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朝胜观察:下药需对症 扶贫要精准

  • 发布时间:2016-03-06 05:32:1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您想听到什么?您想说些什么?您想感受什么?和不少代表委员交流,各行各业,各有所思。但是对有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常常都有着共同的关注。比如,党中央提出事关千万贫困农民的“精准扶贫”。

  作为一个常年奔波在科技战线上的记者,回望国家扶贫历史,让我想起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科委提出的“科技扶贫”,还有为了使亿万农民迈上小康道路的“星火计划”。

  可以这么说,今天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当年科技扶贫的升华版。看到在许多贫困地区,各级领导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先要精准地寻找和统计到底有多少贫困户。每家贫困的原因也不一样,扶贫不能对症下药,还谈何精准。今天农民的贫困,和30年前农民的贫困有所不同。那时的贫困农民,如果能够得到少许的政府支持,安排较为简单的科技项目,因地制宜搞点适合当地的种养殖项目,那么很快就可以解决温饱……有些地方因为脱贫较快,个别干部还不舍得一下子摘掉贫困地区的“帽子”;为了得到国家的扶贫支持,甚至还闹出想方设法保住贫困县帽子的笑话。据说,有个并不太贫困的山区县千方百计地争取到了贫困县的指标,达到目的后兴高采烈地拉起了横幅:“热烈庆祝我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

  30多年后的今天,按照年收入1300元以下的贫困线,我国还有8000多万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但是,今天贫困地区的农民,和30年前也不尽相同。那时,农村有两亿多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在农村留守的大都是老弱妇幼。还按照原来的办法扶贫,就很难奏效了。有了精准的调研,精准的对象,就要设计精准的方案,采取精准的措施。从原先单家独户的扶贫,要变为集体抱团的努力;由粗放式的简单项目,到集约式的精准规划;由原先单纯农村农业的资源安排,到城乡结合农工商旅结合的资源整合;由原来全家困守死活与共的家庭结构,到现在轻壮年外出打工家人分散的家庭结构……

  于是,我们看到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探索、新局面。同时,也感受到新时期的扶贫,还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扶贫机构,应该出台对应新形势的新政策、新资源、新标准。对此,我曾专门采访了一些代表委员,并到粤北等贫困地区,到科技部门对口的扶贫地区调研。科技部门除了派出得力的干部担任当地市县的科技副职外(这也是当年科技扶贫的一条成功经验),还进一步深入乡村派出驻村干部,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精准扶贫。一位几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广东省科技厅的年轻干部许小杰,三年前被派到了东源县灯塔镇下围村担任驻村干部。他和其他扶贫干部一道,经过多方努力面向市场,引进企业,找出了一条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帮扶之路,50多名贫困农民从事种植、采摘、运输。三年过去了,下围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脱贫率达到10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万元上升到12万元;4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建全部完成……前不久,许小杰悄悄地告诉我:“大哥,我被评上优秀驻村干部啦!”我也悄悄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人民大会堂里的代表委员们!

  从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到人民大会堂的大红地毯;从贫困孩子的啼饥号寒,到代表委员的大声疾呼;从一村一家的脱贫,到铲除穷根的精准;从泱泱大国的富强,到不准一人的贫苦……

  想到这些,我就激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