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收购及出售安埔胜利的说明会上, 吉艾科技 控股股东兼实际控制人高怀雪称,安埔胜利业绩陷入低迷,原因在于行业周期及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公司将大力发展石油炼化及AMC业务。
安埔胜利业绩未达标
2015年5月,吉艾科技以8亿元的价格收购郭仁祥等三人持有的安埔胜利100%股权,评估增值率达到849%。交易对方承诺,安埔胜利2015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444万元、1.09亿元和1.194亿元。
2015年度,安埔胜利业绩承诺“踩线”过关。2016年,安埔胜利盈利3211万元,完成率仅为29.57%。安埔胜利2015年-2016年累计净利润仅为承诺净利润的63.15%,未达经营目标。
“安埔胜利业绩陷入低迷,原因在于行业周期及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上游客户资本性开支减少,钻井相关收入大幅减少。”高怀雪称。
为此,吉艾科技计提商誉减值损失达3.29亿元,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2016年,吉艾科技亏损4.39亿元。为此,吉艾科技拟将安埔胜利100%股权出售给原股东郭仁祥。其中1.86亿元用于填补业绩承诺缺口,6.14亿元用于购买标的资产,总对价8亿元,与此前收购价格一致。
高怀雪表示,安埔胜利在哈萨克斯坦的钻井行业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当初收购是为了与公司的测井主业形成协同效应。由于油价持续低迷,安埔胜利2016年未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也看不到完成业绩承诺的可能。“2017年业绩承诺到期后,如果安埔胜利业绩没有反弹,上市公司还要进行商誉减值,可能造成吉艾科技继续亏损。”高怀雪表示,“将安埔胜利回售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安埔胜利法定代表人郭仁祥表示,2016年油田公司大幅削减了短半径水平井的投资,对安埔胜利盈利产生致命影响。同时叠加中亚国家货币贬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安埔胜利2017年完成业绩承诺的可能性很小。“作为此次业绩主要承诺人,同时也是吉艾科技的二股东,综合考虑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决定回购安埔胜利。短期内对个人资金压力非常大。”
回应市场质疑
事实上,围绕吉艾科技两年内收购又出售安埔胜利一事,以及在此期间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市场质疑声不断。
同时,因在业绩承诺期内“回售”重组资产,吉艾科技被交易所连续问询,追问业绩承诺提前解除等事项是否合规。
对此,独立财务顾问代表方榕表示,此次交易作价已考虑了2017年业绩补偿承诺的影响因素,未对前次业绩补偿承诺作出变更,符合相关规定。
资料显示,2014年7月,郭仁祥等将东营齐海51%的股权出售给吉艾科技,作价510万元。4个月后,吉艾科技又将东营齐海退回给郭仁祥等人,价格为636.65万元。随后东营齐海装入安埔胜利,公司在2015年4月收购了安埔胜利。
对此,高怀雪称,东营齐海此前为石油贸易公司。吉艾科技2014年收购东营齐海,是为了拓展海外测井市场,但实际推广测井业务过程中困难很大。后来齐海收购了在哈萨克斯坦的3家钻井公司。
“原来我们花了500多万元收购东营齐海51%的股权,后来再收购时价款变成8亿元,让大家觉得疑惑。”高怀雪称,“这其实是因为齐海的资产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前只是一家贸易公司,再次收购时,已成为拥有三家钻井公司、十部钻机规模的钻井公司。”
对于公司原大股东黄文帜在去年9月份进行“清仓式”减持行为的质疑,高怀雪表示,原大股东减持是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发展AMC(资产管理公司)业务。
去年10月,相关政策出台放开AMC业务。如果要拿牌照,注册资金须实缴10亿元。“上市公司没有这么多资金,所以原大股东减持的资金除了交税,全部无息借款给上市公司发展AMC业务。”高怀雪表示,“如果AMC业务出现风险万一失败,大股东将对上市公司豁免,不会让上市公司承受损失。”
发展AMC业务
在剥离业绩不达标资产的同时,吉艾科技调整战略布局,将主营业务调整为测井业务、AMC及石油炼化业务。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姚庆表示,2016年底公司涉足AMC业务以来,积极整合团队开展业务,目前吉创资管已出资近22亿元参与各类债务重整及资产收购项目,收购的不良资产本息约计70亿元,业务范围涉及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区。
吉创资管控股子公司浙江铭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收购的不良资产本息约8000万元,管理的不良资产约6亿元。此外,吉创资管成立了上海子公司,广东子公司及苏州子公司,目前正在筹建中。
吉创资管成立后的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税前2850万元,债务重整服务收入707.55万元,管理服务收入291.26万元。
针对AMC业务的风险问题,姚庆表示,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良资产流动性低,二是对不良资产的评估能力,即定价能力。“核心在于流动性管理,能把不良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好,就具备了从事AMC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毛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