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十二样板”系列报道今起推出——
国企改革大潮涌,全面推进不停步。截至目前,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文件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基本成型,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8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国企改革进行时,试点探索开新路。分类改革如何推进?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一些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将“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各项改革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一些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即日起,本网联合@国资小新、《国资报告》杂志推出“国企改革十二样本”系列文章,深入调研梳理5省国资监管部门、4户中央企业和3家地方国有企业等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新模式,为更多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借鉴的样本。
国企改革十二样本之一
上海国资国企:分类定责分类监管 "管""放"之间促改革深化
新华网8月3日电,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企业占竞争类国企产业集团总数三分之二、对因客观因素未实现预期目标的改革创新实施“容错”、30家市属国企近360亿元创新研发等费用视同考核利润……
作为全国地方国资的“第一重镇”,上海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发展,管好国资、放活国企,加快国企创新转型,并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4219.52亿元、利润总额1490.45亿元、上缴税金943.03亿元,增幅均超过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平均水平。
创新管: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创新国资管理,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是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一条重要主线。
近50套主要生产装置平均开工率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生产制造成本下降4.4亿元、安全生产事故数下降40%……华谊集团交出亮点颇多的半年报,与改革密不可分:上半年,华谊以上市公司双钱股份为平台,将旗下7家单位优质资产注入,实现了核心资产上市,并募集资金37亿元,有力助推降成本、强主业。
“华谊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公众公司。”集团董事长刘训峰说。
尝到甜头的还有上海仪电。近年来,上海仪电投资并购一批民营企业,并设定业绩对赌条款,充分发挥经营团队的积极性。截至2015年底,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资产和利润总额已分别占37.3%、56.4%。上海仪电董事长王强说,引资背后是引智、引各类技术、市场和团队,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金兴明介绍,下一步将以创新资本运作为突破,加快国有资本有序流动,将按一定权重,选择本市地方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组成上海国企指数,设立“上海国企ETF基金”,鼓励投资者通过换购基金份额,实现股份流转。同时,还将筹建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用市场化手段加强余值管理。
大胆放:让各类要素迸发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活力,来自激励改革。上港集团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1.6万人,参与度达到72%,合计认购数量超过4.1亿股,占集团总股份的1.8%。
集团总裁严俊细数改革之变:“以前员工关心自己工作,但不太关心公司股价;关心自身待遇,但不太关心企业盈利。现在,员工对公司经营管理关注度明显提高,一些员工还要求看以前只提供给客户的公司发展报告。”
上海对国企实施分类激励。对整体上市公司,探索员工或核心骨干持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国有及国有控股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
截至目前,全市国企已有10多家二三级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建工、光明食品集团、华虹集团等先后实施各类股权激励43例。
活力,来自人才的集聚。目前,上海市国资系统共有8.7万名科技人员,上海鼓励企业探索人才晋升“双通道机制”,面向技术性创新人才设立首席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专业岗位,匹配相应的薪酬制度。
加快转:创新转型带动供给侧改革
国企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尤其要在创新转型、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转型,上海国企在收缩布局同时,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发力。
美国《财富》杂志7月下旬公布的2016年世界500强榜单,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6位,成为排名最靠前的中国车企。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涛介绍,上汽已形成在产业链“两端发力”的格局:在前端,重点攻关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在后端,重点瞄准服务贸易、国际经营等业务新增长点。
上海仪电,亦从原来以传统电子制造为主,向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运营商转型。作为国内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照明服务的总承包商,公司自有的核心团队不过20多人,大量产品和服务都来自对国内外知名供应商的集成。“卖硬件的同时,我们更卖集成、卖服务、卖标准。”上海仪电总裁蔡小庆说。
上海着力推进国企创新转型所需的制度供给。比如,明确改革创新项目因客观因素未实现预期目标,在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还对国企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跨国经营等费用视同于考核利润,对尚未实现回报的境外投资在考核中予以单列。近年来,已有30家市管企业近360亿元创新研发等费用视同于考核利润。
《国资报告》解读:上海如何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活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声吹响后,“国资重镇”上海的改革之举便不曾间断。2013年12月17日,上海率先拿出“国资国企改革20条”,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公布的第一个份国资改革方案。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意味着上海冲在了改革的前沿阵地。其在近三年的摸爬滚打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2016年1-5月,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00亿元、利润总额1049亿元,增幅超过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
国有资产体量庞大的上海,犹如一只舞动的大象。纵观上海近三年的改革历程,正是其在分类定责分类改革、管好资本加强监管、加快企业转型等重点领域的灵活创新,提供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上海范本”。
在改革分类上下苦工
新一轮改革中,推进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堪称一大亮点。而在上海此前的分类监管方案中,还存在分类“太粗”的现状。“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像医院分外科、五官科,实际上外科还要细分很多类,普外科、心胸外科等等。”上海静安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喻亮公开表示。因此,如何分好类,定好责,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直面的首要问题。
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上海市国有企业按其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以及资产、营收、利润和人员占企业总值的比例等因素,分为竞争、功能和公共服务三类。
其中,竞争类企业是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的主体,在目标导向上,以效益最大化为重点。在治理结构上,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预计“十三五”末,上海整体上市企业将占竞争类企业总量50%以上。
功能类企业,则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重点。监管方面,通过引入政府主管部门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功能作用、运营能力。对于公共服务类企业而言,侧重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营,实现社会效益为重点。日常监管上,引入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制,重点考核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持续能力。
对于较为特殊的混合型企业,上海采取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着眼促进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动态调整分类的方法,对竞争类企业要求调整为功能类或公共服务类严格把关,对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要求调整为竞争类积极支持。
牵住资本这个“牛鼻子”
“管好资本、放活经营,是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所在,是‘牛鼻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点明了改革的方向。
围绕上海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国资流动平台负责资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如上海市市长杨雄所言,国资监管改革是关键,要敢于“开闸放水”、“放虎归山”。
对于管好资本布局,上海国资委通过加强战略和目标管控,在产业布局上聚焦价值链高端,提高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集中度。在空间布局上,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为国资流通搭建平台,上海2015年建立起国际集团、国盛集团两家企业,充当部分国有股权的持股主体、国资运营的执行主体、部分一般性竞争领域国资退出的主要通道。
为理顺国资监管体制,2016年上半年对金融企业国资实行统一监管,探索“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新模式,实现产融结合。
在风险防范方面,主要是通过构建“经济运行监测、风险预警跟踪、科学评估评价、事中事后监管”为一体的监管体系,通过加强章程管理,加强清单管理,加强协同管理等,维护资本安全。
还原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迈进过程中,唯有“管多、管少、不管”并举方可更好体现出资人角色。而之所以把过去越位、错位的归位,则是为了让企业更加适应和引领市场。
因此,为促进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上海国资委在建立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活力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大做文章。
针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上海建立起一套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对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跨国经营等费用视同于考核利润,对尚未实现回报的境外投资在考核中予以单列。
此外,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机制,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国资收益资金,重点支持主动承接国家或部市级重大专项的企业,带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为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设置首席工程师、技术总监等专业岗位,匹配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技术性创新人才实现价值的新通道。在薪酬激励方面,实行“激励基金+个人购股”计划,企业用于激励股权总额可达实收资本的10%。
当然,创新需要不断试错。为建立宽容宽松的企业创新氛围,上海市人大通过《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明确改革创新项目因客观因素未实现预期目标,在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作负面评价。其中,上汽集团等将容错机制写入公司章程,从企业层面落实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环境。
(责任编辑:吴起龙)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