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5日18时,已有19家基金公司上报了36只科创板主题基金的募集申请,申报明显提速。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打新之外,公私募基金对直接参与科创板的热情较高。不过,在科创板设立初期可选标的不多的情况下,可能仅用小仓位试水。
此外,考虑到科创板估值体系可能更接近一级市场,这为更专注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提出了不小难题,估值定价也因此成为机构参与科创板的博弈焦点。
打新收益预测存分歧
“打新”是公私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的必选项。
某公募基金经理李明(化名)表示,科创板设立初期肯定会以打新的方式参与。科创板采用机构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未来出现大规模破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参与科创板打新,大概率能够赚取一定利润。
对于科创板打新能够带来多少收益,某私募基金经理认为,打新收益由具体个股和市场行情决定。短期看,由于科创板热度较高,大概率会有较好的收益。但长期看,相关标的走势特征会更接近港股市场。根据历史统计,近4年港股市场新股首日涨幅大于0的概率分别为60%、77%、75%,73%,即便是行情不佳的2018年,港股市场新股平均开盘涨幅仍超过17%。
不过,也有私募负责人表示,长期看,科创板上市个股仍存在破发风险,科创板打新也不完全安全。此外,科创板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个股发行市盈率、发行市值等多重因素均会影响打新收益率,因此很难评估具体打新收益。
华南某公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直言:“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对退市制度较为重视,退市制度的顺畅意味着潜在投资风险会很大,假如企业退市了,投资者会遭遇较大损失。”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明确规定,要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根据科创板特点优化完善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等退市标准,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重新上市环节。
该公募人士分析说:“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我们会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为了防控打新风险。”具体到打新收益方面,市场对科创板的预期较高,预计首批上板企业的资质较优,发行价格和市场估值也会较高,但目前还不能对打新收益做出准确预判。“随着配套交易制度等规定逐步落地,再预测打新收益才合适。”
强调精研公司
除了打新,机构对直接参与科创板热情也较高。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科创板是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结合,因此对科创板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具体仓位需依照个股的具体情况而定,初期可能可选标的不多,因此会小仓位试水。他进一步表示,目前而言,能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大多会是成长前景较好的创新型公司,所以更倾向于在较为便宜的价格介入并长期持有。
李明表示,科创板企业上市初期可能出现股价大幅波动,可能出现估值偏高的情况。“当前一级市场的潜在科创板标的,尤其是在Pre-IPO市场(IPO之前的投资市场),估值已不低了。”直接投资科创板企业之前,需将拟投标的情况摸透,而且科创板与A股其他板块的博弈机制完全不同,更接近港股市场。
上述私募负责人表示,在标的选择上,主要看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质量和价格,尤其是具备竞争力护城河以及成长性的公司。简单来说,就是只给看得懂的企业估值,这些企业必须能够大体预估未来盈利情况,看不明白的就不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也有不少私募机构尚未就参与科创板投资展开讨论。它们认为,目前首批上市企业名单还没有确定,也没有针对私募参与科创板的细则,因此还没有展开系统性研讨。
基金经理需有战略眼光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参与科创板需要解决一些难题。北京某基金公司投研总监坦言,参与科创板的难点在于定价层面。从参与者层面来看,公募基金,保险机构都可以参与询价,在投资者范围上,与以前参与新股发行模式有些类似,当然这次新增加了战略配售基金。询价是一个市场化发行的过程,而很多公司过往的财务数据都比较简单,简单地基于这些财务数据去判断一个公司较有难度,需要对公司做相对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发行的节奏上可能不宜过快,否则投资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定价分析,不管是参与新股报价还是上市之后的投资都会面临压力,这是目前A股市场上很少遇见的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参与科创板的难度较大,不同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业绩或许有较大差异。李明表示,不同基金产品参与科创板主要受基金经理能力、选股偏好和基金的风格影响。科创板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要求很高,要求必须有战略眼光,能看懂一些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非所有基金投资科创板都能取得好业绩。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对于科创板配置比例差别很大,部分偏新兴产业的基金更喜欢多配置一些科创板仓位,而偏白马蓝筹的基金配置的科创板仓位可能相对较少。
他表示,科创板的投资逻辑更接近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需要了解私募股权投资(PE)的方式。例如,科创板公司整体财务指标不会像现有A股公司那么好看,因此投资者应多看行业投资前景、团队能力、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更多关注营业收入和现金流,而不是看收益。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