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9位司局长(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工业司司长文兼武、农村司司长黄秉信、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城市司司长赵茂宏、服务业司司长许剑毅、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撰文,用2万字解读2017中国经济年报。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2017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动能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上年增加83537亿元,折美元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GDP总量规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提高0.3个百分点。分季看,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6.9%、6.9%、6.8%和6.8%,保持了较为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7年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GDP总量比2012年增加286755亿元,增量占2012年GDP的53.1%。年均增长7.1%,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8%、6.8%和8.0%,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上年持平。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7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9%、36.3%和58.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2.5和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2.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下降1.5和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201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42.6%和52.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10.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
三、外需贡献率由负转正,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比上年下降11.0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升,但最终消费支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近五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6.2%,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平均贡献率为43.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年平均贡献率几乎为0。其中,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01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大幅回升的原因,一是我国外贸形势总体较好。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外贸稳增长效应显现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使得2017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现价增速降幅收窄。二是价格因素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同比上涨态势,带动我国货物进口价格指数上升至109.4%,大于货物出口价格指数的103.9%,所以剔除价格因素后,不变价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正增长,且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
四、企业效益继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农林牧渔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3%,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同时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于上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提高0.3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7%,是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0%,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在第三产业中,受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等因素的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提高2.4个百分点。1-11月,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16.0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2.3%,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利润大幅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0%,提高7.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3%,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1-11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2.2%,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6.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7.4%。
五、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4和6.8个百分点。新动能聚积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1-11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1.2和4.1个百分点;网上零售等新兴业态持续快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8.1%,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0、17.8和37.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文兼武: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力增强、效益提升的良好势头,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工业生产稳中向好、结构转型不断优化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快,稳中向好态势明显。
(一)行业、产品增长面扩大。2017年,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面达87.8%,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医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统计的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27种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1.6%,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201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13.4%,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7和6.8个百分点,较上年分别加快1.8和2.6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降幅较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6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三)工业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0.7%,增速较上年加快10.3个百分点。10大工业品出口行业中,工业品出口9增 1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2%,上年为下降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1%,较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兴动能加速集聚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行业市场加速出清,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同时,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钢铁、煤炭行业完成了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成效;1-11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同比减少0.28元,降成本政策效果明显。
(二)新建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17年,有近9000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量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2.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5%,上拉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10.3%、11.1%、11.8%和11.1%,增速均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
(四)新兴工业产品产量高速增长。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三、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
(一)成本费用下降,利润率上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合计为92.75元,同比减少0.5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同比提高0.54个百分点。
(二)资金周转加快,经营效率继续提高。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9.2天,同比减少0.7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3天,同比减少0.5天。1-11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9.6元,同比增加3.8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2.5万元,同比增加15.3万元。
(三)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盈利能力增强。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利润率高0.3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
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面临困难有所缓解
(一)景气状况处于三年来最高水平。调查显示,四季度,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为98.2,比三季度上升2.3个点,处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市场需求和生产设备利用情况不断改善。调查显示,四季度,产品订货量高于和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3.8%,比三季度上升0.9个百分点,为2015年首次调查该问题以来的最高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情况高于和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5.7%,比三季度高0.7个百分点,为2016年首次调查该问题以来的最高水平。
(三)融资难、融资贵影响减小。调查显示,四季度,认为融资难是本季度面临突出问题的企业占4.3%,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平均年利息及费用率约为5.79%,比三季度下降0.27个百分点。
总之,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明显。同时,也应看到,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发展质量不高、产能过剩等长期积累的矛盾仍待进一步化解,环保督察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形成硬约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黄秉信:粮食再获丰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7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提质增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农业由追求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市场运行平稳,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发展目标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农业生产增长加快,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009亿元(现价),可比增长4.1%(下同),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业看,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增长加快,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回落。2017年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6%、6.6%和2.3%,比上年分别加快0.9、0.8和0.9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增速为2.6%,比上年慢1.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达到7.9%,但比上年有所回落,慢0.4个百分点。
二、粮食再获丰收,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一)粮食再获丰收,为历史第二高产年。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358亿斤,比上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013年以来已连续5年超过12000亿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更加雄厚。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提高。据统计,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83亿亩,比上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为367公斤,比上年增加3.6公斤,增长1.0%。
分季节看,夏粮和秋粮增产,早稻减产。2017年全国夏粮产量2806亿斤,比上年增产22亿斤,增长0.8%;早稻产量635亿斤,比上年减产21亿斤,减少3.2%;秋粮产量8917亿斤,比上年增产32亿斤,增长0.4%。
分品种看,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库存的玉米产量减少,豆类和薯类产量增加。2017年全国谷物产量为11291亿斤,比上年减少0.1%。其中玉米4318亿斤、减少73亿斤,下降1.7%;稻谷4171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0.7%;小麦2595亿斤、增加19亿斤,增长0.7%。豆类产量383亿斤,比上年增加37亿斤,增长10.8%。其中,大豆291亿斤,增加32亿斤,增长12.4%。薯类684亿斤,增加13亿斤,增长1.9%。
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作用日益强化。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合计达到9415亿斤,比上年增加59亿斤,增长0.6%;非主产区为2943亿斤,比上年减产26亿斤,下降0.9%。
从生产效益来看,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据调查,2017年全国粮食亩均收益(未扣除人工成本、土地费用和折旧)为653元,比上年增长1.7%。
(二)棉花面积减少,但产量增加,优势产区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全国棉花产量549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2.7%。优势产区新疆棉花产量达到408万吨,比上年增加49万吨,增长13.6%。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的比重为74.4%,优势产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播种面积来看,受棉花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和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除新疆外的大部棉区棉花种植面积连续6年减少。2017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845万亩,减少220万亩,下降4.3%。其中,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237万亩,黄河流域棉区减少323万亩,长江流域棉区减少146万亩。
从单产来看,2017年全国棉花单产为113.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7公斤,增长7.3%。全国棉花单产的提高得益于新疆。新疆棉花单产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2017年新疆气候条件总体上对棉花生长较为有利,降水适宜,干旱发生范围小,棉花单产较上年增长4.4%。
(三)油料、蔬菜产量增加。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油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播种面积增长0.1%,单产增长2.2%。油料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玉米价格低迷,部分地区农户减少了玉米种植,改种花生等油料作物。
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产量比上年增长1.7%,播种面积下降0.3%,单产增长2.0%。
(四)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中草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中草药产业给予大力扶持,部分地区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现代中药生产,打造中草药材种植品牌基地,陆续出现了一批中药材规模种植大户和规模经营单位。中草药材的经济价值高,农民对中草药材的生产效益普遍看好,种植积极性提高。
三、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区域布局优化
(一)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玉米大省生猪发展较快。由于2016年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尽管2017年上半年价格回落,但养殖仍有一定收益,养殖户(场)稳步补栏,2017年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年出栏数量和猪肉产量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6.89亿头,比上年增加359万头,增长0.5%;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加41万吨,增长0.8%。
生猪生产向玉米生产大省聚集,绿色发展和种养结合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国家加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在水源地实施生猪限养、禁养政策,生猪生产向非超载区及玉米生产大省转移,绿色发展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取得显著成效,生产布局逐步优化。2017年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河南等7个玉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北方省份猪肉产量为1714万吨,比上年增长3.3%;占全国猪肉产量的比重为32.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牛羊肉产量平稳增长,羊肉产量增长快于牛肉产量增长。随着消费升级转化,近年来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推动牛羊肉生产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2017年全国肉牛出栏5162万头,比上年增加52万头,增长1.0%;牛肉产量726万吨,增加9万吨,增长1.3%。2017年羊出栏3.12亿只,比上年增加524万只,增长1.7%;羊肉产量468万吨,增加8万吨,增长1.8%。
(三)禽肉产量略增,禽蛋产量下降。2017年家禽出栏124.1亿只,比上年增加4194万只,增长0.3%;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加9万吨,增长0.5%;禽蛋产量3070万吨,减少25万吨,下降0.8%。
四、农产品价格下跌,部分产品跌幅较大
2017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农产品价格总水平下降。据调查,2017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跌3.5%,其中,一季度下跌2.2%,二季度下跌6.4%,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下跌3.2%和1.4%。分类别看,呈现出“两升两降”的运行特点,农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生产者价格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0.5%和9.2%;林业和渔业产品上涨,上涨幅度均为4.9%。分品种看,201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跌幅较大的品种分别为生猪下跌14.0%,禽蛋下跌7.2%,蔬菜下跌4.4%,家禽下跌3.3%,玉米下跌2.9%。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城乡结构持续优化,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作用。
一、销售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增速看,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2%,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若扣除汽车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从市场规模看,在人口和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等多因素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扩大。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3%,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人口新增因素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5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元。
国内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6.7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传统实体零售呈现回暖态势
网上零售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7.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超市、百货等零售业态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不断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涌现出更注重消费者体验、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据测算,2017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016年的6.2%提高到2017年的7.9%;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限额以上单位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和专业店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2、4.1和0.5个百分点,专卖店也保持了8%的较快增长。
三、多数商品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销售市场总体较为活跃
从销售商品的类别看,多数商品增速比上年加快。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化妆品类商品比上年分别增长9.3%和13.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5.2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在上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仍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53.8%和53.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8万辆和46.8万辆,分别增长81.7%和82.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4万辆和11.1万辆,分别增长40.3%和39.4%。
同时,与民生相关的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比上年增长8.0%,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也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
四、城乡市场发展更趋协调,乡村市场占比稳步提高
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乡村流通渠道日益完善,消费便利性不断增强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城乡消费差距继续缩小,消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分别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3和0.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8%,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五、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旅游休闲娱乐消费快速增长
受2017年部分法定节假日叠加等因素影响,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休闲娱乐消费增长加快。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预计,2017年全年我国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同时,与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继续改善。2017年,限额以上住宿业单位客房收入比上年增长7.9%,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7.4%,增速加快1.4个百分点。
休闲娱乐消费方面,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快速增长。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类商品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另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约为559亿元,比上年增长超过13%;其中,国产电影票房超过300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
六、消费品供应稳定,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消费品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17年,医药、汽车、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都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与消费直接相关的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2017年,汽车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加快5.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5.3%,加快9.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2.9%,教育投资增长20.2%,均明显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
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等多因素带动下,传统实体零售有望保持回暖态势,新兴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转型升级态势将会延续,我国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巡视员赵培亚: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结构调整深化优化
2017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促转型、激活力、补短板、惠民生,着力加大有效投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升,为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加4.2万亿元。
一、民间投资回暖向好,政策效果显现
2017年,中央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效果显现,民间投资整体回暖向好,自3月份起各月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全部投资增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2017年,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3%,增势平稳;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8%,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0.7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7%,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0.1和5.7个百分点,其中,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4%,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6.2、12.3和2.9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0.7和0.6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在企稳回升的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6187亿元,增长17%,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1.1和2.8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2.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13.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3%,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6.4%,锂电池制造业投资增长44.4%,工业自控系统装置制造业投资增长29%,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增长27.2%。
二是技改投资成为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17年,制造业技改投资93973亿元,增长16%,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1.7和4.5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8.5%,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三是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回升。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80582亿元,增长8.6%,增速比1-11月份和上年分别提高0.6和4.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四是高耗能制造业投资继续下降。2017年,五大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1.8%,降幅比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21.9%,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有色行业投资2017年各月均为负增长。
三、补短板和民生保障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农业投资增长态势良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一产业投资稳步增长。2017年,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4.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增长16.4%,渔业投资增长12.7%。
二是生态环保、道路运输、公共设施、水利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17年各月,基础设施投资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2.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2.9%,拉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3.9%;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6.4%。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2017年,社会领域投资27143亿元,增长17.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20.2%,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2.9%。社会领域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区域投资协调发展
(一)东北地区投资增速稳步回升。2017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8.3%,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6.9%,增速与1-11月份持平;西部地区投资增长8.5%,增速位居四大板块之首;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8%,增速继上月由负转正后继续稳步回升。
(二)“三大战略”区域投资协调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的全面推进有效释放了投资潜力。2017年“一带一路”政策涉及的18个地区投资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产业转移有序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有条不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稳步进行。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长江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在逐步增强,覆盖的11个省市2017年投资增长11%,增速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2017年CPI温和上涨,PPI涨势趋稳
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总体上看,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但涨势趋稳。
一、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比2016年有所回落
全年CPI同比走势呈不对称“V”型。1月份,因“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上涨2.5%,为全年高点;2月份节日因素消退,迅速回落至0.8%,为全年低点;3月份后各月在0.9%-1.9%之间波动上涨。全年1.6%的平均涨幅,低于2016年,延续了2012年以来涨幅低于3%的态势,属温和上涨。
食品价格下降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2017年,食品价格下降1.4%,是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较低既有鲜活食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也有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上年对比基数相对较高也是原因之一。猪肉价格全年持续低位变动。在1月份同比上涨7.1%后,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最低降幅达16.7%,全年下降8.8%。主要原因是前期市场价格较高, 2015年和2016年猪肉价格涨幅分别达9.5%和16.9%,拉动养殖效益好转。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又迅速回落下来。鲜菜价格受天气影响变化明显。2017年整体气候条件较为适宜,鲜菜供应比较充足,价格下降8.1%。相比较,2016年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鲜菜价格涨幅较大,全年上涨11.7%,客观上也提高了2017年的对比基数。鸡蛋价格全年波动较大。上半年鸡蛋价格下降较多,同比降幅最大达17.1%。主要原因是前期蛋鸡存栏量较高,价格持续走低。下半年开始恢复性上涨,12月份同比涨幅高达13.7%,但全年平均价格仍比上年下降4.5%,连续第三年下降。猪肉、鲜菜和鸡蛋三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9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他食品价格涨跌互现,保持基本平稳。粮食、水产品、牛羊肉和鲜果等价格小幅上涨;食用油和禽肉等价格略有下降。
非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2017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3%,影响CPI上涨约1.85个百分点,涨幅比2016年扩大0.9个百分点。分月来看,同比涨幅在2.0%-2.5%之间微幅变动,呈平稳上涨态势。在非食品中,服务价格近年来连续稳定上涨。2017年服务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1.10个百分点。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2%和4.5%,旅游和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6%和3.1%;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发展,房租价格上涨2.9%;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机制逐渐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上涨6.5%。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所上涨。2017年,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服装价格上涨1.3%。居住类中,住房装潢材料价格上涨2.6%。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1%,其中,受上游工业品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0.0%和11.9%;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价格分别下降3.1%和1.5%。医疗保健类中,中药、西药和滋补保健品价格分别上涨5.7%、6.0%和6.2%。另外,书报杂志价格上涨2.2%,家具及室内装饰品价格上涨2.0%,冰箱等家用器具价格上涨0.5%。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涨势趋于稳定
全年PPI同比走势呈“M”型。2017年年初,受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PPI同比涨幅较高,2月份上涨7.8%,为全年涨幅高点;3月份之后,受重点行业价格回落影响,PPI涨幅回落,5月至7月连续三个月保持5.5%的涨幅;8月份之后,PPI涨幅有所扩大,但未超过2月份;4季度,钢材、水泥和化工产品价格涨势明显,但随着上年涨价翘尾因素逐渐消失,PPI涨幅再次回落,12月份上涨4.9%,为全年最低。
PPI走势具有一定恢复性上涨特征。2016年9月之后,PPI同比连续上涨,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稳中向好的影响;二是受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大宗产品价格回升影响。从技术层面看,也是因为前期下跌较多,价格自身出现恢复性上涨。经测算,2017年12月,工业品整体价格已大体回升至2013年5月的水平,但仍比2011年9月的高点低约4.2%。2017年,价格涨幅较大的行业多为前些年跌幅较深的行业。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15年下跌37.3%,2016年下跌16.4%,2017年上涨29.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15年下跌14.7%,2016年下跌1.7%,2017年上涨28.2%。
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较大,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平稳。2017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影响PPI上涨约6.13个百分点,是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因素。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影响P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生活资料多为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从近年价格水平看,2017年生产资料价格仍比2012年低约5.8%;生活资料价格比2012年高约0.5%,基本呈微涨态势。
多数工业行业价格涨势温和。2017年,在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4个。其中,8个涨幅超过10%,7个涨幅居于3%-10%之间,19个涨幅低于3%。从具体行业看,装备制造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平稳,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产品升级更新等因素消化了部分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上涨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上涨1.2%,汽车制造业下降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3%。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司长许剑毅:2017年服务业稳定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提升
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新动能加快成长,服务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服务业稳定较快增长,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 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第二产业高出22.5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
全年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比上年增长8.2%,较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各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基本都在8%以上,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运行态势。在主要行业中,除房地产业、金融业外,其他行业的服务业生产指数均高于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增速达到或接近两位数。
服务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479.4万户,同比增长7.5%,占全部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9%。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04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高出第二产业6.3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22.1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2%,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3.5%,占外资总量比重达72.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0.9%。
二、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推动服务业经济结构升级
2017年,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驱动新动能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门类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8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3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3.5%和15.1%,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2.5、2.7和3.2个百分点。
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成绩斐然,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3%,数字内容服务行业同比增长34.0%,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行业同比增长37.5%,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行业同比增长43.6%;1-11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高达212.1亿GB,同比增长158.2%;全年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12.6%提高到15.0%;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诞生了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超市加餐饮新业态。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一些新兴平台如微票儿、喜马拉雅FM、猪八戒网和腾讯云等交易额同比实现成倍增长。网络视听高速发展,2017年全国视频预付费会员用户将增长至1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增长迅速。住宿领域共享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市场交易规模可达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新动能的加快成长极大推动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2017年,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1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贡献逐季增强,四个季度对总指数的累计贡献分别为34.4%、36.6%、38.3%和40.2%,拉动服务业增长分别为2.8、3.0、3.2和3.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5.4%,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8.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2%,拉动全国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三、服务业经营效益显著改善,利润率提高
服务业生产经营效益摆脱了近年来低迷状况。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1618.0亿元,同比增长30.4%,比上年同期提高28.2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有9个行业营业利润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扣除投资收益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41.2%。
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率达到14.3%,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8个行业营业利润率高于上年同期;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15.4%,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9个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上年同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都超过20%。
四、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已在一些领域世界领先
服务业产品引领中国创造。被外媒点赞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即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服务业或与服务业密切相关。2017年3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22亿笔,金额49.26万亿,同比分别增长46.7%和39.4%;“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阿里巴巴”受到热捧,中国移动支付技术已开始走向全球。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摩拜单车被评为“2017年改变世界的50家公司”之一。
中国服务业技术、标准在多个领域位于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8月,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国际上首次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百度公司研发的Apollo 2.0无人驾驶平台系统已能实现城市道路上的自动驾驶。依图科技搭建了全球首个十亿级人像对比系统。华为公司开发的全球首个端到端5G预商用系统, 已进入多个信息产业发达国家,荣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中国已成为全球5G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的引领者之一。2017年,中国专利质押融资额达720亿元,比上年增长65%,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已超过40亿美元。
五、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房地产业去库存效果明显,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5.3%,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12.1个百分点,创下2008年以来新低。金融业去杠杆成效显现,2017年底全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降低3.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持有的M2增长7.2%,比整体M2增速低1个百分点,而住户和企事业单位持有的M2增速则高于整体M2增速,资金在金融业内部过度循环明显减少。服务业企业降成本初显成效,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的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7.0%。
服务业领域改革措施助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一是金融业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变革,服务业经济新动能获得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全国服务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量比重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收缩,2017年12月末,全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年末扩大0.7个百分点。二是交通运输业的改革推动了全社会交通物流成本下降,2017年全国企业物流成本下降800多亿元。三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进一步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2017年,制造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接近70%,3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传统制造业代表企业海尔依托“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生产线,制造的洗衣机耗时减半,产品价值却翻番。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同比增长38.3%;截至2017年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达33万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新动能产业使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增长达67%。
六、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第二产业5.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的91.8%,高于第二产业83.6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的强劲带动下,2017年全年城镇就业目标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信息化技术在教育培训中广泛应用, 2017年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五大幸福产业”营业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3.8%,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达到3.7次,比上年明显增加;全国建设各类体育场地2万余个,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提高到41.3%;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到16.2亿,比上年增长18.1%;远程医疗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超过6000万例次。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3.4%的养老院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46.4%,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满足。
七、服务业未来发展预期乐观
据2017年四季度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对未来经营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四季度经营预期指数达到61.5%,比上年同期和三季度明显提高。2018年服务业仍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继续创新和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化,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等都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升级,消费对服务业增长的刚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三是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服务业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将继续带动和引领中国经济较快增长。
注1:现代新兴服务业包括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10个行业大类。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清洁能源生产快速增长 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
2017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绿色发展各项措施有效实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广泛开展,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深化,能源清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一、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能源进口继续较快增长
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升。原煤恢复性增长,原油降幅收窄,天然气增长较快,发电量平稳增长。具体来看:原煤生产受上年去产能政策基数较低,以及当年先进产能释放等影响恢复性增长,全年产量34.5亿吨,比上年增长3.2%,上年为下降9.4%;原油生产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缓慢回升等影响,产量持续下降,全年生产1.9亿吨,下降4.0%,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天然气供需两旺,“煤改气”、“油改气”和环保政策的落实推进使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全年产量1474.2亿立方米,增长8.5%,加快6.3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工业用电回暖,以及夏季高温等影响,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全年发电62758.2亿千瓦时,增长5.7%,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能源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原煤增长放缓,原油稳定增长,天然气高速增长。具体来看:原煤进口2.7亿吨,比上年增长6.1%,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原油进口4.2亿吨,增长10.1%,回落3.5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6857万吨,增长26.9%,加快4.9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随着能源消费革命不断深化,国家治理大气环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国用能方式不断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进一步显现,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单位产品能耗多数下降。经初步统计,2017年,39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生产综合能耗指标中8成多比上年下降。其中,合成氨生产单耗下降1.5%,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9%,粗铜生产单耗下降4.9%,火力发电煤耗下降0.8%。
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约2.9%。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煤炭所占比重下降约1.7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实际增速既快于上年,也快于2017年的GDP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一、全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向收入翻番目标更进一步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实际增长7.3%,实际增速比GDP和人均GDP增长分别快0.4和1.0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收入向翻番目标更进一步。按现价看,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是2010年的2.1倍。按可比价看,2011-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10.3%、10.6%、8.1%、8.0%、7.4%、6.3%和7.3%,七年累计实际增长74.4%。据此测算,在未来三年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4.7%以上,即可实现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翻番目标。
二、居民收入增速扭转近年回落态势,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居民收入增速扭转近年回落态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扭转了居民收入增速近年来的回落态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72下降为2.71,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三、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工资、经营、财产三项收入均加快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 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比上年名义增长。]8.7%,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201元,增长7.4%。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职工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上调,也助推了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498元,增长9.5%。主要是在本地农民工就业人数增长2.0%的基础上,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长了6.4%,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人均三产经营净收入增长9.8%。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加快3.0个百分点。其中,出租房屋净收入增长13.1%,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增长9.1%。
转移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主要是各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善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扶贫力度继续加大,低保标准陆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快整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6.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获得的直接到户扶贫款增长79.6%。全国居民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1.8%,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11.2%。
四、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
居民消费平稳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4.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8.6%和31.2%,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1.0个百分点。
惠民政策让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受城乡居民医保并轨政策影响,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支出可通过医疗保险制度报销。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3.9%。2017年以来电信行业连续出台提速降费举措,有效降低了居民通信成本,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支出增长0.9%,其中城镇居民通信支出下降1.6%。
五、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
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较快。2017年,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全国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景点门票、体育健身活动、电影话剧演出票支出分别增长14.0%、10.6%、15.5%和9.5%。居民享受更多社会化服务,全国居民人均家政服务支出增长11.0%,旅馆住宿支出增长18.1%,美容美发洗浴支出增长8.8%。与之形成对比,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等基本需求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增速分别为4.3%和2.9%。
居住条件进一步向好。2017年全国居民中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8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1.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有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71.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有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4.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居住竹草土坯房的户比重为1.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持续升级换代。2017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9.7辆,比上年增长7.4%;每百户助力车拥有量为56.5辆,比上年增长6.3%;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96.1台,比上年增长5.8%;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为95.3台,比上年增长2.0%;每百户排油烟机拥有量为51.0台,比上年增长4.8%;每百户热水器拥有量为78.6台,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加明显,部分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升速度较快,每百户家用汽车、空调、排油烟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9%、10.6%和11.3%。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盛松成
如果各项数据表明经济已经企稳或很快企稳,则降准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大。
张晓晶
造成中国债务积累与杠杆率攀升的体制性根源在于国有企业。
杨建华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刘兴国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刘平安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巴曙松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崔彦军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周运南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2081166
传真:0086-10-82081900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中国财经APP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 京ICP证 040089号-1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外宣服务与广告服务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