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纵观荷兰、日本农业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学习荷兰经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通过出口劳动、技术、知识密集型农产品,进口一些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实施以劳力换土地的战略,可以倒逼我们提高农产品质量,获得农产品外贸的比较效益。
建立现代化、集约化、社会化大农业,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赶上社会平均水平,从而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赶上城镇居民水平,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经过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目前,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各种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收入更高的就业机会,并拥有强大的农用生产资料供给能力和巨额的城市资本。所缺少的只是一个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经验,其中,荷兰和日本的农业走了不同的路子,导致不同的结果。作为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比较、思考和借鉴。
一、荷兰农业是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社会化大生产,日本农业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小生产。
荷兰农业条件并不好,气候阴冷潮湿,光照时间少,人均耕地只有1.3亩,27%的耕地和60%的人口处于海平面以下,靠着前辈修建的长达2400公里坚固的防潮大堤,才把耕地保护下来。因此,他们对土地极为珍惜,把发展社会化的高效益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全国190万公顷农田中,57%种植粮食和花卉,40%为草场。总共只有25万农业劳动力,兴办了7.3万个农牧场,其中奶牛农场1.89万个,畜牧农场1.68万个,耕作农场1.11万个,实行种植、畜牧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在种养环节,以家庭经营为主,在加工、销售环节,以合作社经营为主,所有家庭都根据自己种养的品种参加一个或几个合作社。荷兰的乳制品很有名。奶牛饲养一般以家庭为主,同时加入乳制品合作社。乳制品合作社除了按合同收购家庭奶牛场的牛奶,还根据股份多少和经营情况向社员分红,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家拥有共同的商品品牌,共同维护商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大概是因为花卉最赚钱,所以荷兰农民把栽培郁金香等花卉作为主打产品。花卉种植也有专业分工,有的家庭几十年只种一个品种。由3000多个花农组成的花卉合作社,建立了一个全球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面积相当于12个足球场,每天早晨5点开始拍卖,9点左右即可进入欧洲各城市零售店。花卉销量占欧洲市场的80%。农业虽然具有分散劳动和与自然过程相结合的特点,但在荷兰,组织化程度很高,这是他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反观日本,全国有200多万个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虽然农户之间也有资金方面的合作,但整体来讲,农业的专业分工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由此决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完全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大米的价格每斤卖到50元以上,沦为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二、荷兰农业是一个高盈利行业,日本农业却只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农业,提高了荷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荷兰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2%,农业增加值却占GDP的4%,出口占总出口的25%。全国农业劳均产值4万多欧元,劳均出口3.3万美元,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均高于第二、三产业。在荷兰,农民是一个真正体面的职业,农业成为大把赚钱、大量缴税和大批出口的摇钱树,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反观日本,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沉重包袱。2014年,日本农业增加值为6万亿日元,政府给农业的补贴也是6万亿日元,200多万个农业经营主体一年创造了一个零。好在日本的工业盈利能力比较强,农村人口不多,否则,政府是补不起的。
三、荷兰对农业劳动力的资质有较高的要求,日本的农业已沦为老人产业。
荷兰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花卉、蔬菜育种和栽培,良种奶牛、肉牛的培育繁殖,以及食品加工工艺装备等,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的资质也规定了较高的标准。只有取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即绿色证书的人,才有资格种地和养牛。即使对家庭私有土地的经营继承,如果没有获得绿色证书,也取消经营的继承权。全国的农业教育体系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初等教育培养技术工人,中等教育培养农艺师,高等教育培养科研人员。农场经营管理更是一门所有从业人员必修的基础课。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严格的从业资质管理制度,使农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为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供了人力保证。反观日本,2015年农业从业人员209万人,平均年龄65.8岁。由于老年人退出农业之后,年轻人不愿意务农,过去5年,农业劳动力减少2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为4%,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仅为1%。由于农业劳动力短缺,土地弃耕面积达42.4万公顷。日本农业的衰落景象与荷兰农业的勃勃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四、荷兰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农业,日本竭力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仅为我国的1.6%,农业劳动力人数仅为我国的0.1%。2015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达824亿美元,自1989年以来,净出口额始终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荷兰进口一些粮食、饲料,满足国内食品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荷兰从人均土地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出发,进口占用土地和水资源多的农产品,经过转化增值,变成劳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农产品用于出口,提高了外贸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荷兰请美国和欧洲的质量监管专家帮助建立质量标准,而且国内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并严格检测管理,从而取得了国外消费者的信任。
反观日本,由于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家对农产品进口设置这样那样的壁垒,以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封闭市场的结果,保护了落后。目前,日本食品的自给率仅为39%。由于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到头来,还得依赖进口,而且进口的比重还会不断提高。根据有关国际机构对农业竞争力的评价,荷兰农业的竞争力指数为0.261,日本为-0.914。日本的农业已成为失败的典型案例。
纵观荷兰、日本农业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得到哪些启示?一是要在家庭土地承包的基础上,走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荷兰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证明,它有助于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干成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事情,使农民能分享到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营销三个环节的利润;有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创建和维护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助于把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体系,分享到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利润。合作社可以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公司化经营等就是中国农民的创造。通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合作社可以避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二是要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经营。这就要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集约化、高效益农业,使从事农业经营比外出打工获得更高的收入。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类似日本的老龄化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强化农业科研和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新品种,努力使农业劳动力掌握先进的栽培、饲养、加工技术。我国现在主要依靠农业技术员的指导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农民成为具有农业技术和知识的劳动者。四是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建立开放型农业。我国农业劳动力为荷兰的900多倍,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1875.6亿美元,其中,出口706.8亿美元,比荷兰少117亿美元,进口1168.8亿美元,逆差462.0亿美元。我们应当学习荷兰经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通过出口劳动、技术、知识密集型农产品,进口一些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实施以劳力换土地的战略,可以倒逼我们提高农产品质量,获得农产品外贸的比较效益。(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