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015中国金融那些事儿(上)

  • 发布时间:2015-12-28 14:34:20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用这句话形容今年的中国金融圈并不过分。即将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金融业风云变幻的一年,一方面,是银行从业人员感慨“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日子越来越难过;另一方面是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各种行业规范出台,各家保险企业公布的数据也无不在佐证,保险行业迎来一个好时代。

  除此之外,这一年的金融圈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不妨跟随本报一起从年头到年尾回顾一番吧。综合整理记者冯云云

  1民间征信机构开闸

  1月5日,央行宣布将个人征信业务向民间开放,首批获准8家入围机构,除了鹏元、中诚信等传统征信机构,阿里旗下芝麻信用、财付通旗下腾讯征信等互联网公司入围。

  虽然有些机构对于获得第一批“入围”的名单而感到不解,但是央行此举意义深远——中国个人征信业务将迎来市场化发展。有券商基于中美两国征信市场研究预测,国内个人征信市场应当有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在最初发布通知时,央行给这8家民营征信机构的准备时间是6个月。

  今年4月中旬,8家机构就开始向央行进行中期准备工作汇报。

  到了今年的6月底,8家征信机构面临大考,7月份,多家个人征信机构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纷纷表示,已经完成了牌照验收工作,正式获得牌照指日可待。

  积极的信号透露:8家机构极有可能全部获得牌照,一旦牌照正式颁发,将打破央行征信中心一家独大的格局,民间的征信机构开业在即。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也并未传来任何一家征信机构获得牌照的消息。

  从无民营征信机构到8家机构“瓜分”个人征信市场,是否会造成激烈竞争?业内人士表示,8家征信机构在生活应用场景、互联网金融方面,竞争会比较激烈,但是应该不存在一家两家通吃,应该会多家共同分享大部分,少数的两家会分享小部分的格局。未来,我国个人征信行业将呈现先“百花齐放”,后逐渐“归集”的过程。

  2年内五次降准降息

  10月23日,央行宣布降准降息,经过这次双降,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这已经是2015年内第5次降准,第5次降息。

  2015年的第一次降准,发生在2月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紧接着的3月1日,央行继续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接下来的4月、5月、6月、8月、9月,央行又轮番进行了降准、降息、双降、降息、降准,年内共计5次降准,5次降息。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经济学家预言,2015年中国将全面进入降息通道,有专家分析称,高融资成本是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形容央行年内的5次降息降准,称中国正式进入降息周期。

  事实上,历年来央行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经常有,只是今年格外频繁。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意味着钱存进银行的利息收益越来越少,对需要贷款买房的人来说,降息降准则相对是利好,因为经过这几次降息,到了2016年初,每个月能比上一年少还几百元。

  3保险业迈入“偿二代”监管时代

  从3月23日开始,保险行业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简称“偿二代”正式进入试运行期阶段。

  2012年3月,保监会发布偿二代建设规划,明确了偿二代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3年5月,保监会完成了偿二代顶层设计应用,发布整体框架,勾画了偿二代建设目标,随后陆续成立了18个项目组,联动开展技术攻关。2015年2月,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和资管公司下发偿二代17项监管规则和过渡方案,偿二代试运行过渡期开启。整个过程,历时仅仅三年。

  从2013年立项到2015年过渡运行,“偿二代”的实施效果已经超过行业预期。

  对中国金融圈来说,“偿二代”的推出不亚于保险业的一场革命,这倒逼保险业转型升级,将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发展转入行业的精耕细作上。但是,对于中小保险企业而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销售渠道看,保险公司在“偿二代”下会更倾向于网销或者与大型企业合作发展团险业务,监管新规实则利好大型的保险公司,小型的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

  4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

  十年磨一剑,讨论研究了十年,5月1日起,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各家银行向保险机构统一缴纳保险费,一旦银行出现危机,保险机构将对存款人提供最高50万元的赔付额。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存款保险制度落地,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

  新闻热点起源于2015年3月31日。

  这一天,国务院发布第6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并决定该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的日期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尽管刻意选了这样一个全民出游的日子低调的推出,但这一制度还是被广泛流传。

  大家对这一制度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国,从1993年颁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到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存款保险条例》,整整经历了22年。

  我们能看到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字面解释,是指由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并按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金融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俗称“给银行上保险”。

  据央行统计,目前国内存款在50万元以下的账户占全部存款账户的99.7%。也就是说,实施这个制度后,一旦银行发生危机,绝大多数储户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

  5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降

  2014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加速、存款被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大客户议价能力提升等因素影响,银行息差进一步收窄,曾被称为“最容易赚钱”的银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2015年4月,普华永道对12家已发布年报的国内上市银行的业绩进行分析后表示,2014年,主要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7.29%,增速较2013年放缓5.26个百分点,2015年,这一增速还在放缓。

  尤其随着民营银行的相继开门,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2015年是更加艰苦的一年,息差进一步收窄。

  虽然四季度还没有结束,但是从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上市银行公布的季度报上来看,经济下行,上市银行的季度报来看,除极个别银行,多数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降至个位数。以三季度财报为例,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速2.1%,其中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均下滑至1.0%以内,相比之下,城商行的表现抢眼。

  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四家利润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其中南京银行最高为24.48%。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利润增速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情,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都对银行盈利造成了影响。“但银行净利润下降,并不代表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不过,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经济学家都持乐观的态度,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就曾公开表示,尽管中国银行业正面临拐点,但总体上资本充足率不断增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良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曾表示,当下银行业已经逐渐从只做大公司的大生意,转向“啃骨头”的实体经济以及服务民生中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