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涨"字背后有何蹊跷?代表委员解析物价三大矛盾(2)

    “产品已提价,公司仍喊亏”——如何减压企业“成本上涨”?

  涉足食品行业的天津华明集团董事长刘乃兰委员已年近七旬,她常常逛菜市场,也感觉当前物价偏高,她道出了“成本上涨”刚性拉高物价的无奈。

  “糖价从十年前每吨1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另外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也在上涨,食品厂生产的冰激凌出厂价虽提高三四毛钱,但依然利润微薄。”刘乃兰委员说。

  对于成本推动,青岛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代表也深有同感。她说,作为一家主营纺织服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年仅用工成本就增加20%。

  融资遭遇“趁火打劫”,也是企业转嫁和推高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天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由于银根收缩,贷款指标竞争激烈,银行变相“抬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增,企业只能给产品提价。

  另一个物价推手是国外“输入性通胀”。欧债危机发酵,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一些国家滥发货币“救市”,对国内物价上涨形成潜在支撑。

  “如果一些企业难以转嫁上升的成本,必将面临生存压力。”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王爱俭代表说。浙江省工商联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成本提升30%左右。尽管部分企业产品提价,利润仍然被“摊薄”。

  “企业的成本变化,直接影响物价走势。”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代表说,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其产品大都是生活必需品,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就是“保民生、控物价”。

  郑新立委员认为,应当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和融资难度;同时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少产品提价对物价的冲击。

  “成本上涨是一个因素,但企业竞争力最终还是靠自己。”郝建枝代表认为,企业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不能一味靠提价,更要向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要效益。

  •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元旭 刘敏 王海鹰
  • 编辑:蓝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