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北京。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即将召开,这里的声音将对中国未来一年和较长时期产生重大影响。
2016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建设质量强国”,也让“质量强国”成为了两会热词之一,其他诸如工匠精神、制造业升级等一系列两会质量热词,一起让质量成为两会热点之一。
今年的两会,我国正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时代”,质量将会再次成为两会的关键词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现代农业、雾霾……这些词也许会成为最关键的音符。而质量,无疑是最美妙的旋律。
供给体系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两会前出现频率极高,热度最高的词。从2015年年末首次提出至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力实施的一项战略性改革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这一方针的贯彻落实。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今年两会的重点,既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供给质量的提升将会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实体经济振兴
“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在转型升级中,“中国制造”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挑战。尤其是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
两年前,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实施,一年前的两会上,我国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要振兴实体经济。在这样的背景和当前的发展时期,实体经济振兴无疑会成为两会的热点。
实体经济振兴,关键是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换言之,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和关键是质量,是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竞争力。
质量提升行动
每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总结去年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既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的重中之重,自然也会成为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而要在其主攻方向——提高供给质量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就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部署和安排,这就需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质量提升行动,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开展质量行动,需要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行动,需要通过一个个产品、行业的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全社会的供给质量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
PM2.5、雾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以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个个近些年两会上出现的热词热句,都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关。
曾几何时,一早起来先抬头看天成了两会代表们的一个首要动作,主要是因为蓝天从“日用品”变成了“奢侈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首要的是要贯彻“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当然还需要对水、土、空气等污染的重拳治理,更离不开标准的“硬约束”,希望通过两会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热点关注,早日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建设美丽中国。
农产品质量和食药安全
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难看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就十分关键,必须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一直在两会上备受关注。从农产品质量到食品安全,如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仍然会成为两会的质量热点之一。
(责任编辑: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