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合作,是穿越全球局势变化的不变“法宝”。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拉开帷幕。无论是当天会场上发布的四份旗舰报告,还是与会嘉宾们激辩的议题,都指向“合作发展”“开放包容”这组关键词。
回望风起云涌的2018年,多边贸易和经济体系面临大考,而亚洲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所言:“推动全球化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它给人民、给社会带来了好处,为发展提供了机会。”
区域合作极为活跃
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当天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9年度报告》指出,亚洲地区无疑仍是区域主义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亚洲经济的自身依存度不断提升。据统计,2017年至2018年,亚洲地区共签署17个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约70个双边协定目前正处于谈判中,更有CPTPP、RCEP等高水平协定明显提速。
区域合作与开放带来的红利正加速释放,东南亚引进外资保持强劲势头。上述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在全球外资流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东盟逆势上扬,直接投资流入增长16.8%,外资在向这一地区集聚。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引进外资增势较快的国家有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和印尼。
而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对沿线经济体的贸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首次发布的《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贸易与投资增长、减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不断落实,沿线经济体的连结成本显著下降,与其他沿线经济体的贸易成本下降了3.5%。由于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这些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成本也下降了2.8%,足见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苦练内功 亚洲经济体活力不减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各个经济体应修炼内功,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一要让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地支持包容性的、可持续的增长;二是要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抵御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应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对企业设置的障碍,比如对于市场准入的限制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在年会分论坛上指出了应对全球变化的不变“法宝”。
也正是因为部分亚洲经济体坚持结构性改革,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得以增强。当天发布的《亚洲竞争力报告》得出结论,发展的惯性使亚洲主要经济体得以保持稳步发展,成为继续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力报告量化指标中,27个经济体的得分相比上一年度有所提升,且各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反映出更为健康和平衡的整体形势。
《新兴经济体报告》的加权统计显示,E11国家(新兴11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为5.1%,基本与上年的预测数据相吻合。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贸易增速超过10%,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