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财税专家刘小兵提出“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建议收到财政部回复
制定财政基本法有助“管住钱袋子”
“现有的预算信息,无法细致到让人大代表去判断资金使用是否正确。”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目前的预算报告做出上述评价。他认为,这可能和目前的收支分类科目不尽合理有关。为此,他提出相关建议,并在3月13日收到了财政部的回复,表示已在预算报告中增加“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谈问题
现有信息不足以判断资金使用是否正确
北青报:您如何评价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工作?
刘小兵:审查了全国和中央本级的财政预算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和地方的情况差不多。首先我们肯定它的进步,给的材料比以往要多,还专门做了一本解读材料。
但看完这些材料,发现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根据现有的预算信息,很难判断资金的使用是否正当、正确。打个比方来说,我是教育系统的,在看2018年的中央本级预算时,我就特别关注教育支出,2018年中央本级安排的教育支出预算是1711.22亿元,也是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那这1711亿多元是怎么花的呢?
按照目前的收支分类科目,以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两级。
我先按功能分类看,1711亿多元的“类”下,分为六七个“款”,其中普通教育占1485.99亿元,占比超过80%。这么多钱到底用在哪里?我就接下去看“项”,发现又细分为七八个“项”,其中高等教育占比超过90%,有1405.6亿元。作为高校的教师一员,我当然很感兴趣,教育部部属院校有100多所,这些资金,其他高校拿多少,我们上海财大拿多少?但信息只到“项”为止,具体资金如何分配看不到。
北青报:是否有别的途径,可以查看资金的流向细节?
刘小兵:那就看“经济分类”。中央本级预算的经济分类把所有的3万多亿支出中的1万多亿“基本支出”都放在了一起,看不到更细致的内容。
我又转而去看部门预算。因为这1400多亿的高等教育支出,肯定是通过教育部花出去的。看了教育部的部门预算,发现按“经济性质分类”来看,分为工资福利、对个人家庭的补助、商品劳务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四大类。其中,除了工资福利,商品劳务支出占比也很大。商品劳务支出又细分为27个“款”,包括水费、电费、咨询费、劳务费等。其中劳务费占14.5亿左右。我就在想:这14.5亿为谁花的,花到哪里去了?我同样看不到了。
所以还是老问题:按照《预算法》编制的财政预算报告,在提交给人大审查时,还是无法细致到让人大代表去判断这个资金的使用是否正确。
谈措施
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提上日程
北青报:预算信息呈现得不够细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小兵:可能跟目前的收支分类科目不尽合理有关,收支分类科目不够科学导致政府的钱花出去找不到地方记账,只能归入“其他支出”。
举例来说,中央本级的财政预算,按照“功能分类”有几十页信息,但看数据的时候会发现,大部分科目的数据都很小,比较大的数据都集中在“其他支出”里。加总一下,我发现“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10%,加起来有3000多亿。按照“经济性质分类”的结果也是如此,“其他支出”占到30%左右。
“其他支出”的占比高,从侧面反映出政府收支科目的分类不够科学,可以建议中央仔细研究收支分类,对此做一个改革。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让它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政府做了什么事,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
北青报:您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小兵:是的,并且在3月13日收到了财政部的回复。回复内容说,已在预算报告中增加“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我对财政部积极及时做出回应的态度表示赞许,当然,接下来我们也会关注相关部门具体会怎么做。
谈进展
“全口径预算”落实工作有待加强
北青报:今年是新预算法实施的第四年,一直在说的“全口径预算”,目前进展如何?
刘小兵:按照预算法要求,全口径预算,即政府把所有资金都纳入预算。从形式上来说,已经做到了。表现出来的就是“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但当前的问题是,政府主要的“功课”,做在一般公共预算上,而其他三本“账”,还有待加强。即使是一般公共预算,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法律层面上看,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对政府的基本支出,规定得非常详细,要详细地展示这些钱怎么花出去。但对于另一块比较大的支出,即项目支出,预算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北青报:对“项目支出”要求不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小兵:举例来说,我在看部门预算的时候,特别关注项目支出。说明中提到,项目目标要严格按照项目库建设,按照绩效目标来进行编制。但我看了每一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发现项目支出只有一个总数,这些钱到底安排到什么项目里,看不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各部门挑出来的36个“重点支出项目”,加总的金额占项目支出总金额不足5%。这意味着,挑出来的这些项目,可能不是真正的重点项目。
所以从部门预算来说,有很大一块“项目支出”,你看不到它做了哪些项目,导致我们(人大代表)也没有办法进一步审查,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完善。其次,可以增加一些真正的、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重点项目。再次,投票机制也有改进空间。如果有代表对当中的某几项不同意,怎么办?所以应该允许人大可以对预算报告提出一些修正,甚至将来允许人大代表在对预算报告投票时,可以分项投。
谈议案
希望制定财政基本法“管住钱袋子”
北青报:今年您带来了什么议案?
刘小兵:关于制定财政法的议案我们已经研究两年多了。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些财政法律,但从总体上看,财政立法还不够完善和不成体系。
比如关于收入、支出,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都没有完全纳入法制的轨道中。举个例子,政府非税收入中,政府性基金收入有十多项,真正有法律依据的占比不多,最大的一项来源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就只有行政法规。
一部预算法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预算法更大意义是收支过程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很多基本原则有待界定清楚。所以在预算法之外,应该着手进行财政基本法的相关工作,起到上位法的作用。这也是实现“把钱袋子管住”的关键一步。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雅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