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分化日益明显。从宏观经济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新产业新业态竞相绽放,传统制造业不断萎缩,重化工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从工业内部看,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型行业则加速调整。产业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顺应产业分化趋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多重因素致产业分化
主持人:我国现阶段为什么会出现产业分化?近两年产业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利斌:出现产业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供给端和需求端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在供给端,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在需求端,住宅和汽车等需求不断下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因此开始出现分化。
二是市场力量的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会向高收益领域集中,导致产业过剩和过度竞争。一些行业从过去的高盈利迅速下降,比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一些适应市场、契合消费需求的行业利润率则不断上升,比如医药、纺织、轻工等。
三是世界经济的波动,对相关行业形成下行压力。外需不足不仅影响出口,还会通过产业链影响到消费和投资领域。从本质上说,出现这些问题还是因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因此要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
潘建成:关于产业分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是需求与供给的角度,一个是主观与客观的角度。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来看,当前消费需求变化的典型特点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主要特征是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从有形消费转向无形消费,从规模化、标准化消费转向个性化、高品质化消费等,这些消费变化带来了产业的分化。此外,投资需求的滞后性、出口需求的换挡期都深刻影响到产业。供给侧的变化则表现为劳动人口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在减弱,智慧推动的力量在增强,资源推动的力量在减弱,通过创新、改革推动的力量在增强,这就是产业分化的根本原因。
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看,主观方面我们已经较早开始调结构、促转型,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改革方向的产业就会得到发展;客观方面是我国经济转型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时候,倒逼了行业发展和分化。
许召元:关于产业分化,我想强调两个原因,一是我国正在经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经济主导产业也因此出现了变化。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比如,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种植业为主导;工业化初期,与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相关的轻工业是主导产业;工业化中期,随着消费升级特别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行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化后期,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工业化阶段的改变造成主导产业的变化,是形成产业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给部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需求空间和发展动力,从而使得行业发生剧变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
在分化中优胜劣汰
主持人:在产业分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其与企业分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又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产业分化的规律和趋势来发展自身?
潘建成:产业分化实际上是企业分化的外部环境,如果企业处在相对困难的行业,那么企业困难的概率就大,如果处在朝阳行业,企业成功的概率就大。但行业只是外部环境,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也是分化的。
因此,在行业分化背景下,企业首先要考虑是否要转向别的行业,如果决定坚守,对于企业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希望的。有夕阳的行业,但不存在夕阳的企业,对坚守困难行业的企业来说,出路就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除了行业考虑之外,企业还要考虑区位资源优势,转型升级要把区域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加入产业集群,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共赢。
黄利斌: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行业就是由一个个企业组成。从现在运行情况来看,困难企业往往集中在困难行业,比如“僵尸企业”就集中在煤炭和钢铁行业。当然,好的行业也有差的企业,不好的行业也有好的企业,这是一个逻辑辩证的关系。
行业分化是经济规律使然,市场不景气、产业分化加剧的时候,往往也是推动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利时机,关键是怎样利用市场倒逼的机制,推动去产能,推动兼并重组。政府在这时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条件提高一些行业的标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许召元:产业分化是企业分化的背景和催化剂。股市里有句话叫“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放在产业分化和企业分化上也很贴切。在产业快速增长时,好企业增长快,小企业也能生存,不容易体现出企业的差别。只有到了产业分化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企业竞争的实力。
我们希望促进好的企业分化,政府也应创造条件促进好的企业分化。所谓好的企业分化,是促进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差的企业分化则是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在产业分化的背景下要促进好的企业分化,政府的作用更为突出,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否则就会出现守法的、高质量的企业竞争不过低质量企业的情况。当前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欠账较多,导致一些行业企业良莠不齐,比如钢铁行业,要通过加快一些专项行动尽快改善市场环境。
区域受产业影响明显
主持人:当前,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产业分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与区域经济分化是什么关系?
许召元:区域分化的因素很多,有经济体制的原因,也有市场内部的原因,但是产业分化是造成区域分化的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转型比较早、产业结构比较优化的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差的地区,往往是主导产业增长缓慢、经营困难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分化可能加剧产业分化。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区域,地方政府可能出现财力不足,难以支撑困难行业转型升级,甚至想方设法延缓调整进程,因而破坏市场机制,延缓本地区的经济复苏,加剧困难行业的转型压力。因此要加大区域间的互相扶持和帮助,通过全国统一的市场加快行业调整和区域经济优化。
潘建成:当前,中国的区域分成非常典型的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稳健而且动力充足,背后是高技术产业。第二个板块是中部地区以及部分西南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这些地区目前增长速度还比较快,主要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属于制造密集型、加工密集型的地区。第三个板块是以东北、山西还有西北大部分地方为代表的,对资源性产业和资源密集性产业依赖度比较大的地方,十分困难。由此可见,产业对区域的影响非常明显。
但是一定要注意,区域分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增长的动力不同。比如,过去更多是依靠资源、投资推动经济的地区,当推动力减弱,地区发展的动力就衰减。而靠人力资本推动的东部地区,通过创新驱动增长的条件更为成熟,转型过程也更稳健领先。因此,要看到产业分化对区域分化的影响,更要看到背后动能的影响。
黄利斌:上半年,东部地区总体趋稳向好,中西部地区有所趋稳,东北和少数中西部地区,还在持续下滑。从这几年的工业运营情况看,过去是东西差距,现在则是南北差异,总体来看南方地区表现的比北方地区要好。
从表面看,困难的地区对应的是困难的行业,但也要看到一些困难地区的根本问题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等基础。转型要趁早,转得快、转得早就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态势。全中国是一盘棋,转型才有生机,不转型则只有死路一条。
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主持人:在产业分化日益明显的形势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怎样调整?未来产业分化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和走向?
黄利斌:宏观调控是总量性的短期政策,产业政策是结构性的长期政策,两个政策都要用好,特别是通过结构性调整推动解决总量不平衡的问题。要从生产端着力提高供给结构的需求变化适应性和灵活度,包括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修复修补旧动能,着力优化存量,引导正能量,主动减量。一是坚定不移地去产能,二是多措并举地降成本,三是集中力量补短板。今年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分业施策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的补短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要利用好产业分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特别是倒逼机制的作用,在分化中促进优胜劣汰,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去推动一批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许召元:产业分化的新情况,对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首先要分业施策,突出政策的差异化。第二,在产业分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情况下,要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升对新业态的包容性,要高度重视市场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购物环境。
在目前的转型期,产业分化的程度是最显著的。在经济企稳进入平稳增长以后,产业分化仍会长期存在,但是分化程度会比现在有所减轻。何时是经济企稳进入平稳增长的时候呢?就是我们不需要再依靠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和超强度的基础设施投资,经济也能实现稳定和高质量增长的时候。经济企稳以后,产业发展的趋势仍是类似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消费升级仍是大方向。
潘建成:面临产业分化的趋势,宏观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从根本上顺应分化、促进优化、减少分化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根本解决之道。产业分化最剧烈的时候,正是改革坚决推进的最佳时机,要坚决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宏观经济政策要强调稳定,产业政策则要特别尊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选择。
我们要顺应产业分化的趋势和走向,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一个经济体升级的典型表现,就是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因此我国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服务业内部也会分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服务、商业服务、社会服务等还相差很远。因此,从长远看,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来顺应产业分化的趋势。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