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平台高息吸金 九千人8亿元深陷骗局(5)
- 发布时间:2015-05-18 10:31:07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责任编辑:毕晓娟
办案人员:这是浙江杭州的一位所谓的借款人,一个像项(音)的借款人,事实上他里面提供了有些资料包括房产证,他项权证,委托书,工作书,抵押合同,借款合同,借条这些,经查证这些借款人,事实上也没有。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多少钱?
警察:1561万。借款总标的是1561万,借款期限是六个月,从这个上面来看。
采访时,孙达成告诉记者,有着多年侦办非法集资案件的资深警官,他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犯罪模式。
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二大队办案警官 孙达成:有一位犯罪嫌疑人对这个P2P这一块的业务尤其是在深圳这一块,这些公司比较了解,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他曾经讲到,深圳的P2P公司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模式去做,也就是说借款人不真实,没有真实借款人。为什么我们曾经问到,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我吸收不了资金,这种简单省事见效快。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投资者当拒绝高息暴利诱惑
从目前掌握证据来看,警方尚未发现泰喜航公司有持续稳定的经营收益来支付高额的利息,吸收的资金部分用于业务员提成、归还前期投资人本金和利息。实质上就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经营模式最终将导致资金链断裂,社会危害性大。那么相关案件的高发频发该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新兴的金融业态,一些不法平台也假借互联网金融的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如何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
采访时,来自达州的几位投资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圳还有类似的投资,这个公司除了问题,他们想去其他的投资公司要回自己的投资,跟随着这些投资人,记者来到深圳的一个写字楼里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以前是什么公司啊?
工作人员:不知道。
楼上楼下找了好几遍,终于打听到了那家公司的去向。
工作人员:这个不清楚,早就搬出去了,很久了,搬走很久了,有几个月了。
记者:去年十一的时候还在。
工作人员:他已经搬出去几个月了。
记者:确实是搬走了是吧。
工作人员:搬走了。
投资的公司搬家了,找不到了,这让这些投资者更加的焦急,他们估计这些投资又会打了水漂。
投资受害人:回报当时是说的,……(听不清)他说投六万,然后全国投,50万,全国今天有50万记账,就长一毛,他是从一毛到1.4元,然后又从1.4元又到一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六万投了多长时间?
投资受害人:一年了。
记者:一年多了,你们见到什么回报没有?
投资受害人:没有,就分了一个月,分了1000块钱。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在深圳还有不少类似的投资公司。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据你了解大概规模多少家,在深圳?
犯罪嫌疑人 崔某:这进来快一年时间了,我说不太准,但是我觉得深圳有个200家,现在多少家不好推算,但是当时的话,2014年底的时候,200家应该是有的。
记者:模式和游戏的规则,跟你们这个差不多?
犯罪嫌疑人 崔某:基本上差不多。
那么,能有效的杜绝类似的新型非法集资哪件呢?
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二大队办案警官 孙达成:防不胜防,打不胜打,治标不治本,还是行业监管的问题,法律滞后的问题。
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二大队副大队长 姚志亮:前期没有实际的监管部门,它是一个平台,就是有人利用这个合法的平台,掩盖了非法集资的现象(本质),所以在前期是很难发现的。
采访时,办案警官反复的强调,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非法的、不规范的金融或懂更是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首要考虑资金安全,不要受高息、暴利的诱惑。
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二大队副大队长 姚志亮:对他核心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了解清楚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投资的一些理念以及判断力,慎重投资。
【半小时观察】:警惕P2P平台“非法集资陷阱”
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定位、政策标准和行业规则,市场主体鱼龙混杂,P2P公司跑路事件频发。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的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分别是2013年全年的11倍、16倍、39倍。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约70个P2P平台立案侦查,涉案金额约60亿元。如果任由P2P无序发展,不仅损害投资者个人利益,也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下,尽快推出P2P网贷行业的相关立法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警惕那些以高收益为诱饵的非法的、不规范的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