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6.2,较上月上升0.2个点,表明本月小微企业运行比较平稳,处于低位回升态势,预计未来几个月将保持良好势头,但仍面临着巨大压力与风险。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一些长期利好政策效果的释放或将支持经济企稳回升。2016年12月份数据显示,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温和上涨,PPI同比大幅上涨,涨幅超出预期,预示实体经济有进一步企稳迹象。同时,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环比增速大幅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M1与M2之差进一步回落,资金“脱实就虚”有所改善,实体经济企稳动能延续。2017年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1.3%,延续平稳扩张态势;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4.6%,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在总体企稳好转同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效率不断提升。另外,企业效益尤其是利润指标走势持续改善,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积极变化。整体而言,经济运行基础有所好转,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新的忧患,比如经济运行中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攀升引发制造业尤其是中下游行业利润空间缩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政治形势多变、经济体需求疲软、资金外流等问题都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一定挑战。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挤压,中国制造受到严重挑战,面临着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短缺的产业结构问题,给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2017年1月份小微指数各分项指标呈现“六升一平一降”态势。其中,市场指数为43.5,与上月相比上升0.3个点,绩效指数为45.9,较上月上升0.4个点,直观表明小微企业阶段性经营状况、市场需求以及整体经营状况都有所改观。作为反映短期经营状况的先行指标,采购指数为45.4,较上月上升0.2个点,说明小微企业的采购状况也有所改善。扩张指数为45.4,与上月相比拉升0.4个点,七大行业小微企业扩张指数的增加均主要得益于新增投资需求的上升以及用工需求的增加,但七大行业的扩张指数均低于荣枯线。信心指数为48.1,上升0.1个点,表现出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及企业经营情况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宏观经济及企业发展的信心有所提升。同时1月份小微企业运行风险情况也有所好转,风险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0.3个点,风险指数突破荣枯线并不断上升。调研结果显示,七大行业流动资金周转和回款周期均表现为“六升一降”,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行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均有所上升,回款周期均有所缩短,具有一定的风险缓释作用。此外,融资指数为49.4,与上月持平,基本平稳,突破临界线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另外,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融资指数为50.0,上升了0.3个点,达到了荣枯线的临界值。整体而言,小微企业稳中求进态势比较明显。
从小微企业六大区域指数来看,呈现“五升一降”态势。小微指数最高的是中南地区,其次是华东地区,伴随绩效指数以及风险指数的拉升,两地的上升态势也比较明显,这既与两地的经济基础有关,同时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拉动和扶持。小微指数最低的区域是西北地区,且处于下行通道,表明该区域小微企业运行状况不佳,面临多方面下行压力及相应风险。
从小微企业各行业运行指数来看,七大行业小微企业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回升,小微企业整体运行态势进一步改善,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各个行业市场指数、采购指数及绩效指数的表现。得益于供给侧改革中的结构性调整、政策扶持以及1月份供求关系的改变,除了建筑业小微企业采购指数下降0.1个点,其他六大行业市场指数、采购指数及绩效指数三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总体而言,1月份各个行业的订单量、采购量或利润等相应指标较上月都有较大拉升,其短期经营状况、市场需求以及不同行业内的整体经营状况都有所改观,小微企业运行比较稳定。
中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小微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和刺激小微经济的创新发展,增大市场差异度,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长远来看,小微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仍旧任重道远,我们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需要加大需求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小微企业的盈利增长点,坚持相关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升级小微金融服务,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逐步改善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单一的局面,全方位提升小微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郭田勇)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