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军战舰流淌中国“血液”
- 发布时间:2016-04-05 01:30:4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这里——一种用于海军主战装备动力系统的长寿命抗磨汽轮机油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综合性能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
前不久,该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捷报传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海后某技装所油料应用研究室主任、博士王建华备感欣慰:这一成果为“杀手锏”武器装备提供了强劲的新鲜血液,“油研人”在强军兴军、科技报国的征途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干科研要有前瞻意识
“只有把目光紧盯装备发展动态和趋势,做到油品供应与新装备列装无缝对接,才能真正为战斗力保驾护航。”这是时常挂在王建华嘴边的一句话。
那年,航母工程启动。动力系统作为航母的“心脏”,直接影响航母技术性能和战斗能力的发挥。王建华敏锐地发现,航母所采用的大功率、高负荷动力系统,对配套润滑油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而当时国内普遍采用的舰用防锈型汽轮机油不具极压抗磨性能,同时存在多种问题,根本无法满足航母动力系统的长期使用要求。
“必须研制一种新型油品解决这个问题。”他暗下决心。油料配方看似只是简单的配比,其实无比复杂,存在多项性能相互制约的技术难题:解决了高温氧化性能难题,又容易出现低温产生的油泥;解决了防锈的问题,又容易出现油品进水易乳化的问题……他像一位“老中医”,最终充分利用各组分之间的配伍性和协同效应,研发的长寿命抗磨汽轮机油于2012年6月完成技术鉴定。该成果创新研发了抗水洗添加剂、首次合成制备了多效破乳剂、创新建立了汽轮机油破乳化机理模型,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2013年1月,辽宁舰驻泊青岛某军港前,王建华主研的该型汽轮机油全面使用在各型汽轮机组上。
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
王建华坚信,战争“血液”中凝聚的必须是“中国基因”。
前些年,随着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相继引进了进口装备。按照某国惯例,在装备质保期内必须使用他们的油料。军用油品不能实现国产化,关键时候他们不仅会漫天要价,甚至可能不卖给我们,就会永远受制于人!王建华和他的团队决定向国产化用油“高地”进军。
但这谈何容易?仅某型舰艇就配有44种油料,涉及舰上上千个部位,国外关键技术全面封锁,国内研究领域一片空白……
“‘骨头’再硬也得啃!”王建华抱定信念,大半年时间都铆在部队调研。经过5年奋力攻关,王建华带领团队终于在研制出4种新油品的基础上,实现了引进装备用油的全部国产化。
为让走向远海大洋的战舰得到可靠的油料保障,实现油料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王建华带头建成了“舰船油料实验检测评定中心”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测结果实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成为军内首家具有该资质的油料检测机构。
培养一支过硬的科研团队
清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工程师尚培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分到研究室后,被安排进了理化性能实验室。名牌大学博士生咋当起了化验员?一开始,尚培华怎么也想不通。
“如果你搞科研没有经过实验室的经历,只等化验员告诉你一个数据,你对化验的过程就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王建华一语点醒了尚培华。他从化验员做起,3个月之后,他对油品各项指标的意义有了深刻理解。进入研究室后,王建华又让他独立承担了“水溶性抗磨添加剂研究”,并手把手地帮带。经过3年的历练,尚培华已经成长为所里的青年科研骨干。如今,他又承担了某重点项目用油研究。
近年来,在所里的支持下,该研究室与中石油、中石化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借助军民融合之路搭建科研人才培养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同时根据室里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及从事的项目,划分舰船润滑油研究、燃料、添加剂、检测方法等不同科研方向,对科研力量进行整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