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威文化目前陷入风雨飘摇中。幕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实控人郭祥彬。
11月21日,骅威文化实控人郭祥彬 “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讲话刚刚落地,当晚就传来实控权被转让的消息。新的接盘者为杭州鼎龙,主营综合性文旅地产。
11月20日,骅威文化宣布终止收购旭航网络,这已经是其今年第二次重组折戟。此前公司拟30亿元收购东阳曼荼罗影视被深交所问询后,公司未经解释,便将收购标的变更为以微信公众号运营为主业的旭航网络,这笔收购又因估值过高引来质疑。
财报显示,郭祥彬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更是接近100%。同时令人费解的是,在前三季度业绩暴跌的情况下,骅威文化仍然执意欲以高估值向外收购,资金从何而来?截至发稿,骅威文化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投资者报》记者向骅威文化董秘刘先知、证券事务代表谢巧纯发去的采访函也杳无音信。
郭祥彬紧急转让实控权
今年以来,影视板块遭遇前所未有的重挫,骅威文化却因停牌幸免于难。今年6月,公司宣布拟收购东阳曼荼罗影视停牌,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两次收购均告流产的消息,复盘暴跌已属难以避免。不过实控人郭祥彬已经不能承受任何补跌。三季报显示,郭祥彬所持股份已经全部质押,郭祥彬总共持股2.33亿股,只有20.36万股还未质押。
危机爆发前,郭祥彬火速将实控权转让以自救。11月21日晚,骅威文化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郭祥彬等与杭州鼎龙签署协议,以3.89亿元将其所持骅威文化7529.91万股(占总股本的8.76%)转让给杭州鼎龙。
此外,郭祥彬还将1.75亿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0.31%)对应的表决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等委托给杭州鼎龙行使。8.76%股权加20.31%表决权,预示杭州鼎龙将取代郭祥彬,成为骅威文化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
自此,郭祥彬终于不用再为债务发愁了。公告显示,对于郭祥彬及一致行动人通过骅威文化质押的融资借款(包括本息),杭州鼎龙将代替其直接向债权人清偿。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鼎龙成立于今年11月7日,由鼎龙集团控股,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餐饮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鼎龙集团前身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 专注于海洋生态旅游产业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集团旗下的鼎龙天姬影视已经投资拍摄了《锦衣卫》、《叶问2》、《关云长》等作品。
鼎龙集团为何要入主骅威文化?交易完成后是否会有其他相关资本运作?郭祥彬对外称“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是否与此相关?既然公司现金流不足、实控人高比例质押,郭祥彬此前为何执意要高价向外并购资产?《投资者报》记者多次致电骅威文化,并向骅威文化董秘刘先知、证券事务代表谢巧纯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频频收购模式终告失败
资料显示,骅威文化的前身是以玩具为主业的骅威股份,在连续收购游戏和影视公司并剥离玩具业务后已经成为一家文化娱乐公司。今年6月,骅威文化宣布以不低于30亿元的估值,购买东阳曼荼罗股权,后者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是一家影视公司,实控人为张纪中之女张语芯。这笔收购随即引来监管层关注:东阳曼荼罗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估值为何暴增至30亿元?骅威文化的总市值不过50亿元左右,如何斥资30亿元去并购这样一家公司?
在未给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骅威文化紧急出炉了新的并购方案。9月28日,骅威文化发布公告,拟作价15亿元收购旭航网络。不过这笔收购仍然疑点重重,有资料显示,被收购公司此前整体估值7.96亿元,但到了骅威文化这里估值却直接翻倍。另外,旭航网络以运营微信公众号为主业,其盈利能力也备受质疑。
10月12日,深交所要求公司明确说明是否存在滥用停牌的情况,同时对旭航网络确认收入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业务模式是否具有持续和稳定的盈利能力、估值的合理性等等提出疑问。11月21日,骅威文化发布公告称,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目前的客观条件不利于继续推进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交易,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
风雨飘摇的骅威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骅威文化在同行公司中均名列倒数第一。2018年三季报显示,骅威文化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下降7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下降85.40%。第三季度业绩更是惨淡,净利润仅44万元。公司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83亿元至2.56亿元,同比下降50%至30%。
“停牌半年,最终却终止收购,公司诚信何在?”21日的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如此质问骅威文化。骅威文化回复称:“终止本次重组原因是鉴于近期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客观条件不利于继续推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
同时,投资者还问及公司大股东的爆仓风险及去年兜底员工增持的承诺是否兑现。对此,骅威文化的回复“官方语言”十足:“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截至目前未发现公司大股东存在违背公开承诺的情况。”
为挽救下跌的股价,去年6月,郭祥彬曾推出升级版兜底增持,承诺凡在6月12日至15日期间使用自有资金买入骅威文化股票的员工,连续持有达到12个月并在职的保证补足10%收益,但最终只有36名员工响应增持。
这已经不是骅威文化第一次遭遇尴尬。去年4月郭祥彬及董事等人宣布增持,但五个月后公布的结果是,郭祥彬最终增持的股票,尚不到承诺增持上限的1/10,公司高层平均增持的金额,只有承诺上限的约1/16。
显而易见的是,郭祥彬早已预见到了爆仓风险,于是相继推出高比例增持计划、升级版兜底增持、高估值收购计划,不过市场仍选择“用脚投票”,而今郭祥彬不得不将公司拱手相让。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