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进一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科学路径,是此次研讨会的目的,而福建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是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与会的政要嘉宾都认为,“一带一路”为推进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黄金机遇,海丝沿线国家可以积极从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9月7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本报讯 (记者 徐景明)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也在积极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昨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上,来自海丝沿线多个国家的政要、前政要齐聚一堂,他们普遍认为,“共商、共享、共建”的丝路精神,将带来平衡包容、创新驱动、和谐共赢的发展局面。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互鉴、合作、共赢”,与刚刚落下帷幕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相呼应。
本次会议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厦门市会展局承办,复旦大学、华侨大学协办。来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要、前政要、知名智库、世界500强企业代表以及国内相关部委、福建省及厦门市有关部门、机构和智库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和全体会议。
福建全方位加快推进海丝建设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郭业洲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举行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共同探索进一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科学路径。郭业洲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福建是核心区、厦门是重要港口。因此,在厦门召开此次会议,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福建省副省长梁建勇在致辞中介绍,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方面,福建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发展计划,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海丝国家需求。上半年,福建省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接近1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投资超过1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梁建勇表示,福建省将继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丝路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工作。
海丝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与会的外国政要纷纷表达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这为推进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黄金机遇。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平衡包容、创新驱动、和谐共赢,“一带一路”的这种发展理念,连接的是不同的文化,带来文明的重聚。“一,代表着一个整体,我们需要一起思考,一同努力,”伊萨姆·沙拉夫说,“海丝沿线国家,可以积极从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印尼前国会议长马尔祖基希望印尼海洋强国战略与中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接,双方开展协商合作;泰国前国会主席蓬拉军希望在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经济特区,扩大投资合作;伊朗前副总统加福里法尔德表示,提高发展水平、改善生活境遇、实现美好追求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前进。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一带一路”专项活动基金启动仪式,该基金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设立,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有关研究和交流研讨活动提供支持。
【分论坛直击】
基础设施建设
是最佳切入点
本报讯 (记者 黄璜)“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走在很多国家的前面,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无疑将有效拉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首位发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这段话,说到了诸多参会人员的心坎上。“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的最佳切入点”,这个观点赢得了广泛的共鸣。昨日下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的分论坛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27名专家学者以“扩大持续共享的发展机遇”为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随后,来自意大利、希腊、马来西亚等国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与我国的相关学者一道,就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给沿线国家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如何将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可持续性,如何让建设项目更好地惠及当地社会和民众,如何充分发挥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不仅仅是“丝绸”
还应是坚韧纽带
本报讯(记者 殷磊)会议室的落地窗正对着香山避风坞,窗外,顺济宫边的妈祖雕像注视着海上来往的船只。这一景致与正在进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的第二分论坛形成了微妙的契合。分论坛的讨论议题是“推进务实共赢的产业合作”。
记者注意到,与会企业家强调的并不是在“海丝”各国的资金投入、项目设立,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平台的搭建、规则的制定和标准的划一。“‘一带一路’不仅仅是柔软细滑的丝绸,还应该是坚韧的纽带,能够把达成共识的各个国家系在一起”,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总监皮特·巴德认为,建立一个全球的共同体,实现多个国家的多边合作对“一带一路”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的观点与皮特·巴德不谋而合。他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已经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有20个国家的22个组织加入进来,形成了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我们还在筹建云平台和智库系统。”
先有感情
再做生意
本报讯(见习记者 兰京)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如何更顺畅?昨日下午,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分论坛上,中外高校、研究中心等机构学者、专家云集,围绕“增进友好互信的人文交流”主题展开讨论。
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式海借用中国一句老话“先有感情,再做生意”,强调“一带一路”中的人文交流具有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文交流是最省钱、成本最低的,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但目前人文交流还不够活跃,特别是民间交流不够。
东盟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则带来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通指数报告。该报告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量化评价指标。在被调查的60多个国家中,东南亚整体得分较高。综合“五通”表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为顺畅型,越南、柬埔寨、老挝为良好型,缅甸、文莱、菲律宾为潜力型。
(责任编辑: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