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GDP增速近几年来首次回升
我国GDP总量首超80万亿元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听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不断重复这句话。宁吉喆指出,从增量看,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2万亿,这是我国GDP首次站上80万亿元大关。增速角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7年GDP增速达到6.9%。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个速度是2010年来首次回升。
宁吉喆昨天表示,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宁吉喆解释,去年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好于预期。首先是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大宏观指标都是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去年我国GDP实际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全年CPI上涨1.6%;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近31400亿美元。其次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去产能方面,我国提出的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煤电的5000千瓦去产能任务都已经完成;去杠杆方面,从微观杠杆率看,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万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万亿平方米;降成本方面,201年我国各种减税降费继续减少1万亿元;补短板方面,体现在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均达到16.4%的增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达到23.9%,有力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欠账问题。
另外,宁吉喆表示,我国新旧动能的转换也在加快进行。无论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是新产品、新动能都在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正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去年,我国出口增长10.8%,进口增长将近20%。“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他表示,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万亿美元,过去一年经济增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折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国家的经济总量。
释疑
“地方数据不实不影响中国统计数据”
除了经济年报,会上,宁吉喆还回应了最近的财经热点:多地主动针对经济数据“挤水分”。用宁吉喆自己的话说:“不仅媒体关心,这也是统计局十分关心的问题。”
将依法依规处理弄虚作假的行为
进入2018年,内蒙古、天津两地相继主动调减相关经济数据,媒体形象地比喻此举为“挤水分”。
北青报记者梳理后发现,1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过初步认定,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也相应核减。1月11日消息显示,天津市滨海新区将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而其此前公布的数据为10002.31亿元。调整后,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减少约三分之一,同比则出现负增长。
各地经济数据掺杂水分,是否会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会上,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来自外媒的记者。宁吉喆在回答前表示:“这个问题不仅是媒体关心的问题,也是统计局十分关心的问题。”
宁吉喆表示,国家统计数据不因为有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尽管宁吉喆也坦言,十年前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来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高出3.6万亿元”。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的统计是依法依规进行的。“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还有新增的弄虚作假的行为,我们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两套数据由两班人马统计而出
各地经济数据出现水分,为何不会牵连国家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范子英告诉北青报记者,的确如官方所言,地方经济数据并不会影响国家经济数据。究其原因,简单而言可以理解为这两组数据目前是由两班人马统计而出的。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于GDP 的核算遵循“分级核算、下管一级”的原则,使用的是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核算。宁吉喆介绍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核算体制由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转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的是分级核算。“地方数据加总超过全国总量,就是分级核算的结果”。
为何各省核算各省的经济数据,最后加总会超过国家数据?范子英分析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客观的合理因素。“因为核算体系不一样,省与省之间会经常出现没有去除投入产出因素的重复核算问题。此外,一些由于生产主体的注册地和生产活动发生地不一致等问题,同样也会造成经济数据的重复统计。其二,应该无法排除地方主管运用行政手段认为干预数据的可能”。
新核算机制不易受地方政府干扰
如果算上更久前曝出的辽宁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各省经济数据“挤水分”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为何会出现这种看似滑稽的措施?范子英告诉北青报记者,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即将迎来的GDP核算体制改革。
上文提到的现行分级核算体制弊端显而易见,几个月前的消息显示,我国将于2019年实行GDP统一核算。即各省(区、市)的GDP数据同样由国家统计部门进行核算。“如果此前地方政府有所虚报,那么到转交国家统计局核算后将会出现和此前比较大的数据差异,这对地方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担心”。
各省陆续“挤水分”,侧面也印证了核算体制改革的优势。“这有助于构筑统计系统的独立性,不再由省统计的话,相对而言不易受地方政府的干扰,数据质量更高,重复核算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对改善。”范子英称。
除了上述原因,范子英还总结称,财政下行趋势明显,增收难度加大同样倒逼各省“挤水分”。“虚报的情况下,大多会把工业增加值做得比较高,相对应国税收入就会多,那么上交国家的税收同样会更多,这样自己留存的财政收入相对会更少,继续下去的话会给地方带来非常大的财政压力”。
此外,范子英称,近年来不再“保增长”而更多地强调高质量,也会促进“挤水分”。这方面,记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外界评论称,虽然有地方超报经济数据,但实际上同样也有省份低报。范子英说,按照地区分布来讲,确实有北方偏向多报、南方偏向少报的趋势。这和前几年“保增长”脱不开关系,“北方的下行压力更明显一些,为了达到‘保增长’目标,会倾向于多报一些”。
关注
人口出生率下降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截至去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从年龄构成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不论按照“60岁以上人口占10%”还是“65岁以上人口占7%”哪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外,尽管“全面二孩”推行了两年,但去年的新出生人口却比2016年还有所下降。这意味着什么?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进行解读。
于洪分析称,2017年比2016年比较,年平均人数有所增加,但新出生人口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计算出生率时,分子减小、分母增大。“12.43‰这个数字,说明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下降,同时意味着中国面临少子化的形势愈发严峻”。
和少子化经常一同分析的无疑是老龄化,于洪认为,相比进入老龄化社会是由多重因素导致,少子化趋势更多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少子化所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现在逐渐减少的新出生人口,二十年后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人口占比降低。这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力红利正在逐渐丧失”。
于洪介绍称,“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之时,相关部委做过调查显示,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为13%。“我们将‘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下限就定在了13%,但是理论上实际的数据一定高于这个数字。”在于洪所做测算中显示,在生育意愿13%情况下,由于养老金缺口未见改善,社保基金在2040年后发挥的效果将微乎其微。“当然,这是按照下限测算,如果情况足够乐观,比如育龄夫妇生育意愿达到100%,这个资金缺口将大幅收窄甚至消失”。
实际上,目前我国有些省份已经提前出现了少子化、老龄化叠加的情况。“虽然一些省份的少子化原因表现在年轻人的流出,但是客观上,其已经造成了社保收不抵支的情况”。面临上述形势,于洪总结了几种有可能的应对措施。其一,从社保本身而言,提高缴费。但全世界都在为企业减负的态势下,这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其二,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但现阶段我们在改变生育政策方面并没达到预期效果。“仅仅放开二孩不能达到预期的话,也许还要配合更多的辅助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期间的补贴,增加婴幼儿抚养的保障等”;其三,尽快落实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延迟退休方案。
商品房待售面积降15.3% 去库存显著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同期内,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去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住宅销售额增幅高于销售面积增幅,显示出房价整体仍在走高。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去年我国各区域的房地产销售情况并不平衡,整体看由东向西规模逐步下降:其中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11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销售额74439亿元,增长6.2%。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7460万平方米,增长12.8%;销售额28665亿元,增长24.1%。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459万平方米,增长10.7%;销售额25231亿元,增长25.9%,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另外,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规模最小,销售面积8289万平方米,增长7.0%;销售额5367亿元,增长21.8%。
从昨天的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去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去库存的成果显著,截至去年12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了15.3%。
统计数据
网上零售额突破7万亿
25974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28716亿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
54806亿元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提高2.4%;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13.4%和11.3%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
下降15.3%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2017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
贡献率58.8%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
增长68.1%
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