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跃卓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辽宁省锦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县域经济薄弱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表示,充分看清全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努力实现农业新跃升。对此,锦州要在农产品供应结构和供应水平上创新突破,重点做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工作,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规模化——形成五大产业结构
今年春耕时节,义县前杨镇马家屯村宋福纯家与去年一样,又种了10亩地的粮饲两用玉米。义县十年九旱,去年就旱得厉害,宋福纯说:“去年减产,一亩地就收了2吨半秸秆,卖了750元,要是种普通玉米就没有产量了。种饲用玉米收割时我都不用管,奶农合作社派人就到地里把玉米秆子收走了。”
义县前杨奶农专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150亩的土地自己种植饲用玉米,同时与包括马家屯村在内的周边村民签订750亩的种植合同,回收他们种植的饲用玉米。合作社的奶牛场场长张凯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建了一座4000多立方米的青贮窑,能储存够奶牛一年吃的料。合作社专门购买了两台玉米收割机,到时将农户的饲用玉米直接收割拉到场里,要是农户自己找人收割再运回家一亩地还得将近花费200元钱。”
今年锦州市种植业调整调减玉米24.4万亩,改种青贮玉米、花生、杂粮等作物。
北镇市鲍家乡龙宝村坐落在深山沟里,过去外来的人很少,交通不便是劣势,但正因为没有开发反而成了它的优势,龙宝村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
在北镇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龙宝村的葡萄产业越来越红火,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葡萄,到了秋季来这里采摘的人很多。今年初夏有点儿旱,记者6月初来到村里时,村民们都在想方设法拉水浇葡萄。北镇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明晶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又新建了一处采摘园,还搞起了农家乐,能接待百八十人,国庆就能开门迎客了。”
生态旅游业是锦州市的新兴产业,锦州市已形成了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能源开发业和生态旅游业等5大产业结构。新兴产业带动了1/3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样改?锦州市市长刘兴伟说:“锦州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是要切实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一方面,要从供应品种上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水稻、肉蛋、花生、杂粮和水产品的供应量。另一方面,要在产品质量上适应市场需求,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加工出具有锦州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市场上能叫得响的品牌和各种精品。”
农业产业化——构建七大产业体系
“锦州小菜”就是具有锦州特色的品牌,不但畅销省内外,而且走出国门。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外销腌渍菜品种已达30余种,年生产能力3万吨,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在日本市场产品覆盖率达70%。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需要,先后研制出酱渍、酱油渍、糖醋渍、盐水渍和虾油渍等5大系列百余种“百合”牌袋装小菜,内销小菜遍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等20多个省的40多个城市,腌渍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5%。
因为是锦州百通食品集团的生产基地,凌海市金城街道夏家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变成现在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的富裕村。
夏家村村民刘志学告诉记者:“我今年又包了100亩地种萝卜,种子是百通公司从日本进口的,一亩地只需2两籽,到时公司回收萝卜时扣钱。与我们签订的保护价是2毛钱1斤,去年实际卖价是两毛三1斤,亩产1万多斤,纯效益1000元以上,两个月就能收萝卜,时间短、效益高。”
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产业化发展为导向,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如今,公司推动的蔬菜种植业成为凌海市农业支柱产业,年签订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带动农户3.5万户,为广大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发展,凌海市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固定资产总值达17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1万余人,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凌海市被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农业(生猪)标准化示范县。
近日,锦州市制定《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实行对企业减负政策。保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审批事项,清理各种无法无规的收费项目和各种有偿的评比项目,杜绝到企业拉赞助等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并采取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的措施,将涉农的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集中应用和装备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全市一盘棋的局面。
按照“明产业、强龙头、优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锦州市以建园区、搞集群、成体系为发展途径,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坚持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发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更高、更大、更新的发展目标,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锦州市副市长王立维说,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力求在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壮大龙头企业上取得新成效,在创品牌、提高产品质量上有个新进展,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明显增强。
农业信息化——每村都建益农信息社
在锦州的农村走一走,记者发现很多村的小超市上都加挂一个“益农信息社”的招牌,“一社信息,全村共享”,北镇市罗罗堡镇张巴村益农信息社社长沈荣君告诉记者:“以往农民缴手机话费都要到10公里以外的镇上,村里建立益农信息社以后,解决了农民的缴费难题,让农民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益农平台享受缴电话费、取钱、转账、交社保等各种服务,形成服务农村的一个巨大入口。”
不会上网的农民也可以应用信息社的电子触摸屏进行网上买票、购置生活用品、医疗挂号等等。更重要的是农民可以通过信息社发布各种供求信息,销售各种农产品。沈荣君对记者说:“我们村里有许多南果梨,今年秋天上市后准备通过信息社向外发布消息,促进产品的销售。”通过益农商城村民能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农资产品、家电等物美价廉且保真的商品;通过从益农社的益农商城购买的农资,厂家直接配送到村,享受到出厂价的同时,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
全市现建农村益农信息社544户,占全部行政村的48.3%。锦州市农委主任闫哲说:“目前正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争取明年实现全市村级覆盖,完成全部1125个村的益农信息社建设。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卖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