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言:商车费改出现了两个阶段性的不好结果,费用大战说明商车费改的价格浮动空间并未到位,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而在互联网保险领域,许多传统保险公司走入歧途,陪着互联网公司做一些碎片化、高频、低保费的“互联网保险”,并不能体现保险真正的价值。
与“黑马”频出的寿险业相比,公司市场份额、产品结构、综合成本率连年稳定的财产险行业,向来显得波澜不惊。不过,在车险费改、互联网保险大潮的裹挟下,财险领域也开始暗流涌动。
自2015年6月开始试点推开的车险费率改革,如今已一年有余。如其他国家车险费改多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一样,中国的车险费改正在经历一场惨烈的费用大战。这一轮的车险费改,挑战何在?是否能倒逼中国的车险业务摆脱拼手续费、拼费用的老路,转而走向依靠品牌、风险定价、成本控制、理赔服务等多方位的竞争的新路径?中小险企的出路又在哪里?
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保险业显然无法置身事外。自互联网保险诞生以来,碎片化、高频、低保费似乎成为其主要特征。但对于传统保险业来说,这是否是拥抱互联网保险的正确方式?互联网保险能否颠覆传统保险业?
日前,华泰财险董事长兼CEO丛雪松接受财新记者专访。
在他看来,现阶段的商车费改出现了两个阶段性的不好结果,费用大战说明商车费改的价格浮动空间并未到位,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而在互联网保险领域,许多传统保险公司走入歧途,陪着互联网公司做一些碎片化、高频、低保费的“互联网保险”,但这些产品并不能体现保险真正的价值。而且,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保险公司并不占据核心的数据和客户优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互联网公司自己拿下保险牌照后被甩掉。
车险费改阵痛
财新记者:车险费改试点推开已一年多,但现在出现的一个状况是,各公司竞相抬高中介费用争抢业务,有些地区的中介费甚至能到50%。能不能谈一谈,这次车险费改面临的挑战?
丛雪松:我们一直支持商车改革,但现在出现了两个阶段性的不好的结果,跟改革的初衷相悖。第一是保险公司的成本结构在逆转,出现赔付率下降、费用率上升的状况,这说明车险行业的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在恶化。中国的车险行业本来就是一个效率低的行业,给车险客户的回馈太少。现在结果进一步恶化,这一定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第二,行业形象再次受到破坏。现在的情况是,行业看到赔付率下降,立刻又把省出来的钱去投入到渠道佣金,而非用来改进服务。用这种最传统最落后的竞争方式去争夺业务,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总的来说,我认为车险费改的方向是对的,但阶段性结果不好,现在的状况表明改革还没有到位。从车险费改后的价格来看,很多保险公司都将保费都打到“双85”的水平,这么高比例的“双85”是不正常的。(编注:所谓的“双85”是指,商车费改后,保险公司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主要反映在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但这两个系数并非可完全自由设定,保监会将浮动区间设定为:0.85-1.15,把两个系数都定到最低限,俗称“双85”。从已试点地区来看,大多数情况下,险企为了抢占市场留住用户,车险保费都已打到“双85”的水平,即自主渠道系数和核保系数都是按0.85的最低标准计算,保费算到最低。)
我们原以为,费改后中小公司保费打到“双85”的比例会比较高,没想到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保费降到“双85”的比例也非常高。一般而言,大公司对渠道的掌控能力相对较强,且手上的客户质量较高,并不需要打折打得很厉害。现在这种情况就说明商车费改的价格空间放开是不到位的。现在监管层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打开价格浮动空间。
财新记者:车险领域为什么始终摆脱不了拼手续费抢业务的模式?
丛雪松:我是觉得,一个过分管制的市场就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大大小小市场主体都做一样的事情,竞争就是低层次的。市场应该充分地竞争,政府不可能一直进行过度管制。现在既然放开,就要多放一点,进一步市场化。另外,保险公司要对自己的经营结果承担责任,要有退出机制,亏损的公司做不下去了就要适当退出。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垄断型的市场,看似是六、七十家财险公司竞争很激烈,但都挤在一个圈子里,新的公司很难进、老的也出不去,经营很差的公司也照样做。这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垄断行业,行业里的人没有退出压力,就容易不思进取,那么这就是一个落后、低效率的行业,没有充分竞争,只是在圈子里面互相打斗。监管应该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退出机制的落实。
中小险企出路何在?
财新记者:中国的车险市场中,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一直较为艰难,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丛雪松:中小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在某个细分市场、独特领域要有一些进取,或者在某个局部市场发力。如果都跟大公司一样的玩法,同在正面市场作战是很难的。比如说美国的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可能仅在某几个州做业务,但在这几个州占据着不小的份额。或者说,只专注做某个领域的保险,选择一个特定的客户群,比如有的保险公司只做针对教师的保险产品,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生活和习惯,等等。
其实中小公司是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去抢占市场份额的,因为大的公司并不可能所有的渠道或产品都很强,中小公司不是没有机会。其实越是管制的地方,大的保险公司越是受益。我是觉得车险市场应该更加市场化,条款、费率都该放开,给公司更多的创新空间。
财新记者:中国的财险市场,车险领域占70%的份额。为什么大家都集中在车险领域?除了车险业务,你认为其他比较有前景的领域是什么?
丛雪松:财险领域中,最容易抢的就是车险,车险相对来说市场最大,过去这些年增速最快,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人不愿花心思在其他业务上,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未来保费上升不那么快的业务,可能投入好几年的努力也看不到效果,那么很多人就不愿把精力放在这种业务上。
将来,我觉得在责任险领域会有很大的市场,但这还有赖于其他条件的成熟。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犯错成本太低,而责任险的一个前提就是,当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更大代价的时候,他对责任险的需求才会激发出来。比如说,现在饭店没有动力买公众责任险,因为即使有客人在饭店摔跤受伤,一般情况下饭店也不会赔,也没有相关法律逼他赔,饭店需要承担的责任就很小。在这种法律环境下,公众责任险就很难发展起来。但未来随着社会发展,责任险的市场会打开。
再比如,环境污染责任险。我注意到政府开始讲土壤污染的问题,以前很少公开去讲。其实这里面也是有保险需求在的。原本在城市的工业企业搬迁之后,之前占用的土地可能被污染,如果在这块土地上盖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后,若干年后居住、生活在这里的人群就有受到伤害的风险。为应对这种情况,国外的房地产商一般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当然,房地产商盖房之前也会做环评及土壤处理等工作,但即便是采取这种措施,仍然不能保证未来可能发生控制不了的事情而面临巨额索赔,那么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作用就是赔偿这种高额损失。
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歧途
财新记者:如今互联网保险发展如火如荼,很多人寄希望于互联网能够颠覆保险业,互联网究竟能不能颠覆保险业?
丛雪松:我始终觉得互联网保险并不能颠覆什么,因为保险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消费品,保险是种无形的产品,几百年来都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公司绞尽脑汁,想做一个爆品出来,像余额宝、苹果手机那样,打败所有对手,让老百姓排队去买。这个机会,起码现在我没有看到。
财新记者:现在一提互联网保险就提到大数据。
丛雪松:大数据没有错,因为保险本来是靠大数法则,通过数据可能更好地做风险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对个人业务而言,这是没错的。但我觉得现在一个不好的状况是,传统保险公司其实在这方面并没有可嘉的作为,这些有用的数据大都掌握在大的互联网公司、BAT公司手里,保险公司有的充其量是一些基本的保险数据。这些保险数据,跟互联网公司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下产生出来的海量数据是不能比的。比如,淘宝对其数以亿计网购客户数据的掌控,我觉得大多数保险公司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过。
我觉得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保险公司在陪着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保险”,然后发现,保险公司越做越没价值。因为数据是人家的、流量是人家的、客户也是人家的,分析能力、方法都比保险公司强。那么长此以往,保险公司只能扮演着“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唯一的优势就是有张保险牌照而已。
而且,其实很多碎片化的保险也可以不做成保险,完全可以做成服务的形式。比如说,手机碎屏险,只要买手机时多交几十块钱,承诺手机屏碎的时候予以更换,手机厂商、运营商、大的销售渠道都可以自己做。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保险呢?这种风险并不存在巨大的单一损失,不存在偿付能力的问题,手机公司也不会赔不起几个碎屏,这个时候保险已经没有本来的价值了。而且对于每年会有多少碎屏、存在哪些道德风险、多少是掉水里、多少是被盗,就这些数据而言,手机公司比保险公司要清楚得多,对赔付率的预测也比保险公司准确得多,保险公司价值何在呢?航班延误险也是这个道理,航空公司一定比保险公司更会玩这个。
所以,我觉得很多保险公司做互联网保险走到了一个歧途,就是跟着互联网公司做一些很零碎的东西,盲目理解“碎片化”、“高频”等互联网概念,做着做着发现自己越来越没价值。现在BAT、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自己也都在申请保险牌照,等他们有了牌照,自然就把保险公司甩掉了,因为整个风险管控、客户、流量都在互联网公司手上,保险公司仅仅是一个牌照提供者,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这个事情合法,并没有其他价值。
财新记者:那么你的意思是,保险还是要回归到传统意义的保险保障上去?
丛雪松:是的,要回归到保险的本质。保险的真正价值在于,当发生一起大的灾难或不幸的事故,受害的企业或个人遭受到无力承受的巨大损失,这个时候保险赔偿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天津大爆炸这种灾难,保险损失可能上百亿,有没有购买保险就决定了多少企业和家庭的命运。
像航班延误险、退货运费险这种碎片化、高频的互联网保险,往往解决的只是心情问题、体验问题。现在不少保险公司都在追求这种噱头类、游戏类甚至赌博类的所谓互联网保险,无非是赚眼球,或者提升客户体验,改善客户心情。其实保险一碎片化、一便宜、一高频就不值钱了。保险为什么重要?就是因为出大事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赔一笔高额的钱,是被保险客户自己付不起的钱。
所以,我觉得,创新还是要先选对一个方向,而不是一哄而上。
财新记者:还有一点,传统保险业常常被人诟病的成本很高,有一些人还寄希望互联网能够降低成本,这个能做到吗?
丛雪松:我认为,造成保险行业的高成本的根本原因还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的管理水平低下。前面我讲过,一个过分管制、相对封闭垄断、进不来出不去的行业,只能维持一个很低层次的竞争。即使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经营得很差。大家也能继续活着。现在的问题是,行业普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环境,即使引入再高端的技术手段,成本也还是会很高。
财新记者:那么现在BAT进军保险,应该是一种倒逼行业改革的力量。
丛雪松:对,这是对的。
财新记者:最后还想问一个问题,现在业内外对一些发展模式激进的保险公司争议很大,他们往往靠理财型保险产品做大规模,并激进投资,似乎有违保险业稳健经营的理念。对于这类公司,有什么评价?
丛雪松:关于一些靠理财保险产品起家的保险公司,也并不能简单评价是非对错,因为一个行业总有几个人愿意赌,那么如果是合法地赌,就允许他赌,但赌的过程一定要公开、透明,而且赌输后也要允许他死掉。那么很多年后,人们就会普遍认识到,保险这个行业是不能赌的,赌输的结果很可怕,新进者可能就不会再干这种事情了。这个过程中,政府监管是要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个别“赌徒”的利益。
(责任编辑:郭伟莹)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