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石投资对美联储加息点评
【事件】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美联储公布6月份议息会议结果,上调联邦基准利率水平至1%~1.25%的区间,与市场预期相符,预计今年将再加息一次、明年加息三次。同时,美联储公布了缩表的相关细节,将于今年起开始缩表,持续数年的时间。
【星石的观点】
美联储对美国经济仍有信心,并公布缩表具体细节
对通胀的表述略显鸽派。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和核心CPI环比增速分别为-0.1%和0.1%,后者创24个月新低,而4月增速分别达到1.9%和1.7%。美联储在决议声明中承认了近期通胀表现疲软,认为未来12月的通胀预计将保持在2%之下。但是美联储调高了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预期,显示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对缩表的表述则偏鹰派。美联储预计今年起开始缩表,起初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缩表规模每季度增加一次,国债减持规模每季度增加60亿,MBS减持规模每季度增加40亿,直到达到每月缩减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为止。缩表可能会在利率正常化结束之前进行,整个过程将持续数年。
央行短期内大概率保持利率不变
3月份美联储加息25BP后,央行迅速上调逆回购与MLF利率,来对冲美联储加息对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的不利影响。星石判断,当前的宏观形势与3月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次加息短期内央行大概率将保持利率不变,主要是从以下因素考虑:
经济状况。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5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1.2,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CPI稳步上涨至1.5%,核心CPI保持在2.1%的景气区间;外汇储备为30536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出现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均保持稳定。经济基本面的向好为汇率和资本流动提供了支撑。
中美利差。从基准利率来看,央行目前采取固定利率走廊的政策,将中美基准利率的利差保持在1.6%~2.4%的区间内,目前的利差水平为2.11%,美联储加息25BP后,利差为1.86%,仍在走廊区间内,因此央行无需通过上调利率来保证利率走廊。从国债收益率看,3月份加息时,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78BP,目前利差已经大幅上升到了137BP,涨幅达59BP,远超美联储25BP的加息幅度。因此,从利差的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并不会给我国带来较严重的资本外流压力。
货币汇率。近日央行出台了新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在原有的机制中加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增强了央行对汇率的调控能力。同时,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大涨,人民币空头力量遭到削弱。在此影响下,人民币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使得汇率的安全空间大大增加,央行无需受制于货币贬值而被动加息。
金融稳定。从历史上来看,6月份一般都是资金面比较紧张的月份,今年在金融监管、MPA考核、同业存单大量到期的情况下,一年期Shibor与贷款基础利率倒挂、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均显示出市场上流动性的紧张局面。如果央行选择加息,这将继续抬高银行业的资金成本,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雪上加霜,并进而抬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显然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国际形势。3月份的加息正值市场对特朗普财政政策前景充满信心的时候,而经历了3个月的时间,基建和税改方案仍然止步不前,特朗普又陷入了“泄密门”和“通俄门”,市场上对特朗普的失望情绪逐渐增加,美元也出现了走弱的趋势。同时,6月14日欧洲央行宣布增持价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同时抛售等值的美元资产,这些都有利于减缓我国的资本外流,保证汇率的稳定。
不过,星石投资认为,考虑到美联储强硬的缩表态度,并不能排除央行为提前对冲缩表的影响,而进行对冲操作的可能性。
对股市的影响已经提前反映,预计未来流动性将出现边际改善
美联储加息主要通过资本外流、货币贬值与央行被动加息来影响到我国的股票市场。回顾3月份央行的加息,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汇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而目前的情况是,央行未雨绸缪地确定新的定价机制,汇率调整空间大幅扩大;同时主动监管一直在持续,无需“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因此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独立性,无需被动加息,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股市的影响路径也就不再有效。
对我国股市而言,近期的主要矛盾仍在于去杠杆所引发的流动性问题上。随着去杠杆持续推进,目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经大幅提高,企业发债利率与贷款利率均出现上涨。考虑到当前实体融资成本高企、央行充足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星石判断,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利率长时间持续上行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流动性将出现边际改善,这也是推动A股市场上行的最重要变量。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的,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