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刘志彪:发展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16-03-08 09:25:45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刘志彪  责任编辑:张少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服务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经济学词汇,总计达到14次,足见它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以及在2016年的经济工作安排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已经发挥和将要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某些显著和重要的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含义和经济政策指向性:

  一是标志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达到50.5%,远超制造业的比重;

  二是包括创业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就业的主要来源,在经济增长高位下行条件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这与服务业高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三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通过创业服务业发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以及养老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等的发展,服务业加快了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未来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四是要通过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数字创意产业,同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

  五是服务业是未来开放的主战场,在制造业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奇迹之后,我国需要大力鼓励服务业开放发展,充分利用服务业存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去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外资进入服务业,有利于增强服务业竞争,带来崭新的管理技术和新的发展理念。

  有人担心,未来我国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不是会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和服务业的泡沫化,从而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需要反复强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应该指出,过去我们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对“产业空洞化”这个现象存在误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转移和搬迁,并不意味着产业空洞化。转移一般性制造业,发展高端服务业不仅不是产业空洞化,而且还是知识技术密集化程度提升的表现。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制造业外包,把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留在了本国,这相当于把动力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留在了国内。因此,以产业空洞化为理由来反对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政策,其理论和政策的依据是有问题的。认为制造业更重要、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说法,其实也有逻辑错误。从制造业的重要性中,我们并不能得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格局有问题的结论。事实上它所反映的是人类需求结构的升级和高级化的结果,而不是哪个产业更重要的问题。打一个比喻来说,如果我们把制造业看作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则服务业就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枝叶和树枝,农业是其树根,在这棵大树上,没有哪个部件不重要。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经常在对实体经济概念了解不多、内涵不清的前提下,就以服务业是属于虚拟经济,容易导致泡沫经济为由,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口号,采用行政手段来把资源往制造业倾斜,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泡沫的程度。其实,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区分,主要以是否是“以钱生钱”为标准,而不是看其的实物形态。服务业给人提供无形产品的消费满足,不一定是虚拟经济;反过来,实体经济中的产能过剩,由于一定对应着信贷活动的大量的杠杆,因此是典型的泡沫经济。产能增加必须通过信贷杠杆来扩张,一旦这种扩张的杠杆因产能过剩、销售堵塞而不能正常循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信贷危机,并最终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事实上,在目前的人均GDP水平上,中国制造业的比重已经是全球最高。过去中国制造业的高比重现象,是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发生和消化的,现在发达国家也遇到了经济周期的困扰,不仅市场萎缩,而且还要求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之前的发展模式,必然会使加剧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利用国内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必须首先用市场的方式调整已经严重过剩的制造产能;其次,要把资源倾斜于我国仍处于严重短缺状态的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最后,与出口导向下只能发展国际代工型经济不同,利用内需可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建立以我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攀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高峰

  “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业的改革开放将加速这一趋势的形成和早日到来。现在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障碍,如政策实践中还存在制造业发展偏好,轻视服务业发展倾向;服务业虽然是就业的“蓄水池”,但是对其的税赋还存在过重的现象;制造业已经充分开放了,但是服务业还存在着许多开放的壁垒,等等。为了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我提出三条主要的政策取向性建议:

  1、要把浪费在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中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消灭僵尸企业、去过剩产能的实质性行动,逐步转移到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要转到目前还处于短缺状态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上来。

  2、适当对服务业实施“减税提费”政策。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可以抵扣所得税的固定资本折旧少,因此即使与制造业的税收水平一样,它的税赋事实上也相对较高。同时,现代服务业属于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行业,它的消耗强度大、“折旧”周期短,因此提升这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服务水平,需要比制造业提取更多的用于人力资本培训的费用。

  3、尽快打破对服务业的行政垄断倾向,鼓励其开放发展。尤其要注意通过利用外资实现开放发展。现在有人可能会质疑服务业开放,那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年年初中央权威人士答人民日报记者问时的经典回答吧:要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作者简介:

  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三角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全国十二届政协委员、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刘志彪教授出版过4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500篇。论著曾经十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学术奖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