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是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时期。重庆金融业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以数字赋能为基本手段,以普惠可及为基本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补齐短板、久久为功,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与小微、“三农”、科创、民生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更“融合”,金融服务更“智慧”、金融保障更“实惠”,资源配置更“畅通”,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时期。重庆金融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以数字赋能为基本手段,以普惠可及为基本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补齐短板、久久为功,不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与小微、“三农”、科创、民生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更“融合”,金融服务更“智慧”、金融保障更“实惠”,资源配置更“畅通”,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
普惠金融惠民性感知显著增强。深入开展普惠金融“首贷培植”行动,实施金融直达快达系列专项工程,更多金融资源注入市场主体。一是信贷可得性显著提升,成本趋于合理水平。2023年9月末,重庆辖内中资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剔除票据融资业务)余额5345亿元,较年初增长16.38%,比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高10.01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五年前翻一倍,连续五年实现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80万户,较年初增长14万户,提前完成全年信贷计划。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2%,较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8435亿元,较十年前翻3倍,连续十年实现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7%。二是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风险整体可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占比持续上升。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占比分别为20.22%、46.54%、21.63%,较年初分别上升2.73、2.01、2.0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1.82%,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每季度开展惠民有感抽样调查,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放金融服务调查问卷,摸排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感知,跟踪各项纾困政策落实效果。2022年以来,累计回收问卷9789份。
普惠金融重点服务越发精细。强化“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协同,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形成基于特定领域、特定产业、特定对象的差异化、精准化金融服务和产品。重庆监管局与税务部门共享税务信息推出的“银税互动”类信用贷款,系统性降低对抵押物依赖。在制造业领域,与市级部门合作推出“33618数字金融服务系统”,梳理43条产业链、30个产业集群企业全名单,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串链划型”和企业“链上定位”。在服务业领域推出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在科创金融领域,与重庆市科技局合作首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出“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研发贷”“知产贷”等以企业研发能力为主要评估依据的贷款产品。在乡村振兴领域,会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金融支持高素质农人培育提升工作举措,架起“新农人”到“兴农人”的金融桥。借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机制和经验,推出“乡村振兴贷”,覆盖10-50万额度的组合产品。在民生金融领域,与重庆市医保局联合打造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重庆渝快保”。2023年承保620.1万人,参保规模全国第二,理赔门槛全国最低、赔付水平全国最高。
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在“数字重庆”建设的整体框架下,重庆监管局一体化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字工具组件研发、数字应用场景构建。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网——“金渝网”,形成了金融专题数据库,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研发上线数百个模型工厂,覆盖数十个多跨协同场景。依托“一网一库一工厂”构建的智慧金融数字底座,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金渝网”接入全市所有银行保险机构及19个行政领域主管部门,支持政银保“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一网全覆盖、一网全支持。二是通过整合金融和政务数据,实现企业多维度赋标,批量企业画像,上下游企业串链等功能,结合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1+3”数字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中,“1”指数字化服务系统,“3”指配套出台金融链长制、金融顾问制、金融专家库三项机制。三是建立了线上融资平台。与重庆市发改委联合打造的“信易贷·渝惠融”中小企业线上融资平台,打通50余个市级部门数据,实现全市300万户市场主体14个大类信用信息共享开放。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已吸引30万户市场主体实名注册,实现融资授信33亿元,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辖内银行机构数字化理念大幅跃升,数字化场景建设提速。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超过80%的银行机构在服务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
普惠金融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在全国率先打造“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出台金融业党建高质量发展的20条意见,探索创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推进金融党建和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政治引领”新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对普惠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认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行业干部职工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普惠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二是探索“央地协同”新机制,与地方党政、104家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建立党建交流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金融党建施工图,组建金融先锋队和三大学习阵地,服务小微、“三农”和特殊群体。三是构筑“三网融合”新架构,以党建为统领,以金融为纽带、以网格为载体,统筹推进金融服务、社会基层治理、风险合规管理“三网融合”,将金融服务嵌入社区网格,以基层党建“微循环”畅通金融服务“大循环”。四是优化“人民金融”新体系。实施“人民金融群众路线”、“红岩先锋·金融雷锋”、“六个100·五进”金融知识宣讲等9大专项行动,深入乡镇、企业、社区、商圈、学校宣讲,让金融政策直达群众身边。
普惠金融工作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金融机构普遍分类建立了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战略或行动方案,服务理念实现根本转变,并内化为信贷计划、资金价格、权限下放、考核激励、资源保障、尽职免责等具体措施,“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机制初步建立。一是深化尽职免责机制。推动尽职免责事项清单化,细化尽职认定标准,优化免责工作流程。对于在风险容忍度内的不良贷款,未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业人员免于追责。2023年1-8月,全辖对近16亿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予以免责,涉及从业人员超6000人次。二是建立机构考评机制。实施普惠金融达标提升计划,建立小微金融服务“69+12+10”(69家机构、12项小微特色指标、10项“三农”特色指标)的任务目标体系,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升企业获得感,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开展金融服务小微、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监管评价与先进单位评选,通过量化评分“以评促改”。首批次联合发布授牌17个绿色金融机构,其中绿色金融事业部3个、绿色分行3个、绿色支行7个、绿色保险支公司4个。2023年以来,对12家小微金融服务先进银行进行表彰,对未完成信贷投放序时进度机构下发监管提示书、警示书。
普惠金融发展配套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形成“阶梯型”的市场主体信用培育和风险分担体系。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首贷”,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对乡村振兴贷款损失实施补偿,并在信用等级提高后取消续贷时的担保要求,实现“担保户”转“信用户”。针对农业风险保障难,发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创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稳定生产经营预期。二是打造多元的金融系统与市场主体的链接渠道。推进“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行动”和“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依托跨部门共享,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分类梳理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名单。对全市3.5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0万个体工商户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三是打造惠企政策宣传矩阵。提升普惠金融重点群体对金融政策的知晓度,消除政策感知温差。在新媒体平台“渝小金”公众号及金融机构官网、官微开设惠企政策宣传专栏,制作“服务手册”“操作指南”等,集成金融机构产品服务信息,发布产品服务办理通道,开展实际案例解读。
面向未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将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握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规律,深刻把握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结合重庆实际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把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的全链条,完善授信评审机制、信用评价模型、产业服务流程。要把握好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深化的有利时机,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拓宽融资服务场景。确保业务经营、产品研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自主把控。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和算力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规范普惠金融业务管理,加强监管协作,健全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做好普惠金融资金用途跟踪和质效评估,防止监管套利导致的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将农户、新市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口、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重点群体,帮助其运用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查找在机制、产品、技术、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积极运用企业科技研发、专利创新、知识产权等信息,拓展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构建专业化的研究分析和服务机制。树立“伙伴银行”理念,为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提供信贷融资、账户结算、财务咨询、外汇避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
强化党的领导,锻造忠诚金融队伍。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以思想铸魂,以专业筑基,以作风塑形,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成就金融人才新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清廉金融文化,为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中国网财经
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
微信公众号
中国网财经
微博
中国网财经
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
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
企鹅号
中国网财经
网易号
中国网财经
微信视频号
中国网财经
抖音号
中国网财经
快手号
中国网财经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