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文
刘羽洁/图
本期话题
深圳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走在全国前列,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全市地下空间利用最为密集的地区,截至2014年底福田区地下建设总量已达591万平方米,占全市地下建设总量的44%。越来越多人在地下空间工作、生活,然而根据农工党深圳市生态专委会调研,当前没有专门针对地下空间的标准规范,也没有地下空间的环保专项规划。
日前,由深圳特区报、福田区政协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民论坛·福田区政协委员社区论坛”走进华强北街道,嘉宾与社区居民共同就“地下空间空气质量”话题进行讨论,现场不少市民表示对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并不满意。
嘉宾分析指出,当前环境主管部门没有将地下空间的监测纳入环境监测体系中,对地下空间的监测沿用的都是地面建筑工程的标准。嘉宾认为,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存在很大差别,制定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标准是当务之急,建议环保部门牵头制定地下空间环保规划,选择人流密集度高的地下空间作为试点,不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推动标准出台。
●主持人
刘丽华深圳特区报记者
● 本期嘉宾
洪育才 福田区政协常委
民进深圳副主委
杨丽艳 农工党深圳市生态专委会副主任
深圳市国房人居环境研究院理事长
陈雁涛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徐友根 深圳市福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总工程师
严文兴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居民
罗丽萍 深圳市赛格物业公司员工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不尽如人意
刘丽华:福田区是全市地下空间利用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华强北地下商业街将在地铁7号线通车时投入使用,届时将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商业空间。随着地下空间活动人群越来越多,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因素。
杨丽艳:我们农工党一直在关注深圳的城市生态环保问题。这次我们做了一个相关调研,因为深圳的城市空间非常有限,为了提升土地集约利用,下一步可能会更多地利用地下空间规划。从全市来看,目前福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总量在全市范围来说,比例是最大的。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福田区地下建设占全市地下开发总量的44%,接下来到2020年可能开发量更大。这就意味着未来福田区越来越多的人会生活、工作在地下空间里。
刘丽华:通过调研反映出什么问题来?
杨丽艳:一方面是市民的主观感受,通过对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的市民做问卷调查、访谈,我们发现调查对象里有超过一半的市民对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非常不满意,感受非常不好。另一方面问题是国家针对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有没有专门的规范,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地下空间的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有没有对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进行相应的数据监测。
刘丽华:严先生,您在日常生活中觉得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怎么样?
严文兴:平常在地铁中还算比较好的,但是我们很多居民对华强北地铁站以及近1万多个铺位组成的地下商业街的空气质量还是挺担心的。
罗丽萍:我家在龙岗,在华强北这边上班,每天从龙岗区坐地铁过来。就个人体验而言,单个地铁站空气质量还是可以的,但中转站空气质量就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布吉中转站。我每天上班要挤四五趟才能挤上去,而且这个地铁站是建在地面,空调系统没有跟上去,人体感觉没那么凉快,加上人员多各种气味都有,体验不是特别好。至于地下商场,我经常去的就是华强北跟购物公园,便利店或服装店还好,但是有些餐饮店气味比较重。
缺乏标准,参照地面标准检测地下空间
刘丽华:徐先生,对于地下空间空气质量环保部门有没有监测?有没有标准?
徐友根:地下空间一般分三大类,一是地下商场,二是地铁,三是地下停车场。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目前来说在地下商场方面有2012年的标准,叫做《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要求》,里面对物理指标甚至细菌类都有规定。另外在环保方面有一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这个主要是针对地面的办公、住宅等,地下商场已经有了人防工程的卫生标准,其他没有的会先参照这个。
刘丽华:大家非常关心地铁里的空气标准,平常对地铁的空气质量有没有监测?市民担心地下空气是跟室外空气交换的,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陈雁涛:地铁的空气质量是按照设计规范去做的。我们进入地铁环境可以感觉到冷气,那个冷气是中央空调输送的,风从室外进入风机房,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在空气处理机组里有过滤器可以把大的粉尘、颗粒挡在外面,最后达到室内送空气的质量标准,我们地下也有二氧化碳含量监控标准。
杨丽艳: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标准,2008年深圳颁布《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要求主管部门专门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但目前环境主管部门没有将地下空间的监测纳入环境监测体系中。
刘丽华:现在市民的主观感受不好,实际上也没有纳入监测体系,背后是什么原因?
杨丽艳:首先是标准问题,现在标准有但是不太统一。刚才徐工提到2012年有一个《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要求》,但这个主要适用于地下商场;还有一个室内空气标准,没有区分地上地下,但是地下空间跟地上空间有很大的区别,空间比较秘密,现在没有专门针对地下空间的标准。空气交换一方面是靠自然通风,一方面是机械通风。我们也做过一些调研,发现现在很多新风的质量不是很好,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另外还有一个影响空气质量的是室内的二次污染。
刘丽华:您觉得现在的标准和法规都不够,对吗?
杨丽艳:对,深圳作为国际化现代大都市,针对城市的发展趋势,可以考虑专门制定相应的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标准。我觉得这个是当务之急,也呼吁相应的管理部门做专项研究。我们当时去调研,问一些建设单位有没有按建设标准去做,他们解释说肯定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应标准,但如果没有标准的,为了空气质量更好而去增加预算,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必要。所以标准很重要,我们要前瞻性地看问题。所以政府应该有针对地下空间空气质量的生态环保规划和标准,建设单位才能按照标准去做。
刘丽华:网友说现在只是一个卫生标准,但是地下商城跟传统的人防工程应该是不可以划等号的,不应该只是一个卫生标准,而应该是一个生态环保标准。
徐友根:像地铁、地下停车场是要通过人防工程的验收,但不完全等同于人防工程,这方面的立法标准、条例、规范都要跟上。
刘丽华:就深圳城市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趋势看,该不该出一个地下空间的装修规范?
徐友根:这个应该出。所有的建筑工程,像福田站的整个建设,里面都有这些指标规范要求,只是在目前没有专门的地下标准的情况下,还是要参照地面的标准,这样也有人在管。
缺乏监管,指标合格不等于空气良好
洪育才:除了标准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监测监管,到底由谁来干这件事,责任主体不明确,就很难让监测监管工作做到位。监管监测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是建设期,第二是平时运行期,在建设期,毫无疑问建设单位应该负责任,当然环保部门也应该参与。
刘丽华:网友问环保部门有没有对地下空间空气质量的专项规划?
洪育才:没错,目前地下空间的商铺,比如餐饮的比例是多重,这块招商工作由建设单位来做,但如何把握这个度,从技术角度讲应该由环保部门在建设期把好关,包括餐饮的量、分布,还有商铺的装修材料,另外还有平时的监管,环保部门要把这个纳入到日常工作中。
徐友根:网友问到的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据我了解市里面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严文兴:我比较担心的,一个是华强北地铁所有的设备都是崭新的,肯定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这个影响到底多大,应该由权威的环保部门来发布,不能由地铁总公司自己说达标就可以了。还有地下商铺装修,1万个铺位,他们买的材料合不合格,是否达标由谁来监管,我觉得还是要环保部门来把关。
陈雁涛:我们会抽样检测。对于二次装修材料,地铁建设总部有一个现场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把控,这是有监管的,而第一次装修材料是由消防来检查的。
罗丽萍:装修的材料只是抽样,万一真有人把有“毒”的样品用到里面去呢?我觉得后续还是要进行监测,能不能像天气预报那样有一个实时检测的显示屏告知?
徐友根:这个可以逐步推。环境质量方面的问题,环保部门是监管部门,不过环保部门主要是管室外的环境,室内的环境跟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往往是卫生部门管,虽然叫卫生标准,但质量指标跟环保的指标是一致的。我个人也遇到过这类问题,到过一个新的地铁站,感觉装修不那么合规,因为鼻子能嗅到异味。
洪育才:这个事情非常清晰,首先标准是缺失的,要有了标准以后才能有监测的依据,然后才有监管的依据,然后才能公开发布让市民知道。我们需要逐步把每个环节落实好,才能解决市民担忧。
徐友根:关于地下空间空气质量,之前环保部门也接到过这方面的投诉,也陆续做过一些监测,总体指标是合格的,但合格不代表空气质量是好的。空气质量标准有一个前提,就是空气要无毒害、没有嗅觉异常,如果人体已经感受到不舒服,指标再合格,空气质量也是不达标的。但现实中很多东西仪器测不出来,这方面也关系到人体感受。
杨丽艳:我们调研的时候做过一个施工监测,取了几个样本做空气质量监测,靠现在的仪器检查是达标的,但是当时我在现场待了半个多小时,觉得非常不舒服。另外,那些在地下车库长期工作的保安,一天待的时间可能超过6个小时,可能就适应了,但他们的身体状况会不会有影响?在日本,针对长期在地下工作的人员有强制性的体检,我们的用人单位是不是也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机制。现在人体感觉不舒服和指标是否达标,和长期地下工作对身体有没有危害,这些情况都还不是太清楚。
建议:选择试点监测 推动标准出台
洪育才:这次华强北街道牵头做市民论坛关注地下空间空气质量这点非常好,但要真正做这个事还是要在市政府层面,因为还有一些标准缺失没有补上,市政府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我觉得可以学习一下香港,看看他们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是否适合深圳,比如他们是多大的人流密度,对比下我们的人流密度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合适。
刘丽华:有网友一直在追问,希望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让大家知晓地下空间的空气如何。
杨丽艳:这个首先要环境主管部门牵头搭建平台,比如建立一些监测标准,在实施的时候可以用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公布给社会,让大家了解事实。如果空气质量好,大家很放心;如果不好,可以让相应的管理部门、建设部门针对问题做改进。
刘丽华:很多网友说没有想到深圳地下开发到现在,居然还没有标准,地下空间要发展,这件事情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主管部门来牵头做事。
杨丽艳:首先,环保部门要牵头推动地下空间的生态环保规划,制定相应的标准,同时应该引入数据监测机制,未来如果真的能做到在地下空间人流密集的地方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数据,才能够让老百姓更加放心。第二管理层面要明确责任主体,地下空间的管理部门很多,除了地铁,可能也有一些是社会机构参与建设的,还有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不同的地下空间有不同的建设单位,也有不同的管理机构,他们是管理的责任主体。
刘丽华:现在标准没有出来,但是年底华强北地下商业街就要开了,有没有可能先出一个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约束呢?
杨丽艳:标准制定需要一段时间。既然福田区提出这个问题,那能不能率先针对地下空间问题在华强北做一个规范试点呢?我们联合建设单位、管理单位针对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做定期抽查,把这件事做好,将来对全市是非常有帮助的。
洪育才:虽然现在标准还没有出来,但我们可以在华强北、购物公园这些人流密集度大的地方,定期做一些监测,掌握一些数据,然后推动标准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能光等着标准出来再做事。
杨丽艳:今天谈的只是地下空间空气质量问题,其实地下空间的生态问题范围非常广,未来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希望政府部门能更加关注,同时希望建设部门将来能够引入更多生态化、低碳化的设计,这样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会减轻很多压力。
徐友根:深圳正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今天提出这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环保部门会尽快研究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刘家宝(福田区政府副区长):福田是深圳的中心城区,因为土地资源非常短缺,地下空间的开发特别需要。目前福田的地下开发占了全市地下建设总量的44%,福田的重大交通枢纽有4个,基本上每一个交通枢纽地下有4条地铁,这样就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必然,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是政府非常关心的一项事情。福田区政府会协调各有关部门对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从建设到监督管理做一个先行先试。
他山之石
香港规定地下商场餐饮 只能是“复热食品”
刘丽华:市民担心地下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不好。杨女士调研中,有些市民反映体验不太好,但是也不知道空气质量怎么样。
洪育才:从理性角度来讲,地下空气质量对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需要有一些数据监测。目前我们的建设标准应该是不错的,但是毕竟有不少地下商铺,甚至是餐饮厨房,所以监测非常重要。比如香港地铁商场的餐饮规定只能是复热食品,也就是重复加热,比如用微波炉加热,而不是加工食品。
严文兴:很快华强北地下商业街要开放,看现在地下商场的商家,有数码科技、时尚服装、美食等等,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多是餐饮店,这方面有没有规定,像臭豆腐之类的店不会出现吧?
刘丽华:地铁商场有没有规定餐饮的比例多少?
陈雁涛:有,这一块我们有一个招商的指标,餐饮类是30-50%,不超过一半。现在少量允许加工,如果有油烟的,我们有专门的油烟管,有一个滤油池,然后经过排风管道排出到地面,不会在地下蔓延。还有就是不允许明火,主要是电磁炉、微波炉。
网友帖摘
能不能不要在地铁里卖吃的,有的味道特别大,特别难闻。好多地铁站的地下商场卖吃的,蒸汽腾腾,也不知道规划的时候有没有要求?不能因为吃的赚钱就全部搞成吃的,应该有限制,像香港的地下商场是不允许明火的。
——网友“唔清”
地面上室内空气不好我们可以开窗户,地下空气不好该怎么办?既然深圳有这么大面积的地下商业区,能不能有一个空气质量的监测报告?
——网友“罗湖Jason”
深圳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没有明确机构统一管理,事实上就形成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的局面,没有制定地下空间的法规,部门规章的操作性也不够。
——网友“何处木”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