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繁忙的厦门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18日出炉。一系列超预期的亮眼数据,为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年度经济增速近七年首次反弹。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了中国经济结构关系,实现了企业减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目标,“经济没有理由不往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速近年来也在积累反弹基础。用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的话说,“新旧动能正在转换,新经济发展迅速”。
一方面,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力量不断增强。2017年,中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新主体、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成长。例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51.1%,工业机器人更猛涨68.1%。
另一方面,传统的“三驾马车”在修整后亦鼓足力气,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前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尤其一度陷入低谷的外贸强势反弹。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时隔两年后重回4万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4.2%。
如果说增速反弹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轻盈转身,那么总量突破则反映出多年稳健发展的厚重积累。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7年中国GDP总量达到82.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多出逾8万亿元,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
蔡志洲指出,中国经济总量跨越上述关口意义重大。其一,总量增长表明中国自身不断发展,尤其人均国民总收入保持较好增势;其二,雄厚经济基础让中国有实力通过对外投资等影响全球经济,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如其所言,把时间线拉长,从2000年跨越万亿美元大关,到2010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再到2017年实现新突破,中国经济总量过去十余年迅猛增长;将视野放宽,如今中国GDP占世界总量逾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在30%左右,超过美欧日贡献之和。
蔡志洲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将不再“为增长而增长”,而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