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期货 > 期货资讯 > 正文

字号:  

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共产业同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1-06 01:31: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编者按:今年是大连商品交易所“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连续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国内首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品种体系——油脂油料品种体系建立完善的十年,为系统、深入地反映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及我国油脂油料产业在这十年里的发展变化,从今日起我报将编发“油脂油料期货与产业发展十年”主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从2006年1月大商所上市豆油期货,构建起大豆及其下游豆粕、豆油这一国内期货市场首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品种避险体系,至今迎来第十个年头;而国内外油脂人每年11月份所惦记的、由大商所与大马交易所每年在中国广州召开的油脂油料行业盛会——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今年也走进第十个年头。

  市场人士称,十年来,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大豆、豆粕两个品种发展成为包括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系列品种板块,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结构日趋完善,产业国际化程度空前提升。而油脂油料产业大会,也伴随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盛大活动和交流沟通的高端平台。

  品种体系逐步完善、揭开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发展新篇章

  作为最为完善的期货品种链条之一,油脂油料品种体系是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商所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5个品种共计成交4.21亿手,占大商所交易总量的近5成,占全国51个期货品种成交总量的14.43%。

  2006年之前,油脂油料品种中,大商所仅有大豆(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豆粕期货品种。经过2004年大豆价格短期狂跌30%多的“大豆地震”,国内油脂油料企业开始深度介入大豆、豆粕期货避险。然而,原有的大豆、豆粕品种并不能完全覆盖企业现货风险,企业期待上市豆油期货、完全管理企业上下游经营风险;同时,棕榈油作为全进口品种,企业经营风险也较大,企业同样渴望(在90年代被暂停上市交易的)这一品种能上市交易。

  2006年1月,经过大商所开发推动,豆油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构建了大豆产业较为完整的期货避险体系和价格形成体系,使大豆压榨产业链企业有了稳定的、全封闭的避险产品链。这也是国内期货市场首个产业链产品体系。

  2007年10月29日,我国第一个纯进口品种棕榈油期货在大商所鸣锣开盘,我国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完善,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系列。

  数据显示,2005年,大商所油脂油料期货成交量0.77亿手(单边,下同),成交额2.1万亿元,日均持仓31.21万手,占大商所市场比重分别为77.78%、88.61%和72.65%。

  至2014年,大商所油脂油料成交量3.76亿手,成交额16.5万亿元,日均持仓272.03万手,分别约是2005年的5倍、8倍和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9.22%、25.77%和27.37%。特别是豆粕期货,作为国内大豆产业企业套期保值操作主要品种,2012年以来年累计交易量一直位居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前三位。

  在品种体系创新完善的同时,交易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着油脂油料品种的交易机制。2008年4月,大商所首次推出豆油、棕榈油间跨品种套利交易指令,这在国内期市属于首个,为油脂油料系列品种套保套利交易者提供了便利。2014年7月以来,交易所先后推出棕榈油、豆粕、豆油等品种夜盘交易,为缓解价格隔夜跳空风险起到突出作用。

  期货助推产业发展壮大

  在油脂油料产业发展历程中,油脂油料产业规模扩张与期货市场发展壮大同步进行。

  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不到5000万吨,截至目前产能已经近1亿4000万吨,现在每年我国加工大豆7000万—8000万吨。2005年,国内饲料产量1亿吨左右,饲料企业1600余家,而今年我国饲料产量已经攀升至2亿吨,饲料企业变成9000家,并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014年中国大豆压榨报告及2015年展望》报告指出,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油厂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运作属于粗犷式,无风险管理意识。在2004年CBOT大豆价格从10美元/蒲式耳跌至5美元/蒲式耳的时候至2012年,国内油厂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随着外资企业进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对期货市场认识出现质变,开始主动寻求期市大豆、豆粕等品种利用之路。2012年后进入第三个阶段,此时简单的套期保值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内外盘价差、外汇变化、宏观经济情况以及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速度都成为企业市场参与交易的策略因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期货市场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细化操作阶段。

  原东凌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飞曾表示,2004年,“大豆地震”中我国油脂油料行业经历过一次危机,企业虽然有了风险意识,但当时缺钱又缺“腿”,期货市场上当时仅有豆粕期货这一条腿。2008年金融危机后,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外企、央企等主导了市场,套保理念开始在油脂油料企业中深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运用逐渐娴熟,市场出现了一些基差交易等新的期现结合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避险方案。

  油脂油料产业在期现货、国内外的互动中也不断国际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大豆品种便以无配额管理和3%的低关税农产品成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品种,国内外期货市场互动性大大增强。随着进口大豆逐渐成为国内压榨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企业对国际期市参与程度也开始加深,并反过来深刻影响大豆产业和国内现货市场,也由此使国内企业在经营理念和模式上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市场化和国际化将推动油脂油料期市发展步入新境界

  当前,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正面临两大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大豆直补使大豆市场在市场化程度上进一步加深,发展市场机制作用成为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提上日程将进一步推动油脂油料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据普天投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大豆一直是国内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品种之一。2001年,大豆期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在全国期货市场占比曾高达75%和63%。2008年临储政策的出台,虽然在短期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和价格,但这也使大部分国产大豆被束之“国库”,不仅限制了大豆价格波动幅度,也使得国产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脱轨,大豆期货交易日渐萎缩。

  直到2014年,大豆直补试点政策出台,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国正式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大豆。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直补政策出台后,豆一合约活跃度显著放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脱离之前的收储托市保护,市场能更有序反映供应与需求的不同周期变化,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中心功能将得到提升。

  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化是内地期货市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而国内豆粕现货对东南亚的出口贸易、棕榈油品种分布均使国内油脂油料与 “一带一路”战略息息相关。

  例如棕榈油品种,一个纯进口的品种,基于我国棕榈油进口大国的地位,国内棕榈油期货交易活跃,2014年成交量是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的近8倍;而位于“一带一路”上的马来西亚作为棕榈油主要出口国也开展有相应的毛棕油衍生产品,这为双方深化业务合作、使经营企业跨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可能,而市场的活跃和参与者的国际化特征使这一品种具备开展国际化试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企业的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投资者对棕榈油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

  与此同时,在市场发展进程中,工具的完善也将为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的完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积极筹备的豆粕期权正成为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新期盼。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