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进入了新时代。如何深化改革,怎么突破升级?这个课题很重,也很难。这里只说下,自己的一些新思考,可能还不成熟。
作为一个新兴交易场所,新三板现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这个时候,很多方面不完善、不成熟,可能是正常的一个现象。从长期来看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从解决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从促进资本体系健康发展来看,新三板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这个市场的发展,应该说其实还是谨慎乐观的。
谨慎的原因之一,在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从新三板的长远发展看,也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一个路线图,一步一步的去实施。这样才能形成稳定预期,市场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政策推进的方式应该是系统性的。不能一蹴而就、单刀突破。如果是单一的一个措施,比如说降门槛等,可能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风险。
其中,新三板原有的“企业宽进+投资严进”的组合,企业风险虽大,但限制了投资者的范围,一定程度起到了稳定市场的正面作用。从这个逻辑关系上看,未来三年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加强新三板监管,提高企业等的规范性等,也正是为投资扩容打基础。
不妨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模型算法,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辅助监管。这个自动的信息采集、识别、分析、判断等,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同时,新三板市场信息全面性、深入性、真实性、准确性提高后,投融资的搜寻匹配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市场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首先针对规范性信息,之后可以涉及到专业性问题等。
对于结果的呈现形式,除了分层还可以分级、分类。新三板企业数量是最多的,规范性、持续性、成长性等都有是很大的差异。那应该针对这些企业不同的这种监管、信息披露的方式,除了国际通用的分层,还可以借鉴分级分类监管。
比如针对企业规范性、持续经营能力等,用评级或分类等多维度提示出来,从不同角度揭示企业的价值、风险等。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不断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市场的效率也就不断提高。
市场规范高效了,潜在风险大幅降低,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性、资金实力要求会随着降低,投资供给端的扩容就水到渠成。新三板市场也会更完整,更规范,更高效了。
(付立春: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清华大学博士后,十年资本工作经验)
(责任编辑:金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