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青海省湟中县实行“销号式”扶贫,5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1.76万

  • 发布时间:2016-02-21 09:58: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何 聪 张志锋 王 梅  责任编辑:罗伯特

  青海省湟中县是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务院列为“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区,全县393个村中,有156个贫困村。针对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十二五”以来,湟中县加大投入力度,修路安电,引水净水……对特别偏远、生态异常脆弱等地区实行整体搬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群众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行“销号式”扶贫,减少贫困人口11.76万。

  搬迁扶贫,贫困户娶上媳妇

  实行“销号式”扶贫,推进异地搬迁扶贫是有效办法。

  “原来在山沟沟里,30年硬是没娶进一个媳妇,如今整村搬出来,3个月里,村里小伙刘福就把新娘子迎进门了!”暖阳当头,在村活动广场上和村民一起挂大红灯笼,湟中县海子沟乡黑沟新村村支部书记薛钧喜笑颜开,“和往年真的不一样了!”

  3年前湟中县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薛钧作为发言人,说起黑沟村人的苦和穷,这位西部汉子当场掉下了眼泪。

  “从搬迁出来的新村到原来的老村,汽车加步行至少3个小时,还是在没有冰雪的情况下。”薛钧说:“冬季下雨下雪,典型的‘进不来,出不去’,根本没法走。黑沟村山大沟深,自然环境艰苦、道路等基础设施差,村民靠天吃饭,出门打工都很难,除了修路,我们考虑异地搬迁。”村里总共56户,村民大都希望能搬出来。从2009年开始,县扶贫局开始找地,这一找就是4年,2013年,在交通便捷的西堡镇新平村征了28.9亩地,每户自筹5.6万元,加上政府补贴,黑沟村彻底搬出山沟沟,取名“黑沟新村”。

  整齐的房屋,明亮的窗台,干净宽敞的道路……2015年8月,黑沟村人终于搬进了黑沟新村,不久,刘福家便办起了娶亲的喜事。“这可是全村的大喜事!”薛钧说。

  因地施策的搬迁扶贫,需要产业支撑。没有必要搬迁的贫困村,同样需要产业支撑。

  拦隆口镇尼麻隆村属于山区,海拔在2600米左右,农作物产量低,村民收入低。经过扶贫部门的考察和实验,从2013年开始,村里开始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当年一共种了420亩,经济效益比农作物每亩高出2倍多,户均增收6000多元。镇党委书记钟毅介绍:“这里原来是个贫困村,近3年来变成了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村,村民富裕了。”

  湟中县扶贫开发局主任张进元表示,异地搬迁是扶贫脱困的办法,但要实现全县整体脱贫,不在基础设施上着力,就很难行得通。

  扶贫水,浇灌出脱贫的庄稼

  西北苦瘠,多因缺水。脱贫,先引水。

  多巴镇扎什营村的马海萍,一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已成了该镇玉拉村温室大棚里的业务能手,开春了,她打算独立承包一个蔬菜种植大棚。

  “县上为了给咱贫困户增收,在玉拉村新建集中连片设施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深冬温室有100栋,承包给拦隆口镇、李家山镇、多巴地区的贫困户种植。因为我没有文化,没有手艺,现在种植户的大棚里打工。学好技术,自己就可以干了。”

  “来承包大棚的种植户,最关心的还是农田灌溉的问题。这里浇水很方便,而且费用低,很快,所有的蔬菜棚都承包出去了。”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峻说。

  “西北缺水干旱,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能,水是头等大事。”湟中县水务局局长逯敬巍说:“我们给温室基地建了机井2眼,蓄水池2座,供水管道16千米,能全部满足基地3.5万立方米的年灌溉用水需求。”

  围绕新增和恢复供水能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3年来,湟中县建设各类水利水保工程130项,改善农田灌溉14万亩,为3490栋温室配套水利设施。目前,全县已经开始了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2个小型灌区的田间配套工程,共改建各类渠道长505千米。项目的建成将惠及9个乡镇44个贫困村,受益总人口3.97万,其中受益精准识别贫困人口0.45万人。

  “平时干旱少水,可到汛期又怕水多水大了!”家住西纳河边的武玉贵老人,今年68岁,他清楚地记得西纳河的水淹没过旁边的庄稼、卷走牲畜。西纳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湟水左岸较大支流。由于沿岸无标准的防洪体系,每年汛期洪水冲刷的农田、林地和工矿企业面积达几十亩至数百亩。

  “前年,县上实施了防洪治理工程,西纳河加固了,这3年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水灾害,村民们放心地在河边建起了几个蔬菜塑料大棚。”武玉贵说。

  全县目前已治理山洪沟道238.83千米,涉及13个乡镇86个贫困村,总受益人口10.16万人。逯敬巍说:“但是,离乡村沟道防洪治理全面完成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如果遇到汛期,村里还存在安全隐患。”

  补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湟中县编制《水利扶贫专项行动方案》,以全县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将分3年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新(扩)建中小型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乡镇防洪工程、山洪沟道治理的水利扶贫项目等各类水利水保工程238项,需要投入资金近20亿元。逯敬巍说:“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为实现15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脱贫路,正在通向贫困村

  没有路,愁坏了多少贫困户。

  “要致富,先修路,盼望幸福路早日竣工”,大红色的横幅,在高原的蓝天下格外显眼,这是拦隆口镇卡阳村村民最朴素的愿望。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武章决定与卡阳村共同打造“乡趣卡阳户外运动旅游度假景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老百姓拍手称快。当地组织部门选老鲍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去年,景区40多亩的格桑花、漫山遍野的非洲菊和田地里的油菜花,争奇斗艳,一下子火起来了。15万多名游客涌入景区,超出卡阳村民的想象。村里的路很窄,仅供一辆轿车通过,而且坑坑洼洼,七拐八拐……听着游客抱怨,村民只能干着急。

  很快,鲍武章带着村干部四处奔走,县里的交通部门确定了改扩建卡阳村道路,今年1月23日正式开工。“马尕宝农家乐”是村里的第一个农家乐,老板马庆元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好村里的路,更多的游客能到我的农家乐吃饭、休闲。我们村里的很多人,和我一样,渴望通过发展农家乐脱贫致富。”

  县交通局局长常建青说:“湟中县不仅仅修建和升级这样的乡村旅游道路,帮助群众脱贫奔小康,今年开始,我们更是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拓宽、升级改造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投入力度,计划到2018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乡村公路将得到拓宽、升级改造,并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等级标准;同时完成剩余110个贫困村332.092公里‘硬化到户’的目标。”

  “要致富,先修路,村村在盼幸福路!”常建青介绍,全面解决全县贫困村的道路条件,任重道远。湟中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境内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县的89%,近70%的行政村居山而建,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投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建后技术标准低、通行条件差、防灾抗灾能力弱,公路受水毁、大吨位重载车辆碾压等自然灾害和外力损伤明显,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致富奔小康。

  缺电,制约着贫困户。坚持农网升级改造与设施农牧业等产业扶贫相结合,湟中已有26个贫困村电网全面升级,基本满足未来15年内负荷发展需求。湟中县计划2018年底前,将消除其余贫困村低压线路户均容量不足等造成的“卡脖子”、“低电压”、存在安全隐患等用电问题,以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张进元说:“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速度,就必须优先备好水、路、电,只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基础设施扶贫的短板,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21日 11 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