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五岁生辰的东海基金开年不利。近期,东海基金因旗下专户违规减持闻泰科技股份一事吃了上交所一纸罚单。除此之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东海基金专户业务的整体开展步伐也愈发放缓,去年该公司备案资管计划数量同比下降超八成。相比专户,公募基金产品线显得更为单薄,截至目前仅有4只基金且业绩平平,受此影响东海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裹足不前、盈利能力不佳。
违规交易“吃”罚单
辞旧迎新之际,来自监管层的一纸罚单令本就业务发展迟滞的东海基金略显“郁闷”。1月16日,上交所发布的《关于对东海基金—工商银行—东海基金—鑫龙72号资产管理计划(第一期)名下证券账户实施限制交易纪律处分的决定》,令东海基金旗下专户违规减持闻泰科技的具体细节浮出水面。据悉,东海基金-工商银行-东海基金-鑫龙72号资产管理计划(第一期)(以下简称“鑫龙72号”)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闻泰科技股份时,并未遵循6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对此监管做出停止该证券账户交易6个月的处罚决议。
处罚书显示,2017年10月31日,鑫龙72号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闻泰科技股份时,曾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然而去年底,该账户违背相关承诺,通过竞价交易卖出上述股票312万股,卖出金额达1.1亿元。对于这种违规减持的行为,上交所做出限制鑫龙72号证券账户实施交易6个月的纪律处分。
今年初,东海基金书面回复表示接受相关惩戒,但提出违规系相关工作人员疏忽所致,不存在主观故意,已进行内部追责、整改并配合调查,限制交易可能使投资人利益受到较大损失,希望适当减轻处分。
对于这一说法,上交所认为,鑫龙72号违规事实清楚,东海基金所述理由均不构成减轻处分的情节,故不予采纳。也就是说,自2018年1月17日至7月16日鑫龙72号证券账户实施限制交易6个月,即不得卖出闻泰科技股票,同时上述纪律处分将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查询发现,鑫龙72号备案日期为2014年9月,合同期限为18个月,为一只分级一对多产品,成立时共有4名投资者,募集资金为4.0124亿元,为东海基金鑫龙系列资管计划中的一只,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东海基金旗下备案的资管计划中鑫龙系列项目共有107只。
而对于东海基金减持闻泰科技甚至不惜违规操作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东海基金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不过截至发稿尚未与公司取得联系。
对于减持原因,闻泰科技多次公告披露为“股东资金需求”。在大泰金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骅看来,东海基金不惜违规减持似乎与减持新规有关,减持新规下发后基本上杜绝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减持的所有渠道,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定增市场的萎缩,也加大了机构退出压力。
事实上,东海基金与闻泰科技之间的“瓜葛”始于2014年9月,彼时东海基金资管计划获得闻泰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合计7700万股,持股比例占闻泰科技总股本比例高达15.93%,后闻泰科技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总股本增加,东海基金相应持股比例变更为12.08%。此后随着闻泰科技股价大涨,股东方开启清仓式减持模式,如2016年1月20日,鑫龙72号一、二期资管计划合计减持闻泰股份1455万股,占闻泰科技总股本的2.28%,2017年7月,东海基金资管计划分多次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减持,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东海基金的2只资管计划持有闻泰科技的股本占比达8.8%。
公募专户发展滞涨
上交所的一纸罚单为东海基金专户业务的规范化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合规上存在的漏洞,除此之外,去年东海基金专户业务整体增速放缓、公募业务发展迟滞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公司规模增长陷入滞涨期。
事实上,萌芽时期的东海基金也曾尝试走次新公司“重专户轻公募”的老路,不过这一道路在近几年变得愈发行不通,专户资管计划发行增速大幅锐减,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东海基金资管计划备案数量为7只,较2016年全年的20只备案数量大幅减少,同比下降比例超六成。
“一方面在去杠杆通道整体严监管的环境下,新发产品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2016年发行了大量产品均在合同期内,继续发行新产品也会使本就紧张的人事压力更加凸显。”大泰金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骅解释称。
而本应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募基金业务也早已停留在2016年末,截至目前,仅有“东海中证社会发展安全产业主题指数型基金”、“东海祥龙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东海祥瑞债券型基金A/C份额”以及“东海美丽中国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4只基金产品,其中中长期纯债债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定增基金各1只,去年至今尚未有产品发行。
新基金发行陷入停滞期,存量的公募基金产品也陆续遭遇投资者赎回。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东海祥瑞、东海社会安全的基金份额净赎回3480万份、3044万份,截至去年底,东海美丽中国、东海祥瑞、东海社会安全以2683万元、1496万元、6876万元的基金规模徘徊在清盘边缘。
受增量资金有限影响,东海基金公募业务规模排名始终维持倒数。数据显示,东海基金在2014年末资产规模为2.02亿元,在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91位,2015年末,东海基金规模缓慢抬升至2.65亿元,基金公司排名第102位,2016年末,凭借着2只新基金发行带来的增量资金,东海基金公募基金业务规模攀升至10.28亿元,规模排名107位,截至去年底,东海基金规模微减至9.25亿元,规模在12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2位。
盈利能力欠佳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着重资管计划而忽略公募投研或许成为东海基金迟迟没能实现规模突围的重要原因。从既有基金业绩来看,东海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收益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去年以来包括东海祥龙、东海祥瑞C份额业绩亏损,亏损幅度分别为4.45%、0.4%。
将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近三年东海基金旗下多数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乏善可陈。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近三年东海美丽中国基金收益率低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10个百分点,此外,东海社会安全、东海祥瑞A/C份额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20.9%、-0.3%、-1.2%,落后行业平均业绩近30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投研实力薄弱,东海基金在去年也没能为投资者带来盈利,去年基金公司九成盈利的情况下,东海基金整体利润亏损0.43亿元,与2016年持平,2015年牛市中也仅仅以0.53亿元的利润在基金公司盈利排行榜中排在88位。
产品业绩没有亮点,自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也很难做大,那么未来东海基金该如何化茧成蝶?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人才凝聚力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对于发展初期的小型基金公司来说,股权激励制度成为较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留住已有的研究人员保证投研能力,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制度和事业部制成为吸引投研强将加盟的利器。不过,这也要看基金公司股东方和高管层推动的积极性与否。
除了通过股权激励制度吸引投研强将外,“部分小型基金公司也可以借助委外资金涌入公募的东风,吸引机构客户实现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不过受委外新规影响,需要基金管理人自掏腰包跟投成立发起式基金产品,这也需要股东方的支持。”王骅坦言。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