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配置下的财富管理
中国网财经1月4日讯 以“全球资源配置下的财富管理——探寻2017不让财富缩水的N种路径”为主题的2016中国网财富管理论坛2016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华商基金总经理梁永强在演讲中表示,在过去大概近十年的流动性过度冲击下,一定程度上现在所有的资产都存在高估的情况,流动性泛滥对创造新的需求并不现实,全球经济出现问题后也不要过高依赖科技复苏,同时,全球经济的互联网化趋势导致全球市场的需求逐步下行。 对于个人投资者,梁永强建议:“一定要选相对比较靠谱的机构或者专业的人士去做。如果你自己全身心去做,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始终想着以套利的心态,这块套一把,那块套一把,很容易把自己套进去。”
以下为梁永强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今天很高兴能来这里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对于理财或者整个投资来讲,今天我们也要向厉老师一样,厉老师这么大年纪,已经在经济学界这么高的地位,实际上他今天早上讲的还是在各地调研,还是思考很多问题。如果大家能够向厉老师学习,很多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
今天我在这里做一下自己对于投资管理的思考。题目就是“在全球配置下怎么做财富管理”,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始终要思考的,财富管理一定要搞清楚财富来源到底是什么地方,到底是在各个环节里面的空转,还是来自于实业真正贡献出来的东西。
对财富来讲,根源始终在于实业。各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类型一定要基于对实体的服务产生或者贡献自己真正的社会价值。而在这个过程里面,它所产生的回报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高的,因为对投资来讲,一定程度上投资可以看作是一座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未来和现在之间最大的差就是投资最需要做的地方,也是未来财富能够增长最快的地方。
所以,要做好投资,首先要想清楚到底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上,未来会怎么样变化,这实际上是做投资和财富管理最需要理解和最需要想清楚的一个方面。
回到现在来讲,因为最近出现过很多的债券流动性问题,包括国外一年来所发生的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包括欧洲选民面临的法国选举,当黑天鹅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要考虑一下,探究黑天鹅的偶然与必然。
我自己做了一个比较发散性的想法之后,我觉得既然出现这么多而且这么频繁,一定有背后的必然性。因为就现在来讲,就全球一定程度上在过去十年,全球所有地方都在用流动性,用过度的流动性泛滥来把整个经济维持得更好或者怎么样尝试着培养出一个新的需求点出来。但这一点让人比较失望,在过去这么长时间的过度流动性的冲击下,就全球来讲,目前还没有看见新的需求点。
因为每一轮经济出现问题以后,就全球来讲,大家把希望更多寄托在科技上面,认为通过科技,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需求方向,然后这些新的更大的需求方向把人类从过去的泥潭里面再拉出来,再往前推一步。现在这一点让人有点失望。
这十几年,全球最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互联网的变化,但是互联网不是一个刺激需求,而是一个紧缩需求的工具。大家现在也能有些体会,这几个作用,首先,是通过互联网对信息传递的信息对称化,实际上首先把过度的需求或者冗余的需求替掉,就会导致生活的冗余需求和生产的过度需求不断往下走,一定程度上造成总需求的下降。
第二个,通过共享。同等的需求量所要匹配的支持或者供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优惠导致需求是变小的。
第三个,因为互联网通过对于整个定价还有定位精准化,实际上导致金融是越来越精准化的。比如过去要买一个东西,从出门到坐车,再到选东西,再到购买一系列的需求。但是现在通过网上购物,用一个小需求替代过去大的一系列需求。更加典型的比如像现在一些VR包括触感的出现,人的很多需要,人的很多感受都被通过触感解决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通过一系列的很大的需求来解决。所以,整个信息所带来的变化刚刚开始,这也是就全球来讲,我认为全球的需求实际上逐步往下走,一定程度上没有新的蛋糕,老的蛋糕在缩水,大家面临的外部环境都是越来越差的环境,所以出现了刚才说的像欧洲、海外所产生的变化,当外部越来越差的时候,大家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一个感受,越来越往民族化、民粹的方向走,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一点对于整个全球来讲都是这样的。
在这个过程里,贸然进行全球范畴的一个配置,我认为风险实际上是在加大的,不是配置减少了你的风险。在这个过程里,对整个金融来讲,在特别不确定的过程里更需要认识自己本原的一个功能,在这个社会里面到底起着什么样的功能或者需要你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在角色回归的过程里面,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因为就国内来讲,大概差不多两三年吧,在前期的金融流动性过剩的过程里面,实际上这两三年出现了很多金融跨界的行为,各类机构逐渐往监控,往监管盲区的业务延伸方面走。这种跨界一定程度上是在风险上的,实际上跨越了很多的防控的点,因为就本质来讲,通过跨界一定程度上不断通过政策套利空间,本质上是不断增加杠杆的倍数,杠杆的程度实际上在不断加大。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所有这样的体系或者机构未来面临的压力和环境需要很好地认识,现在大家面临的环境可能并不是很好的,这个时候可能不是很合适,可能需要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走。
对现在整个社会来讲,互联网的发展也导致每一块的功能定价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准确化。所以对里面各个体系的功能来讲,需要的不是你去跨界,而是需要你通过专业化,通过互补来整体往前走。这也是在未来发展里面,类似的这些机构,像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包括基金都需要回到自己本原的功能里面,可能在整个发展风险防控上会更好一些。
对于整个市场来讲,就现在整体的所有资产来讲,因为在过去大概将近十年流动性的过度冲击下,一定程度上现在所有的资产都存在高估的一种状况,仅仅是高估程度的差异。
对于未来来讲,哪一类资产可能更占优,实际上取决于这类资产未来在承载流动性或者在杠杆承受度上有没有可以再放的可能性。
就全球来讲,这个也很清楚,因为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到2015年底,全球投资性资产的总值占全球GDP的比,在4.5到5倍之间的,在历史上也是最高的一个水平,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从大类来看,现在从房子、债市来讲,尤其从去年到今年,又加了一定的杠杆,股市从去年到今年是降杠杆的。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在未来两年,股市未来风险收益比更占优一点,这是从大类的角度来讲。
所以,未来几年大家往这个方向配置,这种投资目标实现的概率会更大一点。
另外,对于个人投资人,因为我管理基金时间比较长证券从业14年了,而且这一年多来,整个市场的波动给所有人的心里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现在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过去的链式传递变成现在的即时化或者病毒式传播。所以,从一个信息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所有人,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前一阶段,刚才徐行长讲到的,发生的债券的变化。因为就存量的流动性来讲是非常宽裕的,但是在过去的金融自由化过程里面,一定程度上这种金融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散户化、越来越羊群化。
然后传递的方式变化了以后,一旦有一个需求,大家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再多的流动性也没有用的。所以,未来出现流动性短期匮乏的情况,出现的时间、次数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目前整个现状决定的。所以这样对整个市场里面的参与者,对于他专业技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所以,对个人来讲,因为我对很多朋友来讲,也是一个建议,实际上现在这个市场真的不适合个人去拼杀了,一定要选择相对比较可靠的专业机构去做。如果你自己全身心去做,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果始终抱有套利的心态,这套一把,那套一把,很容易把自己套进去。
所以,我给个人投资者最大的建议就是,慢慢退出这个专业化的市场,交给更加专业的机构帮助你打理,这样你才会真正有一个财富管理的概念,而不是去冒险的一个概念。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吧,谢谢大家!
以上观点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