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冯芸清
全国两会期间,“小微企业融资”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
2018年,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央行先后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缓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引导发动社会力量,打造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社保、用工、交易、物流、房屋租赁等,最后形成一个类似于公共图书馆一样的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在进行放款决定时,可以通过合理付费来获取相关的信用信息,有力支持金融机构对优秀小微企业进行信用放款。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根据大数据得出的信用分析本身就是重要的虚拟担保品,能够起到增加企业还款意愿的作用,形成更为有效的信用惩戒机制,能够把有能力且有意愿还款的小微企业和其他的小微企业分开,使得这一难题得到更好的解决。”金李说。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同样建议,把信用信息平台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时间建设,这将为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做好信用服务、提高金融的信用服务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表示,小微企业遭遇融资难题,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这导致银行过分依赖抵押和担保,而实际上,无能力担保和过度担保的情况经常出现,一旦发生违约,整个担保链上的企业都将受影响。
殷兴山建议,在《民法》下一步的修订中,要平衡考虑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责任问题,而在法律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对担保贷款建立保证登记制度。同时,企业对外担保要根据其资产状况设定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去银行贷款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或因经营不善而无法满足风控条件;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借款100万元和借款10亿元管理成本差别并不大,因此小额贷款的利息高符合市场规律。
李东生同样建议从担保入手,比如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贷款担保公司,以解决企业因为信用不够借不到钱的问题,担保公司收担保费是能够覆盖风险的,虽然可能赚不了很多钱,但可以解决银行的坏账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认为,要解决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利用税收奖补等措施建立国家、地方保险机构、银行企业风险分担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同样建议,对于小微企业融资,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应降低相关利率和费用,建立更合理的定价机制。同时,政府要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风险分担的作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坚持公共定位,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开放“绿色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王建军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还可以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比如,债券类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都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认为,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除了需要大数据等新的金融创新方式助力外,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原来就是万事不求人,客户到门店上来提出融资业务,现在我们要改变,从坐商向行商转变,要走出去到社区到楼宇到新经济体,主动争取各方面的需求。”李晓鹏说。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