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在历时近两年的“换血”重组完成之后,天坛生物(600161.SH)在血液制品领域一路进击。
近日,“国药系”旗下天坛生物连发两则公告宣布,拟投资17亿元新建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云南滇中新区临空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61亩。天坛生物方面称,此番斥资布局云南,旨在解决扩大产能问题。
作为“国药系”中国生物旗下唯一的生物制品上市平台,天坛生物经过数次资产重组,剥离了原有的疫苗资产,外界对其后续整合与业务发展颇为期待。此次投建云南基地的举动,被业内视为其进一步聚焦血制品业务的信号。
针对云南基地投资与浆站规划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天坛生物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血液制品行业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行业。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天坛生物旗下共有单采血浆站(含分站)56家,年采血浆量超过1400吨,跃居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之首。
背靠国药集团和中国生物的央企平台,手握众多浆站资源,天坛生物能否在血制品领域逆袭?
资产置换
公开资料显示,天坛生物的控股股东是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生物”),背后实际控制人是央企国药集团。
重组之前,天坛生物下面有成都蓉生、长春祈健以及北生研3家主要子公司。其中,成都蓉生主要生产血液制品,长春祈健和北生研则专注于疫苗。
而天坛生物背靠的母公司中国生物则是中国最老牌的生物制品企业,其前身甚至可追溯至1919年成立的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按照六大行政区规划建立了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血液制品和疫苗生产和销售。而后这六大所全部划入国药集团下面的中国生物。
天坛生物脱胎于北生所,1998年登陆A股成为中国生物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多年以来,中国生物旗下六大所与天坛生物之间构成同业竞争的问题一直为资本市场所诟病。2011年,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才作出5年内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
然而,天坛生物的疫苗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并陷入亏损,债务规模不断攀升。2015年,受疫苗业务拖累,天坛生物当年业绩降幅高达92%,归母净利润不足千万元。
直至2016年3月,5年承诺之期届满前夕,解决同业竞争的重组方案终于出炉。根据方案,天坛生物的重组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剥离接连亏损和债台高筑的疫苗资产;第二步,将中国生物旗下的血液制品业务注入天坛生物。
2017年初,天坛生物将旗下经营疫苗业务的子公司北生研100%股权及长春祈健51%股权分别以现金1.4亿元、4.0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完成疫苗资产的全部剥离。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将持有的贵州中泰80%股权作价3.6亿元注入天坛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完成血液制品业务初步整合。
紧接着,天坛生物再次以6.23亿元向中国生物收购成都蓉生10%股权。与此同时,成都蓉生以发行自身股份的方式,分别作价10.1亿元、11.33亿元和5.94亿元收购上海血制、武汉血制以及兰州血制的100%股权。后三者分别为上海所、武汉所以及兰州所旗下的血液制品资产。
2018年1月,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交割,天坛生物成为中国生物旗下唯一的血液制品平台。
“通过这次内部资产置换腾挪,解决了与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问题。更重要的是,疫苗资产全部剥离后,公司将全部聚焦到目前正处于高景气度的血液制品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深圳某券商医药分析师廖鹏(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产能扩张
目前,天坛生物直接持有成都蓉生69.74%股权,并通过成都蓉生持有贵州中泰、上海血制、武汉血制以及兰州血制的100%股权。
这一整合的结果是,天坛生物手握5张血液制品牌照,旗下浆站数量直接跃升至全行业之首。公开披露数据显示,天坛生物目前共有单采血浆站(含分站)56家,其中在运营浆站47家,新获批浆站(含分站)9家,分布在13个省份。
2001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事实上,自2001年起就再未有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同时,设立单采血浆站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方可进行采浆活动。
一直以来,因原料血浆不足,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浆站是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源,采浆量和投浆量限制了产能供给,是影响企业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在获取浆站资源这方面,天坛生物的央企地位有一定优势。”廖鹏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重组完成后,天坛生物获取浆站资源与产能建设的速度开始加快。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天坛生物共新获批4家浆站,占据了本年度全国新获批浆站数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海血制就在云南申请了寻甸和巧家两个单采血浆站。今年10月,两个浆站获得云南卫计委的许可。而在此之前,云南省从未批准过单采血浆站。
此次在云南滇中投建新基地,设计投浆能力高达1200吨/年。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投资布局云南,意在通过与当地政府的紧密合作,获得更多浆站资源。
根据公司重组计划书中披露的经营规划,上海血制计划到2018–2022年在云南省陆续投资并先行新建合计10家单采血浆站。云南基地项目落地是该计划的进一步推进。
事实上,重组完成之前,天坛生物已着手扩建血液制品的产能。2017年,成都蓉生在天府新区购置了约140亩土地,投建天府生物城永安血制项目。据悉,建成后该项目血液制品生产线投浆量亦将达到1200吨/年。
“云南和成都永安基地为长期产能建设,但就目前来看,公司内部的产能利用率非常不均衡,需要依赖血浆调拨解决产能的问题。”廖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成都蓉生本部的年投浆量在700吨左右,现有设计产能仅650吨,明显低于采浆量。而上海血制、武汉血制、兰州血制的设计产能分别为700吨、600吨、300吨,但合并之前这三家子公司的采浆和投浆量仅在100-200吨。贵州中泰500吨的设计产能,实际投浆量也仅有几十吨,产能利用率较低。
经营效率待提升
据统计,2017年天坛生物旗下浆站采浆共计超过1400吨。2018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738吨。在采浆量方面,天坛生物已超过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跃居行业首位。
完成重组后,天坛生物的品种数量亦增加到了12种,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等品种。
然而,尽管规模领先,天坛生物血液制品业务的盈利能力却远低于同行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的血制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7.52%、63.91%、61.54%,而同期天坛生物的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仅为56.98%。
“对于血制品行业,从原材料血浆中分离提取的成分产品越多,盈利能力越强。”廖鹏指出,天坛生物虽然在浆站资源和采浆量规模领先,但由于高毛利的凝血因子类产品的批签发量很少,公司整体的吨浆收入水平较低。
2018年年初,刚刚完成重组的天坛生物随即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设立生产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与信息管理中心、血源管理中心、营销管理中心五大中心,对下属公司进行扁平化管理。
“五大管理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并通过一体化运营,统筹发挥资源效率,提高协同效益。”天坛生物称。
(责任编辑: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