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 发布时间:2015-11-07 00:43: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毛志辉

  作为具有相似国情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的未来经济增长都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两国发展的路径选择举世瞩目。相比于中国,印度的发展有哪些独特之处?其经济增长模式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问题?当我们见多了国际国内学者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见解之后,或许了解美籍印裔经济学家对印度经济问题的看法,也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贾格迪什·巴格瓦蒂是现代工业与贸易部门自由化的主要学术倡导者之一,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领域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先后任教于印度德里经济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的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学者,包括保罗·克鲁格曼、吉恩·格罗斯曼、道格拉斯·欧文等。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则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领域的另一位当家教授,以研究印度经济奇迹享誉学界,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们长期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以印度政府的重要智囊身份参与指导、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增长为什么重要:来自当代印度的发展经验》一书是两位经济学家从理论研究转向政策分析的“转型之作”。在书中,作者全面梳理了印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副作用而做的有益尝试。他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印度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种种错误认识逐一进行了辩驳和揭示,细致地呈现出印度成功经验的深层次原因,为发展中国家避免类似陷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全书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揭穿神话”,对那些扰乱了印度经济改革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有理有据的批判。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分别论述了印度的第一类改革和第二类改革。作者把能够产生增长并且直接减少贫穷的改革称为第一类改革,而那些旨在提供医疗、教育和其他诸如农村地区的保证雇用制度等需要不断增加收入才能执行的改革,称为第二类改革。通过对印度改革的考察,作者提出了改进改革举措的一系列建议。

  有关印度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效果的纷争,一直在印度国内甚嚣尘上。这种争论又因同时卷入了世界一流的印度裔经济学家而备受关注。作者在书中对存在争议的数十个“神话”做了针锋相对的辩驳,观点独特,立场鲜明,充分体现了其作为资深研究者的尖锐洞察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印度经济改革的路径问题,即究竟应该走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古吉拉特邦模式”之路还是采用以福利为核心的“喀拉拉邦模式”。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历来主张,印度要繁荣经济,必须先解决教育、卫生保健、贫困人口、性别平等、饮水、电力、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基础问题威胁着印度的经济增长。在他们看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古吉拉特邦模式”不应成为印度效仿的对象,因为该邦在人均寿命、女性识字率等方面没有明显改善,而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中国的喀拉拉邦,却达到了非常优秀的教育和健康水准,实现了与中国齐平甚至更高的发展水平。

  巴格瓦蒂和帕纳格里亚的观点则与他们截然相反。他们在深入考察后指出,古吉拉特邦在识字率方面有着优异表现,在所有邦中进步最快,预期寿命的提高也在所有邦中居于首位。他们认为,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和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直接帮助穷人跨过贫困线,同时政府也获得更多的收入,能够更多的支出在医疗、教育和其他进一步帮助穷人的项目上。因此,增长是以双倍的力量消灭贫穷,能够迅速缓解并逐步解决印度存在的许多问题。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围绕着“古吉拉特邦模式”和“喀拉拉邦模式”的争议,集中反映了印度(以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对于“发展”的不同理解。二战后,政治经济学中的“发展”一词长期被等同于经济发展(GDP的增长)。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刘易斯的名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主题是增长,而不是分配”,反映了发展经济学界主流观点对经济增长的强调。近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发展,有学者主张将发展看作扩大人们享受真实自由的一种过程,认为人类能力的扩大是发展的核心特征。这种观点将发展与增长区分开来,极大地改变了学界对于发展的理解。

  巴格瓦蒂和帕纳格里亚对印度经济改革有着极大的共鸣,但在如何改革、如何发展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在类似于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穷人的数量庞大,诸如提高税收、转移开支等进行再分配的作用极为有限。而印度的突出问题在于有太多的被剥削者和太少的剥削者,要解决贫困问题,经济增长是必需的。在他们看来,印度的政策框架歧视数量庞大的企业,并且严格的劳动管制妨碍了雇用更多劳动力,所以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没有像东亚经济国家那么明显。然而,只有开展进一步的改革,增长的包容范围才能更为普遍,归根结底,以贸易自由化和消除管制为核心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才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根本。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法则不仅验证了近年来印度的政党轮替,也可以解释印度在国民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在经历了21世纪初一波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印度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作者认为,改革仍在进程当中,增长仍是第一要义。他们也为印度未来的改革战略开出了药方:通过第一类改革维持和提高增长速度,并使其更具包容性;通过第二类改革扩大再分配的范围,并使其更具效率。

  因此,在论述这两类改革时,他们强调要在着重推进第一类改革(劳动法、土地征收、基础建设、高等教育等)的前提下,深化第二类改革(营养安全、卫生保健、基础教育等)。如果说第一类改革是一项基础工程,可以让国力大增,第二类改革所牵涉的就是整体社会工程,是帮助穷人脱离贫困以及享受福利的关键所在。在论述第二类改革的过程中,他们也一再表明,帮助穷人脱离贫困固然是多维度的,但却都围绕着作为核心战略的增长。

  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和中国在经济改革领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通过改革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都需要探索不同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新的增长之路,都面临经济增长要从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转为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作者在分析印度的情况时,也时不时将中国作为参照对象,分析印中之间的差别,比较经济改革的成败与优劣,其中不乏值得思考的真知灼见。

  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的第二类改革也滞后于第一类改革,只有回归到第一类改革,才能推动第二类改革的可持续开展;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但是劳动力的供给将会成为持续增长的掣肘,一胎化政策必将调整;中国国有企业夹带了许多问题,如不改变恐怕很难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受经济基础制约的印中两国国防军备竞赛、制度建设、中产阶级发展等方面,作者也都表明了他们的担忧。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在众声鼎沸的争议中依然有着斐然成绩的印度,显然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在新起点、新常态、新思路下,我们该如何考量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和发展方向?在迅速推进第二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唯GDP增长论已经不合时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走一条什么样的经济发展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的某些经济之长,正是中国的经济之短,巴格瓦蒂和帕纳格里亚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镜鉴。

  书名:《增长为什么重要:

  来自当代印度的发展经验》

  作者:贾格迪什·巴格瓦蒂

  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