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水浇出扶贫果

  • 发布时间:2015-12-09 05:28: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通过村里的金融扶贫互助社,今年我贷款种了13亩西瓜,一年就赚了6万多块。”日前,在安徽亳州市利辛县王人镇五里村,村民周学义高兴地对记者说。周学义得以贷款种上西瓜,正是得益于该市开辟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该市扶贫办主任祝文山告诉记者,亳州市下辖的利辛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谯城、涡阳、蒙城则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全市的扶贫攻坚任务很重”。

  近年来,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打破旧的金融助农方式,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变“大水漫灌”为“滴灌”模式,探索构建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新路,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坚战”,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初,人行亳州中心支行通过调研,与市扶贫办联手,决定创新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该市将扶贫资金和互助组农民入社资金存入当地农商行作为风险补偿金,金融机构按风险补偿金的10倍进行放大,对贫困户进行授信,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且享受全额贴息,贷款风险由金融机构、扶贫办和资金互助组织三方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分担。“由我行创新发放的以资金互助社扶贫基金为担保资金,专为互助社成员设计的‘扶贫乐’扶贫贴息贷款,受到广大贫困户普遍欢迎”。利辛农商行副行长张献伦说。截至2015年9月末,该市已在8家乡镇12个行政村12个互助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7户、186万元。

  周学义所在的五里村广源丰金融扶贫互助社理事长李军告诉记者,农民想发展,没有资金就迈不开第一步。“以前我们互助组单户最多能贷款5000元,利息高、周期短,农户不敢贷;有的贷了,也因数额小周期短起不到太大作用。”现在银行加入了,单户最高可以贷款两万元,不但周期较长,而且还可以享受扶贫贴息,农户只要选好项目,就可以起步上路了。

  在创新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同时,亳州市还推出“企业捐赠基金+金融机构+农户”产品。农商行按扶贫基金的5倍确定授信额度,贷款主要面向中小养殖户,目前已下拨资金46万元,扶持农户200余户。

  “信贷+保险”融资新方式是亳州市金融扶贫的又一创新举措。2015年,该市正式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由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辖内中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农村种植养殖大户等先行先试,并建立贷款本息损失补偿机制,保险公司、政府、银行三方损失承担比例为5∶3∶2,运用保险特有的融资增信功能,打造扶贫贷款新平台。截至2015年9月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累计发放54笔、金额2584万元,推广进度不断加快。

  此外,亳州市还创新了“支农再贷款+项目”模式。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选择支农再贷款与金融扶贫项目捆绑发展的道路,通过发挥支农再贷款杠杆化作用,试点“限投向、限利率、基金补、贴息补”的支农再贷款“两限两补”金融扶贫模式,并实现了“支农再贷款+扶贫项目+信贷产品”的配套跟进。截至2015年9月末,使用专项支农再贷款资金共发放贷款516笔、402万元。

  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把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作为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来抓,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三大专项扶贫品牌之一”来培育,基本建成了以利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为引领的一整套扶贫小额信贷新体系。该行副行长徐焱介绍说,“惠农兴业”“信贷+保险”“支农再贷款+项目”等相互补充的这套扶贫小额信贷体系,提出并基本实现了“小额信贷、扶贫贴息、利率优惠、方式灵活”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的顶层设计。

  金融扶贫多项创新模式的实施,为广大贫困户早日脱贫开辟了道路。“今年种了13亩西瓜,明年我打算扩大到25亩”,尝到甜头的周学义充满信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