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亏本减持?亏本减持的话,参与的员工怎么办?又怎么能体现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面对投资者关于目前股价倒挂的员工持股如何处理,有上市公司在互动易上回应称,“不舍得卖”。
2015年如春笋般崛起的员工持股计划,今年已密集进入到期解锁的收获期,部分持股计划更是面临存续期满的大限。员工持股计划既有逢高减持的获利者,也出现了黯淡“割肉”离场的失意人。
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今年23家持股计划存续期届满,除高新兴、美克家居等主动展期外,其他公司大多面临出售压力。从锁定期看,目前A股共有88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股票限售期已满,到今年年底,股票到期解锁的员工持股计划共161个,最初购买成本超291亿元。
解禁潮下,目前仅有18家公司通过公告和网络互动等方式宣告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出售完毕,均为民营企业。其中建仓早又高杠杆的欧菲光、麦达数字等实现高额收益;但至少有2家持股计划亏损清仓出局,戳破员工持股计划是“安全垫”的市场预期。
相比设立时市场的高调捧场,员工持股计划的减持承受着无声的巨大压力,其盈亏情况也可检验“安全垫”这一观念的成色。
实际情况显示,跟踪、抄底员工持股计划的投资策略虽有一定意义却不可尽信,尤其对于去年动用高杠杆高位接盘公司股票的来说,翻身仗尤其难打。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共120个员工持股计划发生了股价倒挂,超过全部持股计划的1/4。“员工持股价是股价安全垫只是市场心理作用”,某刚结束员工持股计划清算的上市公司董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应理性看待员工持股计划。
频现高杠杆股神
有资深市场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完成员工持股购买计划的持股成本往往代表了公司内部人对股价的可接受程度,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容易产生股价“安全垫”的感觉。投资者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的频频追问,显示出中小股东对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卖价格、时点、增减持方式(二级市场、大宗交易、转让、赠予)等都非常在意。
如果梳理目前已公告股票出售完毕的18家员工持股计划,多数上市公司都详细披露了其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入成本、方式等信息,但只有欧菲光和海普瑞主动披露了卖出价格的“底牌”。
欧菲光是2014年最早尝试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之一,已推出4期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公告清仓的是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2014年11月的买入价格为22.59元/股,今年5月卖出价格为29.07元/股,考虑中间公司的两次分红,一年半间账面浮盈约近三成,再考虑到欧菲1号资管计划高达29倍的杠杆,参与员工计划的各方的盈利可想而知。同样,海普瑞的员工持股计划成本为21.37元/股,卖出成本主要为29.28元/股,账面浮盈大约为39%。
安利股份、东方电热、中金环境等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来减持,其买卖成本和时点亦可捕捉。深交所大宗交易信息显示,安利股份员工持股计划今年7月解禁后不久,即以18.5元/股的价格卖出公司股票,账目浮盈约43%,考虑到大股东为参与员工提供了8倍资金的借款,其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收益在三倍以上。
目前已更名中金环境的南方泵业,“一箭双雕”地解决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到期利润分配和第二期持股计划的持股来源,手法亦算精妙。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成本仅为24.4元/股,在去年11月底,该计划以44.55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向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转让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账面浮盈82%。
根据从解禁期到宣布出售完毕的时间段推算,麦达数字、齐心集团、翰宇药业等在二级市场减持获利颇丰,麦达数字员工持股计划2014年4月的购买成本为7.78元/股,在今年4月到7月间陆续减持,该时期公司股价在12-17.44元/股的价格区间波动,加之股权计划中设置了24倍的杠杆,收益极为丰厚。
综合来看,不考虑费用及派现等,中金环境员工持股计划账面收益率高达82%,居于榜首,收益率较高的其次是东方电热和安利股份,账面浮盈都在40%以上。海普瑞、齐心集团、欧菲光的浮盈也在30%以上。如果把杠杆考虑在内,上述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赚得盆满钵满。
不乏亏损离场者
杠杆是天使,也是魔鬼。从18家目前已完成清仓减持的上市公司来看,尽管大多数获利出局,但也有飞马国际、中南建设等员工持股计划“快刀斩乱麻”认赔离场,由大股东自掏腰包“保底”。
飞马国际员工持股计划去年7月建仓成本为25.45元/股,今年7月3日到期后即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从股价表现来看应是亏损状态。中南建设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5月从控股股东城市建投手中购入3677万股,均价为17.65元/股,今年6月2日,公司称“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折价转让部分股份”,机构通过收益互换所持有公司股票已全部出售完毕。对应大宗交易信息,6月1日有机构专用席位以15.73元/股的价格卖出了3440万股中南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飞马国际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亏损卖出是综合员工持股持有人意愿和对目前市场判断进行的操作。“员工出资也有1年多,该回收了,目前市场波动又这么大,很难说继续持有就能赚到钱。好在大股东提供了本金的保底,承受了这部分的亏损。”此前,飞马国际实际控制人黄壮勉曾因在员工持股计划停牌前夕买入公司股票遭遇证监会调查,但上述工作人员称提前终止和实控人被调查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持股计划都是股票锁定期满但持股计划本身并未到期,理论上仍有等待股价上涨至成本线上的机会。对于“割肉离场”的原因,中南建设表示亏损清仓“因部分员工自筹资金来源为贷款,故公司决定尽快处理该部分股份,使员工能够偿还其贷款”。此外,银御股份、美亚光电等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时,股价亦在购买成本线附近徘徊。对于投资者询问“没赚什么钱就撤出”的原因时,御银股份也表示是“考虑员工筹资需要”。
纵有人和与地利,却未必赶得上“天时”。华东一家盈利稳定的绩优上市公司董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今年1月限售期满,可刚解禁就遇到熔断行情,直到今年7月存续期满,股价也没反弹到位,只得在存续期届满前卖出。尽管账面有些浮盈,但扣除管理费和利息后整体略亏。
针对限售到期却“惜售”的情况,有董秘认为,一般是股价倒挂或未达预期,也可能是打算继续激励参与的核心管理层和团队,在他看来,“只要不减持,就还有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他同时提醒称,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问题是由员工持股委员会来决定的,不应当将其与上市公司行为混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部分员工持股解禁后“销声匿迹”,除了等待时机出售外,也可能是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股份卖出属于自愿性披露事项,无需另行公告,因此,可能存在持股计划卖出股票后但上市公司未予单独公告披露,仅选择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的情况。此外,宗申动力等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持股解禁后将股票转至参与计划的员工个人账户,化整为零后,员工持股计划出售股票也难被市场觉察。
多利好仍需“天公作美”
目前清仓的员工持股计划,大多数都带高杠杆设计,同时大股东在员工持股计划中扮演了向员工借款或提供担保的角色,更有不少承诺保底收益。
而这正是市场热衷员工持股计划的逻辑:无论是员工还是手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都有充分动力去提升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市值管理等,避免股价太低伤及“自家人”。
目前已高位减持的员工持股计划,多数和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并购、增发、转型等利好不无联系。18家减持完毕的上市公司持股计划中,麦达数字、中金环境等在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间完成了并购转型并更名的大转型;齐心集团、洲明科技、翰宇药业、新文化、利欧股份则都推出了每10股转增10股以上,最高10送20的高送转“礼包”。
例如在今年2月3日,东方电热的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正式解禁,而就在解禁前夕的2月1日,东方电热预披露拟10股转增18股,其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员工持股在2月17日以14.74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账面浮盈近五成。
实际上,飞马国际曾在员工持股购买完成后停牌策划重大重组,但受制于实际控制人被调查而终止重组。中南建设也在2015年推出“10转15股派0.4元(含税)”的高送转方案,该方案已在今年5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但利润分配实施前员工持股即已减持离场。
好在即使是亏损离场的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基本收益还有保障,由财大气粗的大股东进行了补偿。飞马国际的设计是,控股股东对员工认购的普通级份额本金进行差额补足。中南建设也保证了员工自有资金收益率将不低于每年10%,由大股东托底。
这倒是应了不少上市公司互动平台上“不能让员工吃亏”的表态。以上周五收盘价格来看,员工持股锁定期已满的公司中,万达信息第1期员工持股计划仍以浮亏62%居于“亏损榜”首位,目前公司已推出了第三次员工持股计划,前次亏损有所摊薄。目前,香雪制药、亚厦股份、国联水产、双塔食品、海南海药、恒顺众昇、芭田股份、宝新能源、隆鑫通用、雪迪龙、中际装备等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有一定的浮亏。
对于逾百家倒挂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展期也是个办法。8月12日,科力远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会议决定对持股计划展期12个月,超过98%表决票表示同意将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至2017年10月13日。去年6月1日,科力远员工持股计划以21.27元/股定向受让了大股东所持部分股票,以今年8月12日股价计,目前复权后浮亏约近20%。目前科力远增发加码主业的方案刚获证监会受理。
童璐/制表 吴比较/制图
(责任编辑:王斌)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