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周琳)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2018年打好三大攻坚战已经初战告捷,今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就金融领域工作来看,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是当前的坚定使命。围绕着这个使命,我国虽然已经在去杠杆、去产能、去通道、防影子银行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当清楚地看到,三大攻坚战正在进行当中,一方面,前期风险防控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及其防控具有复杂性和艰难性,在防控风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点、痛点,甚至引发了一些新的风险隐患。
民进中央今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解决当前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提案》。提案指出当前防控金融风险面临的突出问题,反映在:
(一)风险跨市场交叉传染,与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之间的矛盾;
(二)强监管、去杠杆控制风险,与在此过程中引起的短期内债务风险加剧的矛盾;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机构信贷更为信赖政府信用的体制性偏好之间的矛盾;
(四)民企融资难、违约势头未有效缓解,与宏观调控政策“宽货币”未能向“宽信用”传导之间的矛盾。
针对防控金融风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化解风险时要尊重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
范小云介绍,依据金融工作原则和规律,提案提出5条建议:
(一)引入科技手段,建立和健全统一监管框架,加强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实时性。特别强调要打造科技支撑的风险预警及金融监管体系;要有序推进资管改革,避免一刀切式的休克疗法,做到循序渐进、疏堵结合;要及时有效监管新兴金融业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动态识别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点;要关注输入风险,将跨境业务纳入监管范畴,防止境内外市场风险蔓延传导。
(二)精准稳妥去杠杆,做好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一方面,要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合理确定发债规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转变发展理念,不能再走高负债拉动增长的老路,防止融资平台公司变相替地方政府融资,同时加强长效问责机制。财政部门应编制和公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和监督。
(三)内外兼修,纾解民企困境。改善融资环境,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品种的资本市场,培育直接融资市场,表内外投贷联动,优化融资结构,激发民企活力,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及高杠杆问题。
(四)风险有序适度暴露,建立风险追偿机制。近年来,打破刚兑是资管改革的基本政策,但仍需有序适度控制风险,要防止挤兑效应。应建立统一的公开债务追偿机制,加强审计问责、终身问责;培育不良债券处置市场,建立市场信心,保护好投资者权益。
(责任编辑: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