
方维玲:坏账可以分为地方政府债、房地产和产能过剩三个部分。
地方政府债一直是银行估值无法得到提升的最大因素。但是,去年底的43号文和今年102号文的出台,以及1万亿的债务置换计划,其实是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缓解了地方债务的风险。另外,5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化试点规模,用以盘活存量资产。这两大举措释放了风险,打开了银行估值的提升空间。
至于房地产和产能过剩,我们这么来看,首先,房地产是我国经济支柱,在政府政策支持、整个经济环境大宽松以及房贷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房地产将实现软着陆。而随着经济宽松政策,我们预计中国在下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会有全面回升,整个经济形势企稳,而且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那么,过剩的产能也能够缓解。
所以,坏账确实是我们认为的最大风险,它也压抑了几年之久,但现在整个风险正在得到释放。
证券时报记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可能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对此你怎么看?
方维玲:利率市场化进行了5年,现在靴子已完全落地。净息差下降确实降低了银行利润,这在今年一季报及去年年报中都有所体现。
不过,利率市场化也是逼迫银行转型、发掘新业务的最大动力。对比国外银行来看,国内银行以前是靠净息差盈利,而国外大多是靠收益较高的表外业务。近几年国内银行的利润来源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做表外业务的能力却已经得到了提升,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自身也会出现业务上的转型,这将为银行带来新的活力。
有人认为银行估值偏低的原因是利润下滑,但我以为,真正压制银行估值的是银行的负债。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坏账的改善,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有所缓解。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银行转型的方向在哪里?
方维玲:银行具有多方面资质,在集齐投行、基金、保险、信托、券商、期货、租赁等共7个牌照之后,银行将从分业金融转变为综合大金融,未来将成为涵盖券商、保险业务的综合金融平台。如资产端依托客户和渠道资源,运用投行模式打造投融资一体化。之前银行的中小贷实施情况不佳,但具备投行资格后,银行可以把看好的新兴企业用投资的方式去做。这一方面提高了银行业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兴行业的成长。又比如,在负债端联动资本市场,做投贷联动,打造财富管理平台,改善资产质量。银行具有广泛的客户群,全国各地都有网点,在经过客户、平台、业务资源的整合之后,银行的利润表结构会得到极大改善。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目前银行的估值怎么看?
方维玲:首先,银行的市盈率(PE)现在是所有行业里最低的,但因为银行资金有很大杠杆,所以我们一般不用PE来衡量,而主要是看资产收益率(ROA)和平均市净率(PB)。在国外的银行中,富国银行PB是2倍,花旗银行PB是0.7倍,整体中值在1.5倍左右。国内银行在经过去年底的一轮上涨之后,现在整体的PB大约是1.1倍,按照国外同等估值水平来算,还有上升空间。
其次,银行拥有非常优质的大数据资源,银行与互联网结合会产生很多可能性。
再者,除存贷息差外,银行实际上会有一些高估值业务,如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等,如果将其进行拆分,这一块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后期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等内部激励措施相继推出,具体到单个银行表现上会出现一定分化,但总体都会上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压制银行估值的风险正在逐步释放,盈利方向即将转变,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升,经济大环境也在逐步企稳,所以说,尽管现在是银行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但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现在也正是银行投资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