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行甘肃分行打造服务三农“四融”平台——为陇原大地带来金融活水

  • 发布时间:2015-11-23 10:49: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甘肃多数地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交通不畅,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服务短缺。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民信息闭塞、资金匮乏,一些村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享受不到基础金融服务。而如今,在甘肃的一些村庄,会摆弄手机的农民坐在自家炕头,动动手指,不但可以交电话费、水电费,给在外上学的孩子转账,还可以查询惠农信息和实用技术,办理贷款,甚至买卖农产品。手机用得不熟的农民,走到村里的小卖部就可以办理上述业务,再也不用往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营业点跑了。

  这都得益于农行甘肃省分行打造的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的服务三农“四融”平台。该行行长韩国强向记者介绍,“四融”平台是面向三农服务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核心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集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四流”于一体,为三农发展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精准灌溉每一片土壤、精准扶持每一个环节、精准破解每一个难题”。

  记者了解到,“四融”平台自去年10月28日正式上线,截至今年11月10日,短短一年时间,全省便布放“四融”终端8552台,平台注册客户14.6万户,交易金额达到169.3亿元。

  最新公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四融”平台的创建,无疑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种成功探索,也是金融服务三农的一次全新实践。

  融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贫困是个“综合症”,除了自然条件,基础金融薄弱、生产技能短缺、产品流通不畅是主要“病根”。在甘肃许多地区,农民发展产业缺信息、缺技术、缺能力、缺资金、缺销路等问题普遍存在。“四融”平台致力破解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瓶颈,让金融服务惠及中国农村地区最庞大的、最弱势的客户群体。

  “界石铺镇没有银行网点,以前老百姓办理银行业务,要坐车20公里去县城,还得排队。现在有了‘四融’平台方便多了,每天来给学生打学费、交电费、充话费、领医保的人都不断,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在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一家批发零售小超市里,店主吴菊香手里攥着厚厚一沓交易清单,指着设在店里的自助终端机对记者说,“四融”平台功能全,而且是触摸式操作,非常直观简便,在农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几分钟就会用了。

  在功能上,“融通”还增加了同一注册用户下账户间互转、见面付等功能,开通跨行服务,无缝跨时空地打通城乡通道、跨行壁垒。

  今年初,甘肃分行选择静宁县全面试点,打造“整县推进”“行政村全覆盖”模式。在选点布机上,坚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农村小超市、农资供应企业、果品收贮企业“四优先”。截至目前,静宁县已布放终端365台,实现333个行政村全覆盖。在推广模式上,打造了“惠农服务点+平台+农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平台+农户”“农资供应企业+平台+经销商(农户)”“通讯代理商+平台+农户”“果农+平台+果商”“政府+平台+农户”等多种模式。

  融资:实现自助放款、查询和还款等功能,破解农民“融资难”

  “这1万元的贷款是我从手机上贷到的,又快又方便!”在静宁县曹务乡唐山村,苹果种植户高安平还是第一次没有跑银行,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获得了贷款。

  高安平的手机今年4月安装了“四融”平台手机版APP,从那时起,他就轻松快捷地享受到了包括小额贷款在内的各类基础性金融服务。“我光在手机上这么点几下,已审查审批通过的1万元贷款就打到了我的惠农卡上。”高安平惊喜地说,“要是在以前,跑银行、填单子、找人问,来来回回折腾不知道多少次,才能办下一笔贷款。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方便得很!”

  在甘肃的不少农村,已经有许多农民通过手机在使用“四融”平台,农民形象地称之为“装在口袋里的银行”。

  “‘四融’平台可以让农民自助实现‘双联惠农贷款’‘自助循环贷款’‘贴心贷’等业务的线上查询、发放和还款。”甘肃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底平台的贷款功能成功上线后,不到7个月时间,已经有615户农民在“四融”平台上得到了2850万元贷款,帮助他们解决了融资难题,发展了生产。

  融智:提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提升三农发展能力

  “要不是跟农行聘请的专家学,我还不知道科学施肥学问大。”静宁县成川乡吴庙村村民裴树林告诉记者,以前,当地的果农都是开春后就给果树施肥,通过向专家请教他们才知道,施肥的最佳时机是在果实成长处于关键期的9月,原来,开春施肥养分主要被果树枝叶吸收了,秋季施肥才是对果实成长最有利的。

  跟裴树林一样,“四融”平台的“融智”模块也成了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镇驮营村村民赵成智的“最爱”。赵成智说:“这平台里头,不仅有国家惠农政策的详尽解释,有种养技术的培训介绍,还能拨打甘肃省农牧厅三农服务热线“12316”向专家咨询问题……各种农业政策、技术和知识应有尽有,要学啥东西,都由你去选。”

  据介绍,“融智”是变化最大的平台,农行将其打造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一种“智美农村”建设服务模式。该平台不仅为农户提供惠农信息服务、专家问诊服务、劳务信息服务,还有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代售,省内各大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静宁县副县长李鸿坚告诉记者,“融智”还可以作为政府“零距离”为民服务的窗口,提供智慧村务管理和智慧政务门户服务,实现农民“不进村镇门也知村镇事,不进村镇门能办村镇事”。

  融商:提供三农电商服务,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今年的苹果收购季,身为静宁一家果品经销企业董事长的常继锋,终于轻轻松松地抛开了困扰他多年的“苦恼”。

  “以前,几百万元的现金,得一袋子接一袋子从银行往收购点背,费时费事还不安全;每年苹果收购季只有20天,时间非常短,所以我们得开着车马不停蹄、漫山遍野地找货源,最后不论货源找得怎么样,员工们个个都是人困马乏……”常继锋说,自从去年他成为农行甘肃分行服务三农“四融”平台的注册用户后,公司不仅能在苹果收购现场转账,而且有六成的苹果都是农民在平台中“融商”模块发布销售信息后,员工从中筛选收购的,既省时省工,又安全方便。

  “融商”重点建设了“金穗e销”和“惠农e购”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前者具有农产品购销信息发布、价格行情实时查询功能,可向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后者为农资企业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通过开立店铺、发布销售信息,方便农户线上采购生产资料及日用消费品。

  在韩国强看来,“融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探索实践的关键,是“四融”平台最大的特色和创新,聚焦大宗特色农产品、农资和日常消费品,探索建设原产地追溯、农产品质量验证、电商管理和物流配送“四大体系”,打通三农全产业链的末端服务即“产后通市场”瓶颈。

  说到“融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韩国强告诉记者,一是在平台定位上,提供集“四融”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二是在服务对象上,主要面向三农客户,同时又联结城乡两个市场,延伸到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三是在销售模式上,除兼具传统的B2B、B2C、C2C模式外,还支持C2B模式,销售企业可在线收购农产品,并支持自动匹配供求信息、议价购销等模式;四是在支付方式上,平台由买家先付款至农行中间账户,待收货确认后系统自动将货款转至卖家账户,大型银行的专业服务,更安全;五是在功能内容上,不仅提供一般商务中介,而且还能提供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服务。

  创新实践:让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均等化现代金融服务

  按照设计规划,“四融”平台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建成。今年10月28日,在“四融”平台1.0版上线满一年之际,“四融”平台2.0版又正式推出。2.0版上线以后,界面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强大,客户体验将大大提升,该行力争年末推广至全省50个县,布放终端1万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6年末实现全省行政村基本覆盖。

  从2008年开展服务三农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以来,到2011年的“金穗惠农通”工程,再到2012年的“双联惠农贷款”,到如今的服务三农“四融”平台,农行甘肃分行在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道路上,已探索、创新、实践了8个春秋。在这8年时间里,该行始终落实面向三农的大行责任和担当,为贫瘠的陇原大地带来澎湃的金融活水,为不断加速的甘肃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着实实在在的帮助,走出了一条促进三农发展和推动自身业务的双赢创新之路。

  探究“四融”平台的产生背景和创新之处,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认为,一方面是市场所需,破解农村金融服务薄弱以及生产短能力、市场不通畅等难题,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建立一套架构完整、功能多元、覆盖面广的服务体系,发挥更大金融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是自身所求,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既可以摆脱“铺摊设点增人”的老路另辟蹊径,解决服务“短腿”问题;又能够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泥潭”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先人一步抢占潜力市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