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叶公好龙”式的表现周二再次上演,在市场热议的A股纳入MSCI将于北京时间周三见分晓的前夜,周一刚刚高涨以示热烈迎接的上证50指数却高开低走,收出一根缩量阴K线,显示了市场对此事件的“回避”心态。与此同时,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小盘股风格的指数虽受此拖累涨幅收窄,却最终能守住红盘,也透露出一些资金继续有所转向的信息。
被称为“赶考”的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问题,已是第四个年头,前三次均铩羽而归,去年几乎是箭在弦上,也依然没能发得出去。这一次,由于今年3月MSCI公布了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新纳入框架,分析人士认为这整体提高了纳入的可操作性,于是希望又是大增。也因此,对此次纳入的可能性,市场似乎已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上证50指数此前的连续走强,除了监管层的一些引导措施之外,此一预期事件的影响也可谓功不可没。
不过,市场将此事当作“大考”看待,笔者总觉得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当然,若能通过,确实应算A股“三化”中的国际化迈出新的一大步,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如果以为纳入了,就能让A股迅速步入正轨,却也不免有点言过其实,因为A股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今可是千头百绪,没有一次系统性的大整治,只是修修补补很难成事。
市场将纳入MSCI当作今年的大利好,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增量资金的入场。分析人士几乎异口同声地声称,A股若能纳入MSCI,将吸引大量境外资金配置相关成分股,因此有利于蓝筹股股价的造好。不过,笔者林鑫一直持有的观点是,A股主要问题并非缺少资金,而是投资人的信心出了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在于A股市场自身的不成熟所导致,各种系统性的不确定性不时侵蚀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从去年股市陷入低迷至今,这一现象有不减反增之势,也直接导致了最近的各种大讨论。
最会“题材化”的A股,当然也可能将A股纳入MSCI作为题材炒作了一番。因此,即使周三A股被明确纳入,估计也不免有“见光死”之虞,周二蓝筹板块的高开低走,也就可以理解了。正如此前笔者关于沪港通和深港通所寄望的那样,“国际化”的意义并不在于能给A股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而是能让A股从各种便利的“沟通”中,摒弃一些不好的习惯,见贤思齐。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