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驾驭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标志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版”,也是当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抓手”,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盯农业农村问题短板,在与脱贫攻坚结合、与农民增收结合、与新型城镇化结合、与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中找准切入点,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抓土改、补短板等方面聚焦发力。
第一,着力调整农业结构。
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粮经饲、果菜菌”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要遵循市场这个“导航灯”,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果则果。要适当调减粮播面积,增加优质高产农田面积,使作物布局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要大力调整养殖业结构,以“肉蛋奶”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业。要积极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加快粮草畜循环,大力发展以牛羊生产为主的草食畜牧业。要抓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和培育畜牧养殖生态产业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优质畜禽产品的需求。
第二,着力提升产品品质。
关键是要大力推进绿色化生产,发展更优质、更营养、更安全的农产品,重点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要下决心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坚持立足特色,推进品牌化营销,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做大做优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以品牌担保品质,让优价激励优质,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受消费者欢迎的农副产品品牌。比如,我省有自然条件多样和生产环境相对洁净的独特优势,要按照绿色、无污染、无残留等品牌要求,把苹果、蔬菜、牛羊、梨、红枣、枸杞、葡萄、油橄榄、花椒、百合、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做大做优做强,真正培育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高端农产品。要抓好农产品的质量提升,重点是要加强产地源头保护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要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和运输各环节的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高品质的农产品品牌。
第三,着力推进产业融合。要发
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力求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要深度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接通全产业链条,推进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共享价值链,带动就业链,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游补农,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让农业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以扶持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支撑,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分享更多收益。
第四,着力降低生产成本。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控肥、减药、节水等措施,把过去一味追求高产、过多追加要素的超过合理边界的投入降下来,减少这部分边际不经济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农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实现扩大规模降成本,把生产经营成本摊薄,实现节本增效。
第五,着力深化土地改革。
当前土地改革的重点:一是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的落实。通过新一轮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真正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改革。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并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进行交易,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农民集体经营资产。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房产,落实宅基地和农户房产转让、出租、抵押、交易等财产权利。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益性用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创造条件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土地一级市场。
第六,着力补齐“三农”短板。
脱贫攻坚是我省“三农”工作的“最大短板”。“十三五”时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精准,成败在于精准。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真正把扶贫对象识别出来,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建好用好精准管理大数据平台。其次要做到精准帮扶,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要按照“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精准扶贫、联户干部履行帮扶责任”的要求,真正做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县以上单位联系帮扶、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联户帮扶。第三要做到精准施策,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要深入推进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第四要做到精准考核,解决好“怎么脱”的问题。要立足“真脱贫、脱真贫”,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标准。认真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实施办法。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利用好双联行动这个平台和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双联工作要紧盯脱贫攻坚目标,按照“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求,把帮扶力量聚焦到建档立卡的帮扶对象上,把帮扶任务聚焦到“1+17”精准扶贫政策和“853”挂图作业措施的对接落实上,把帮扶重点聚焦到富民产业培育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强化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帮扶责任落实,强化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发挥,强化典型推动示范引领,强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协调指导督查考核,推动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为加快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