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路上波折不断的成都银行,稍稍松了一口气—2015年11月因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原因遭中止审查风波,终于熬过去。
5月18日,成都银行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新的消息是,成都银行上市处于“已反馈”的阶段。而时代周报记者从证监会网上发现,从2014年6月至今,成都银行并未更新过招股说明书。
不过,摆在成都银行上市路上的压力,并未有减轻。成都银行刚刚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成都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8.21亿元,同比锐减7.31亿元,降幅达到20.58%。同时,成都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去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了1.16个百分点,至2.35%;拨备覆盖率为159.98%,接近监管红线。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成都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营业收入减少及营业支出增加。”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该行欲了解更多的情况,成都银行相关部门仅回应称,“暂时不会作出回复,银行业的情况都是这样,我们稳健经营”。
时代周报记者还发现,去年成都银行人事变动频繁。监事长张建华因退休辞职,同时不再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务;杨岷清因工作交流不再担任副行长职务,并新聘任蔡兵为公司副行长兼任首席信息官。此外,还有董秘何林、董事刘国忱、董事田华茂、外部监事傅代国等多位高管因个人或工作交流等原因辞去职务。
2014年末排队等待IPO的十家银行中,九家已过会,唯独成都银行“落单”。高管班子变动剧烈、业绩下滑不良攀升……迟迟未能上市的成都银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
成都银行上市“落单”
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30日,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年由“成都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成都银行。成都银行各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成都金控集团,占股份总额的20.07%;第二大股东丰隆银行持有19.99的股份;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
成都银行的上市之路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筹划。2011年6月,成都银行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其IPO相关议案。2012年4月6日,成都银行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进入等待审批阶段。然而,后来IPO暂停,此间多个银行都转投香港上市。2014年6月30日,成都银行终于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招股书,搭上了6月末的预披露“末班车”,在上市路上迈出实质一步。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发行规模不超过8亿股。
然而,就在去年证监会终于放开城商行上市后的11月,成都银行的上市却遭遇“中止审查”,原因则是承担该行IPO审计工作的签字会计师,因向该行提供审计服务的服务年限等需要进行更换。据证监会相关规定,项目签字会计师发生变更,属于申请文件不齐备而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的情形,故成都银行及中介机构根据证监会规定,需要报送中止审核申请。
而最新的消息是,成都银行处于“已反馈”的状态。迄今为止,2014年末排队等待IPO的十家银行的另外九家均已过会,包括杭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吴江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无锡农商银行、江阴农商银行,与5月6日刚刚通过审查的张家港农商银行,唯独成都银行“落单”,没有追上其他拟上市银行的步伐。
成都银行IPO前夕,正陷入四川省反腐风暴之中。当初一手推动成都银行上市并掌舵九年的毛志刚—成都银行原董事长、行长,因涉嫌受贿罪,被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与毛志刚一道被查处的,还有原成都银行董事吴忠耘,其同时也是成都银行第一大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面对最高层因受贿被起诉,成都银行在招股书中提示:“本行可能面临声誉风险。”其称,可能因为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遭受负面评价,从而导致本行的业务开展及经济价值受到不利影响。
不良率快速攀升
成都银行最新披露的年报中暴露出利润快速下滑、不良率高企等多种问题,无不成为成都银行IPO的潜在阻力。
截至2015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3214.45亿元,同比增加212.16亿元,增长7.07%。“贷款、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规模扩大。”成都银行对此解释称。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去年成都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增长超过80%。
成都银行曾是中西部首家总资产、总存款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实力领跑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但这些年,成都银行逐渐被同城的成都农商行超过。目前,成都农商行的总资产已高达6446亿元,远远将成都银行甩在身后。
成都银行2015年净利润为28.2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0.58%。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与其他银行净利润下滑如出一辙,2015年成都银行资产减值损失高达25亿元,同比增长88.08%。“信贷规模扩大导致拨备增加。”成都银行的年报如此解释。
拨备增加的背景则是,成都银行2015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已大幅上升至2.35%,比2014年末的1.19%提升了1.16个百分点;而2013年年末,这个数字仅为0.72%。不良率快速攀升的同时,截至2015年末,成都银行次级贷款较2014年末增长了约15.11亿元至22.35亿元,情况并不乐观。相比而言,5家拟上市城商行2015年末的不良率均在1.5%以下,威海市商业银行只有0.97%。
去年,成都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压缩不良贷款,全年清收处置不良资产共收回8.57亿元。按五级分类,该行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合计金额为2.12亿元。同时,该行表示将更强化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派专人进行对个案进行分类梳理,“做到责任到人,对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
业务集中地产风险显露
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往往因业务集中导致,同样的隐患也在成都银行存在。根据成都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成都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成都地区。从行业来看,成都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在总体贷款中占比分别为15.14%和11.10%。
成都银行年报中也表示,当交易对手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或共同具备某些经济特征,其信用风险通常会相应提高。其中,房地产贷款集中的成都银行尤其需要面临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风险。2015年末成都银行最大十户客户贷款合计占6.18%,其中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成都市武侯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双流县土地储备中心、成都市锦都工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石化基地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浙中大地产有限公司均与房地产或建筑直接相关。
“成都银行的情况比较罕见,一般银行的贷款都会集中在零售商贸业,而成都银行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有可能是这些贷款客户都是国资,才会这么放心。”5月19日,招商证券一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